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2-3:仁不仁都有影子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自从在“天行堂”群里和大家一起学习《论语》以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听取刘老师的建议,以后学《论语》,每一次我们不学太多,每次只学一章;时间大致固定下来,就是每天中午午饭后。这时候大家吃饱饭了,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身心比较轻松,可以抽一点时间学习一章《论语》。一章寥寥数语,文本非常短,意义丰富。我们每天学习一章,仔细品读思考,日积月累,总会有所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第三篇《八佾》篇的第二章。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我们先来理顺一下字面的意思。三家,就是上一章“孔子谓季氏”中的季氏。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的国政已经不在鲁国国君的手中,大权旁落,落在鲁国三个大臣的手里,分别是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尤其是季孙氏,季平子、季康子和季桓子三代更是把持朝政。
这三个家族的飞扬跋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汉朝末年汉献帝时候的曹操。这三家大臣就像是三个曹操把持着朝政。
“以雍彻”,《雍》是诗经中的一篇。这三个牛气冲天的大臣,在自己家庭祭祀的时候,撤下祭品的时候唱的音乐是什么?是诗经中的《雍》这一篇。
可能我们现在很难理解,在撤祭品的时候唱一首《诗经》中的歌,能有什么大的影响?孔子为啥发这么大的火呢?如果我们和下一篇结合起来看啊。就知道孔子对于礼和乐是非常非常在乎的,因为礼和乐就是维护朝政秩序的一个规则,如果谁逾越了这个规则,那就是破坏了秩序。
那我们看一下《雍》这一篇,这首歌为什么不适合大夫们在家使用?孔子讲了中间的两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相维”就是帮助辅助,辅助天子撤下来祭品,诸侯辅助,天子主祭。所以这首诗的主角是周天子。
在唱《雍》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情形:在祭祀活动结束的时候,周天子作为整场活动的主人公,端庄肃穆。那旁边一些诸侯,唯唯诺诺,谨言慎行地帮助辅助。
而现实是这样一种情形:音乐歌颂的是周天子,而主祭的是三个大臣,在唱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时候,三个大臣端庄肃穆,作为主角,而他们的家臣则谨小慎微的辅助他们。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孔子就问:“奚取于三家之堂?” 奚,就是为什么,或者说什么。这三个大臣他们在祭祀的时候,唱这首歌,在意的是这首歌的哪一层意思呢?如果是大臣的话,大臣应该是辅助的。但是实际上三家在祭祀的时候是大臣自己作为主祭,然后音乐歌颂的是主祭的周天子。真是让人忍不住总结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结合第三章一起来看,我们就会明白孔子为什么生气。
第三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们返回来来看,为什么三家大臣在祭祀的时候,错用了音乐呢,会滥用音乐、滥用礼节呢?核心就在于孔子在这里讲的一句话——人而不仁。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义之心,什么事都可以做的出来。
孔子看到了三家大臣的不臣之心,不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