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今天接着读杜牧的诗。月是故乡明,身在黄州为官的杜牧想家了。

杜牧并不是没有离开过长安,他到沈传师幕中,到牛僧孺幕中,一去近十年,都不在长安,他却很快乐地“赢得青楼薄幸名”。

那么风流,他该是个不怎么恋家的人吧?其实不然,一则那时年轻,知体上还有放浪的资本,总觉得未来可期;二则那几次离乡远去都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他除了熬资历别无选择),他没有被命运抛来抛去的无力感和挫折感。但这次是在黄州刺史任上,他开始认真的想家了,他老了,再加上,这次来黄州,多少有点被贬的意味(当然,只是他心理上的,其实他升了官品了)。

(杜牧像)

我们现在只要提起一个诗人,他几乎都有想家的诗,诗人的敏感与浪漫使他们更需要归属感的支撑,杜牧当然也不例外,虽然他注又是注释《孙子兵法》,又是写政论意味很重的《阿房宫赋》,又是给边关和平叛前线出谋划策,但他骨子里毕竟还是诗人,诗人是他最深处的人格底色。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书影)

现在我们翻开杜牧的介绍,一眼就可以看到,他是京兆万年(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就是长安)人,这很使他的人生获得益处,至少他在参加进士试时,获得了更好的机会(跟现在一样,高考有地区差)。但杜牧的远祖杜周却不是长安人,杜周是正经的南阳郡杜衍县(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西南,如此算来,晚唐的大部分有名的诗人,包括白居易、李贺、李商隐,都是河南人)人,可是为什么到了杜牧,却成了地道的长安人了呢?说来话长: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各地的二千石以上大官、富族及豪杰大量迁徙关中,目的很简单,既防范北边的匈奴,又集中管制各地豪强,也为了减轻地方的管理压力。但表面上的说法是召集大家为自己守陵,此后的皇帝们陆续采取同样的政策,于是汉高祖的长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昭帝的平陵依次下来,就成了所谓的“五陵”(后来还有“唐五陵”,但一般讨论五陵,指的是上面说的汉五陵),豪强们也没办法,只能离乡迁居,长安附近一下子多了大量的政治移民。

(刘邦塑像)

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强者到哪里都是强者,这些豪族移民虽然搬家了,但他们的贵族血统和头脑却依然保留着,当然,手中的财富也随人迁移而迁移,“五陵”地区成了新的贵族豪强中心,后世的“五陵”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到了唐代,这个概念又在各大诗人的笔下不断强调:

李白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少年行》);杜甫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秋兴八首》);白居易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还有还有,卢延让,韦庄,李商隐……都写过“五陵”相关的诗,杜牧也写诗称:“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裙”(《咏袜》)。甚至到宋代、明代,“五陵”的概念依然影响深远。

杜牧的祖上杜尹,死后封安平公,葬在少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根据礼法规制,只能比杜陵小,因而称少陵),这就是京兆杜氏一脉;杜甫的祖先举家迁到襄阳,开创了襄阳杜氏,但在唐时,襄阳杜氏远没有少陵杜氏名望高,所以杜甫写诗,也称自己是“少陵野老”(不止一次),不仅是因为他在那里居住过,主要原因是,“少陵”名声更响亮些(虽然老杜并不在乎这些)。

(自称“少陵野老”的杜甫)

总之,杜牧其实也是“五陵”人,他的故乡长安很让他骄傲,也让他怀念时名正言顺。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他从小居住(包括他没饭吃的少年时期)的长安,更是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只有回到那里,才有可能一展他的济世安邦之才,他才不负平生所学。

因此,当他在黄州宦游不快之际,长夜不眠之时,他不由自主地想家了,也因此写了许多思乡的诗,今天我们挑两首诗读读,诗的标题是《齐安郡中偶题》,分别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诗是秋天在齐安郡(黄州)写的,因为“西风”、“秋声”明确交待出了写诗的时节。此时他的情绪一定并不好,因为他给李德裕的用兵方略(不管是西北的回鹘还是泽潞的叛军他都出主意了)显然没有回音,一方面自己不能亲临战阵,一方面自己的用兵方略不见采纳,他有多失望啊!

