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谈明色变 三姓家奴跪舔作序 坑了好友发配边疆为奴

李自成进京,清兵入关,最终明朝灭亡,清朝得以统一天下。在清朝得天下之后,大兴文字狱,无数汉人的头颅落地,可以说是谈“明”色变,这其中有一个人极为特殊,他的名字叫做张缙彦。

张缙彦是崇祯时的兵部尚书,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他打开北京城门迎接,但因不被重用,又转投清兵,在获得南明福王朱由崧封为总督后,又投向了南明朝廷。后来受到洪承畴的招降,再次投靠清廷,并官任工部侍郎,后来因工作不称职被降为江南徽宁道。这个张缙彦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谁给的好处多就跪谁。

我们知道顺治时期因为清朝刚刚入关,“反清复明”运动可以说格外兴盛,因此清廷对于“明”特别的敏感,可以说是谈“明”色变。

到了1660年,清廷要对三品以上的大员进行考核,当时任左都御史的魏裔介弹劾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刘正宗“蠹国乱政”,其中一项就是张缙彦给刘正宗的《逋斋诗集》的序言中有一句“将明之才”。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出自《诗经》的这句原意是指奉行君王命令,明察属国是不是驯服。张缙彦写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在褒奖刘正宗,而且也在跪舔清廷。大家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这个典故不可能不懂。但对于刚刚入关的清廷来说,真是一点风吹草动就谈“明”色变。

原本刘正宗老老实实的承认这事也没什么,但他听到检举后自己也心虚,自己也觉得“将明之才”有“帮助明朝的人才”之意,赶紧将原稿销毁,企图蒙混过关。不想他这一搞,恰恰弄巧成拙。议政王会议认为如果他心中坦荡荡,没有他心,有什么不能坦荡承认的,偏偏要巧舌雌黄,遮遮掩掩,背后肯定有不臣之心。

最后决定,对刘正宗从宽免死,改入旗籍,后来被康熙赦免。张缙彦最初也被判死刑,后又改为流放宁古塔,死在了边陲。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