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大山人《涉事落花图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图册 22.5x28.5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涉事落花》册引首及其艺术特色浅析

文/圆月弯刀

  无论如何,八大山人都是我平生最喜爱的艺术家。不是由于其离奇的身世和人生的经历,也不仅是他富有独特鲜明色彩的性情,一个艺术家首先和永远是拿他的作品说话的。八大最擅花鸟,更以一代画匠宗师闻名于世。殊不知八大的书法艺术成就更在绘画之上,且在书史中影响深远,独树一帜。

  作于1692年的花果鸟虫册系列作品,兼书带画,系八大进入晚年书画鼎盛期的肇始代表作品。因引首有写意落花一枚并大书“涉事”二字而将总共16页的书画册页简称为《涉事落花》册。(阴山工作室注:我只找到了4页,不知道究竟应该是多少页)

  八大的作品,在技巧层面因其善以曲线分割画面空间,笔墨所落之处变幻无穷,故而视之有“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的高深莫测之感;在感情层次上,因为其皇族的身世背景,背负国亡家破之痛,遂所作多为其自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之作;在观念层次上,又以其僧道身份,接受和熏染了禅道释的理念,作品洋溢着看破红尘的清气,显得超凡脱俗。

清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图册 引首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在《涉事落花》册引首这副作品中,这些特点我们多少都能有所察觉和体味。该页纵22.5cm横28.6cm,右边起首以纵势草书“涉事”二字打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二字势如破竹,力似金刚杵,笔法以篆入草,纯用中锋,空灵圆润,笔断意连,结构外拓内敛,空处平衡,气韵劲健流畅,神采奕奕。其状左牵右带,给人风标独立之感。画面左侧则寥寥数笔,写一落花。八大素以“减笔”表现神韵,这种以小见大的极度简约的风格给后人以无限的启发和联想。该作作于壬申之夏五月,正是“绿树浓阴”时节,八大的落花或许适彼时之自然情境,感叹“春归何处”,或许更多表达的还是八大心中终生磨灭不去的亡国之悲,切肤之痛。淡墨花瓣,焦墨点蕊,散淡中显见精神。观赏此副作品,世事的沧桑,韶华的流逝,人性的昂扬,激越于小小方寸之间,让人顿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更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之情。

清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图册 佛手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涉事”二字的含义,或解为“牵涉世事”,或更多的是如八大自识为作画之意。这在其给鹿村主人的手扎中可得一窥,如“涉事一日”意即“作画一天”。八大语句诗文常人往往莫能解识,不管内容还是字体形式方面,往往出于己意,或谓取法高古。这也许是八大之所以是八大,别于常人的表现之一吧。

  元代赵松雪明确提出“以书入画”,而八大显然是首先创造性地实践“以画入书”的典范。我去过八大隐居南昌时期的道院青云浦,在那个曲院清幽,古木翠英的雅致所在,面对着厅室内陈列的八大遗迹,让人感慨万千,几乎潸然泪下。八大画荷,悬臂执管,不疾不徐,痛快淋漓,一气呵成,与其“八大书”同出一辙;八大作字,微秒无尽。其大字书,如“图书自仙室,山斗望南都”,确实笔势千钧,如金刚杵;其小字,深臻钟繇笔法,得晋人古意,清淡婉转,信手自得;其行草手扎尺牍一类,或清隽含蓄,或秃颖放纵,流畅无碍;其手卷条幅,酣畅典雅,意境高古,章法上疏朗空旷,如飘然遇仙,缈然脱尘。

清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图册 莲房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最难得的是八大对章法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贡献。在这个层面,可以说八大的艺术创造力是空前的,更不让今人丝毫。显然,八大有着极佳的笔性和书写感觉,对空间的理解和掌握也远非常人能及。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产生一种自在自得的愉悦,那些极其生动和鲜活的线条仿佛要飞舞着铺面而来。同时,线条与空间的配合是相得益彰的,八大有效地利用了书写线条的张力,并将之与留白布局绝妙地组合营运在一起,让人感觉似书似画,书法中洋溢着画面的形式美。这全得益于八大对“以画入书”的颖悟和创造性的运用。在册页及斗方这种形式中,八大的审美经验和创造力得到更直观的体现。前人作书往往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八大作品,往往笔毫穿破藩篱,汉字似乎随意安置却完全合乎法度。而且常留出大片的空白给人去想象,这和绘画的知白计黑之理异曲同工。

清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图册 芙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涉事”册页引首,非书非画,即书即画。完全是作者自为的对书画艺术的主动追求和创作。至今,当我们面对着这样的杰作,仍然深深地感受着八大在创作时那份“四方四隅,皆我为大”的大自在和真性情。还是以八大的自题结束此文吧:

  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文章,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梧,而客在前溪矣。随呼童闭户,收蒲团坐片时,更觉悠然神远。

阴山工作室附记

■ 上面这篇文章找半天没找到作者和出处,最后在在中财论坛看见一位叫“圆月弯刀”的网友说是他的原创,还在文末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因采用之。如还有真正的原作者,望赐告。

■ 关于八大山人“涉事”的学术解读,参阅阴山工作室 《北京荣宝斋藏 八大山人<涉事>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