事实证明,李德裕完全有能力摆平这些,因为843年二月,石雄破回鹘于杀胡山,844年秋天,泽潞也完全平定了。杜牧出了一大撂作战方案,很可能被李德裕完全扔在箱底,一眼也没有看,没办法,李德裕太强了(可惜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内耗上)。

(雄才大略的李德裕)

距乡千里远,有官不自由。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平淡的公事丝毫不能让他兴奋,鬓边的白发倒是一天一天地增加了,身体一天一天地变差,年轻时能够放开胸怀畅饮的酒也不能多喝了,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想家。

“诗豪”刘禹锡死在842年,那是多么豪迈的一个人啊!他死时,杜牧在黄州;“诗奴"贾岛死在843年,那是多么单纯的一个人啊!他死时,杜牧在黄州……物伤其类,大唐帝国文化的凋零,又怎能让人不起归根之情,于是,他眼中的一切,都让人焦虑不安。

(渐老的杜牧)

叶落归根是当然是典型的老年心态,虽然杜牧这时只有四十一岁。

第一首: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两竿,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黄州多竹,诗人以竹竿的的长度做为标尺衡量落日的高度,这跟我们后来用“日上三竿”形容早起的太阳思路一致,但用在此处,却格外符合黄州的环境。

(树林轻烟)

诗人站在溪桥之上,极目远眺,落日正当西斜,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桥下有水,水面上荷杆亭亭绿意葱葱,底下是莲叶田田相偎相拥。这本是没有感情的落日晚景,但诗人却由此引出了“恨意”为什么会恨呢,因为一阵西风吹过,满溪的荷叶都随风翻转,以荷背迎接无情的西风。

(落在竹竿头的夕照)

何以“西风”就有恨呢,因为那是故乡吹来的风,荷叶“背”向西风,不正是诗人“背”向长安,处在江湖之远的姿态么,简单的景语,在诗人这里,凝结了心向长安的思乡之情与报国无门之恨,因此他说,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第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梦泽,就是云梦泽。蒹葭指芦荻,芦苇。秋天是引人愁思的季节,秋风、秋虫,秋天的任何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他是长安的离人,他是庙堂的离人),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一直在下,雨滴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噼啪作响,关您什么事呢?你要发出这哀伤的吟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诗人最后的一问看似无理,雨滴梧桐,自然会发出声响,但是诗人却讨厌这种声响,认为这是悲哀的呻吟,在思乡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的诗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不顺耳,总之,当前的情境他不顺心,他坐卧难安,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他“到底意难平”,于是他胡搅蛮缠地发问,这个发问越是不讲道理,其表达的思乡之情越发深切。

843年到844年的秋天,杜牧在黄州无可奈何地滞留着,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一段休眠期,说“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忆齐安郡》,下同),但他真的睡踏实了吗,肯定没有,否则他就不会感叹“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了

(一夜风欺竹)

好在,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有变化了,到了844年秋天,当秋虫再一次高歌,当异乡的茱萸插遍,他被换到了池州任刺史,另一段宦游时期开始了。

(0)

相关推荐

  • 千家诗(二百二十三)——望秦川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律诗部分.今天,我们要来品鉴的是来自于唐代诗人李 ...

  •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我站在彩虹桥上远眺,太阳从鸡龙河湄高大的白杨树梢头往下沉落,眼前正如杜牧诗中所描绘: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岸柳含烟,淡影 ...

  • 郝海涛丨阶前对酒花犹好,笔下吟怀月更明

    组稿:霞满天 编辑:林淞月 上期回顾: 郝海涛丨意气而今犹未尽,丰华往昔又谁偷 -     郝海涛作品 # 自嘲 丰华一去竟无声,半百光阴梦始成. 开卷曾因杜工部,遣词不为孔方兄. 阶前对酒花犹好,笔 ...

  • 诗词丨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鹧鸪天·别情 [宋]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 ...

  • 宋代聂胜琼的《鹧鸪天·别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出自宋代聂胜琼的<鹧鸪天·别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 ...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偶成>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很了不起,很伟大,可我对他的作品一直是敬而远之. 理学家.思想 ...

  •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过得真快,高中已经读了一年了,高三毕业也仿佛就是不远的将来. 选科,我的观点一直是,要给孩子参考意见,但是不要勉强孩子的兴趣. ...

  • 每日背诗 | 阶前梧叶已秋声

    重温那些年 我们一同背诗的时光 背诗 复习 09.04 2021 09.03 每日背诗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09.02 每日背诗 | 秋日登阊门 09.01 每日背诗 | 秋词 偶成 宋·朱熹 ...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偶成>宋. 朱熹 著名书画家 白伯骅先生 作品 古人诗意<秋思图>局部 画中跋文: 蝉鬓低含绿,罗衣淡 ...

  • 散文《阶前梧叶已秋声》

    关于节气,我们更多的是想象,想象古人安静诗意的生活,祖先的模样,尤其是到了新凉如水的清秋,望到果实,看见落叶,"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月白风清的秋夜,采摘一枚香橼是一 ...

  • 阶前梧叶已秋声

    ♣ 王太生 关于节气,我们更多的是想象,想象古人安静诗意的生活,祖先的模样,尤其是到了新凉如水的清秋,望到果实,看见落叶,"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月白风清的秋夜,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