百病之源根在肝: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血...

百病之源根在肝: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血不足、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对应不同药方,看你适合哪一种?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多由精神刺激、心情抑郁、烦躁、脾气大、心情不愉快,或其他脏腑病证长期不好,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所致。

表现为:脾气大、爱生气、腹胀或疼痛、肋部疼痛、胸闷、吃东西不消化、反酸、呕吐、打嗝、上不来气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常用药:土木香、柴胡、香附、半夏、陈皮、丹参、山楂、玫瑰花、甘草。

2、血虚肝旺
血虚肝旺多由年老气血不足或久病体弱,耗伤阴血,致血虚生风所致。

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朵嗡嗡响、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瘙痒等。

调理应养血平肝,祛风止痒。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3、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主要是由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心情烦躁导致。

表现为:看东西模糊、眼睛干涩、眼红、耳鸣、脾气大、嘴里发苦、头晕、恶心、头痛、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

调理应清肝泻火。常用药: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知母、天花粉。

4、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脾气大、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脸色发红、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等。

调理应平肝潜阳,滋阴清火。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益母草、黄芩、夜交藤、茯苓、栀子。

5、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主要是因为血液亏虚导致的,肝藏血,肝虚体内血液亏虚会引起肝血不足。导致肝血不足的原因有熬夜、经常吃辛辣刺激食物或长期不运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表现为:失眠多梦、手脚发麻、精神状态不佳、脸色苍白或暗沉、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舌色淡,苔白等。

调理应养肝补血。常用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龟板胶、知母。

6、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多因年老后肾阳不足,频繁生活,饮食不规律,或温邪直入下焦,耗伤阴液等导致阴血亏虚,肝脉失养,肝阳暴张,化燥生风。

表现为:头晕耳鸣、看东西迷糊、心情烦躁不安、身体发热、口眼歪斜、走路不稳、身体抽蓄等。

调理应养血息风。常用药:天麻,钩藤,栀子,石决明,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7、肝气乘脾
肝气乘脾多因情志不畅、脾气大、爱生气,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乘脾土。

表现为:胁胀胀闷、心情抑郁、脾气大、爱生气、腹胀、打嗝、饭量少、便溏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健脾。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8、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主要是由于情绪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

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疼,胸胁部胀痛,嘴里发干、发苦,反酸,心烦意乱,急躁易怒、脾气大,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等。

调理应疏肝理气。常用药: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9、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一般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长期的情绪郁闷、情绪过于紧张所导致的。

表现为:淤血、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容易困、身体乏力、呕吐、失眠多梦、爱发脾气、食欲差、胸胁胀痛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10、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多是由于情志抑郁、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熬夜或外感寒邪等原因引起的。

表现为:胃部、胁肋部胀满疼痛,打嗝,反酸,吃东西不消化,烦躁,手脚冰凉,精神抑郁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常用药: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

11、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多由外感湿热之邪,爱喝酒,吃太多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

表现为:胁肋部胀痛、腹胀、厌食、嘴里发干、口苦、恶心反胃、尿频、脸色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等。

调理应清理肝胆湿热。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12、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多因心情不愉快、怒伤成肝,或饮食吃太多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引起的。

表现为:头晕头胀、腰酸肋痛、耳鸣、手脚心热、心胸烦热、功能障碍、失眠、眼花、眼干等。

调理应滋阴益肾,补血养肝。常用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健康科普大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