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 | 上海滩“出租汽车大王”周祥生

相信年长些的上海市民,大都熟悉2580000这个出租车叫车电话(谐音:让我拨4个0),这与上海滩曾经最大的出租车公司——祥生公司有关。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叫车电话为“40000”的祥生出租车风靡一时,而它的老板周祥生后来成为上海滩的出租车大王。当年一文不名的侍应生是怎样开始出租车生意的呢?在卧虎藏龙的十里洋场,一个大胆的外乡人,究竟抓住了怎样的境遇,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出租车大王宝座的呢?

有“汽车大王”之称的周祥生

周祥生(1895~1974),浙江定海人,乳名阿祥,一度名锡杖、锡治、锡祥。13岁到上海谋生,先后充当帮工、学徒和杂工,曾在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当西崽(侍应生、服务员),后在其姑父集资开办的新礼查饭店做领班。青年时期的周祥生,靠他的殷勤服务,赢得顾客欢心,不时获得额外小费。他省吃俭用,积少成多,积蓄了一点钱。

1919 年,在周祥生25岁之际,他用积攒下来钱,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英商中央汽车公司买进了他的第一辆汽车——日制黑龙牌篷车,开始经营出租汽车业务。周祥生负责揽客,而车则是由雇来的司机开。但旧蓬车,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顾客根本不坐,于是他就去码头、火车站和一般性的饭店、戏馆等地兜圈子或停靠候客,用从礼查饭店学来的半生不熟的英语去招揽外国水手士兵。由于周到的服务,出租车的生意还算不差,两个月内就还清了购车债务,并且通过自己良好的信誉又从车行赊得美制新车,三个月又悉数还账。他的堂弟周锡庆,见祥生如此快速发展,认为此业有利可图, 即凑1000元,要求入伙合作,祥生欣然同意,并将此款又买进一辆旧车,在鸭绿江路觅得一块简地作停车处,设立车行。

1923年,车行迁至百老汇路(今大名路)武昌路口,正式挂牌祥生车行(“公司”之名是后来改的),自任经理。之所以叫“祥生车行”,是因为响亮的行名是车行生意好坏的基础,这块招牌还必须要适应上海十里洋场的环境,因此要带点儿洋味才好。周锡杖向周围比较熟悉的外国朋友讨教,最终选定了如同中国姓氏“张王赵李”一样普遍的“Johnson”,从吉利及雅俗共赏出发,中文名字写作“祥生”。就此,周锡杖也改名叫周祥生,此后,周祥生沪甬两地声名鹊起,原名周锡杖反而不为人知了。

当时的上海汽车商业(包括出租业)为洋人垄断。以出租车来说,英商泰来公司和美商云飞公司,拥有车辆占了全市出租汽车总数的85%,华人开设的车行,户数倒有四、五十家,都是只有一、二部车,做“抛岗”生意的小车行,“祥生”的出现,靠着周祥生的灵活经营,服务到家,约时不误,赢得了顾客,营业兴旺,积累甚快,周祥生每年把积累的盈利,尽购汽车。到1929年,祥生车行已拥有20辆车,2处分行,成为华商出租车行之楚翘。

这就引起了外商车行的注意。以英美泰来、云飞两公司出面,发起组织“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邀“祥生”入会,周祥生也被选入董事。联合会成立不久,外商就开始发难,打出“划一车价”的规定(当时外商车价1.2元,华商1元),要求华商提高价格。周祥生不服,站出来公开反对,他说“华洋车行经营方式、管理体制都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各有特点何必划一”。

洋人一计不成,就对联合会采取不支持策略,使之名存实亡。周祥生索性联合华商车行成立“华商汽车商业同业公会”,同洋商车行对着干。同业公会推选周祥生为会长。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反对租界当局歧视华商车行,遇到司机违规,对华商车处理严,对洋车却极宽。经多次向租界当局交涉,迫使他们改变这种不公正做法;第二件事联合同业,统一登记石油用量,促使石油公司对华商汽车用油实施降低10%的优惠价;第三成立研究会,研究外商服务情况和竞争策略。提出华商汽车服务措施,印发《开车须知》,促进行业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取得竞争优势。周祥生这些作为,毫无疑问,在同业中赢得了威望。

