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高古玉灰皮的自然之美,学习出灰机理,提升鉴玉眼力(干货)
灰皮鉴定,非常重要。当你会看灰皮之后,就能快速辨别出土特征。本文从此角度,进行阐述。
一、灰皮究竟是什么?
灰皮常出现在生坑古玉之表面,伴随着玉质的蜕变。玉材越差,灰皮越严重。从浅浅的一层白膜,到状如朽骨,并非外源物质的进入,而是玉质本身的失色。其根本原因,是玉器表面结构水的逸出,以及由此产生的间隙变大导致的视觉效果。
换句话说,蜕变越严重,分子间隙越大,能够透过的光线越多,便能产生白色的效果。比如雪花,拿在手里是白色的,因为间隙比较大,当我们握紧拳头,雪变成了灰色,继续用力,假如攥成了冰块,也就成了无色透明,因为间隙消失了。
二、白化的视觉效果
从初期的雾状白化,进一步成为灰皮,再到鸡骨白,最终状如朽骨,玉器表面深浅不一、浓淡不均。这种视觉效果,恰如天上的白云,又如墨滴水中,自然晕散,毫不呆滞。
三、灰皮的鉴定要点
1、浓淡不一,自然扩散。
哪怕是整体鸡骨白,表面也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白化现象。鸡骨白的表面,常常伴随沁点的出现,而仿品鸡骨白,往往有三种形式:一是火烧,二是染色,三是原生玉质。
2、盘后消失,过后重现
这是灰皮的典型特征,当我们用手盘摸之时,手上的油脂将玉器表面的间隙填平,入射光不能透过,白色视觉效果消失。放置一段时间后,油脂挥发,间隙重现,灰皮重出江湖。
3、灰皮处,必有沁门
由于灰皮的前提是玉质蜕变,必然伴随着土蚀斑痕的出现,放大镜下观察灰皮,能够找到自然呈现的土咬土蚀痕迹,这也是沁色进入的通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