1931年春,周祥生向正在上海推销汽车的美国通用公司,预付二成定金,订购“雪佛莱”轿车400辆,分4批交货。由于西方正值经济危机,美元剧升,银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00银元兑45.5美元下降到24美元,汽车价猛升1倍。周祥生迅速把到货一半抛售,一半用作自用,大大地发了一笔。

之后,筹建祥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由李宾臣等认股35%,周祥生将原车行资产、新购汽车等折价占股65%,合成资本10万元,于1932年元旦正式成立,开张营业,李宾臣任董事长,周祥生任总经理。公司成立不久,又接受了一笔10万元的投资,周祥生用其半数在全市主要路段增设10多处分行,特别是凭借其卓著的声誉和上海火车站签了协议:在上海北站设立分行,使车子可以破例直接开上月台送客接客。乘火车来去的人图方便,上下也都坐祥生的车了。

祥生车行的兴旺发达,电话号码“40000”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当时出租汽车,顾客仍以电话叫车占多数,而“祥生”的电话号呼叫既不顺口又不易记,于是由公司襄理张开勋出面,凭着他与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经理波特(PORTER)、业务经理索雷(S.0.THORLEY)稔熟的关系,挑得电话号码40000。这个颇具特色的电话号码,不但易记,而且有鼓动性和号召力——“四万万同胞请打四万号电话”。

1919年创办的祥生汽车出租公司

周祥生尽管只读过几年村塾,也不精通英语,却颇擅经营之道,电话听筒挂座更是他做广告的一个创造。当时上海凡有电话墙机的家庭(过去台机极少),祥生公司均免费安装一个电话听筒挂座。挂座为圆形,木底铝面,钉在墙上,面上喷红漆“J”的标志,以及40000等文字。这给用户带来方使,美商电话公司也高兴,顾客电话叫车时,忘不了拨40000,祥生公司就这样把大量出租车业务揽了过来。

此后,上海滩上所见到的祥生车行的车一律为青绿色,车头前饰一个锃亮的商标大“J”字,车厢三侧漆上醒目的电话“40000”,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平时乘坐祥生的出租车,会被赠予印有“40000”和爱国广告语的青绿色饭碗;年底时,祥生车行则到处分送日历,日历底板上当然也是“40000”和爱国广告语。其他的广告也想方设法做足,上海滩上“祥生40000”随处可见,在饮食游乐场所更是触目皆是。

祥生公司的出租汽车

除了响亮的行名和独特的电话号码,周祥生还非常重视顾客。所谓“顾客是衣食父母”,唯有服务周到,乘客满意,才是万年之策。

于是周祥生打出“服务社会,便利交通”口号,营业守则突出“日夜服务,承叫即到”。不说空话、假话,坚决地贯彻。他硬性限定,凡乘客叫车,十分钟内必须到达。调度员接电话必须语气亲切礼貌,绝对不许简单地回答“没有车子”等生硬话,否则“卷铺盖走人”。

为了检查员工是否能认真执行规定,周祥生经常在外边装作顾客打电话进来。他安排属下把上海用车地段划成块,以便就近派车,节省时间。更把老乘客专门编号记录在册,来电话要车,不必再报地址,报编号就行,简单省事。祥生车行的电话服务还兼具其他社会公益服务,像咨询火车、长途汽车、轮船班次时间,都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回答。问讯者届时要用出租车的,也就顺便预定了。

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靠着敏锐的目光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祥生迅速发展扩大,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股金已高达50万元,拥有汽车230辆,设分行22处,职工800余人,成为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行。

祥生公司20世纪30年代以日用陶瓷赠顾客,

借以做广告宣传。

祥生公司广告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因公司内部矛盾等原因,周祥生脱离祥生公司,随即携家眷回到舟山躲避战火。在乡下闲居两年后,周祥生去了广州,为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代运物资。广州沦陷后,他又去越南等地干了一阵老行当。抗战胜利后,周祥生因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行为而被推举为市参议员,并于1946年在襄阳公园对面另办祥生交通公司,两年后陷于窘境。解放之初,出租汽车业一落千丈,周祥生将所有车辆、车配件登报拍卖。此后,这位一代出租汽车大王曾在华艺旧货店任职,不久因体弱多病退职回家。1972年2月,这位不凡的商海巨子病故,享年78岁。

一九四六年上海市政府褒奖周祥生抗战有功函

图片来源:网络

转自:“黄浦文博”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