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传》:武松的武艺跟林冲比如何?
作者:刘宏宇
对于其实只是小说式虚构演义的水泊梁山好汉故事,因为传的太久、太盛,大家也就都只当是“真事儿”去议论、评说甚至“考究”了。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那些与基本科学常识完全背离的武功也都可以当真,一样。
这算娱乐吧。不能说“无知”。比起网络上风风火火的那些三胎家庭多幸福、婚龄男子动辄年薪百万的渲染,至少还多了一层“很久很久以前”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面纱,这玩意儿,该戴还是要戴起来。娱乐吗。
娱乐的一个有趣话题,新近闻听的,是说——水泊梁山好汉中,武松的刀法排第一!甚至连“威震泰山东”的豹子头林冲,都还要逊一筹。
不知是谁说的。或者说,不知是谁挑的这个头儿。惹得我这从一位数年龄起就看《投降派宋江》小人书的“大叔”,忍不住想跟风聊聊。
(一)所谓“刀法”到底是指啥?
被叫做“刀”的冷武器,在我国传统概念中,被很简单地分成两个大类:长刀、短刀。不论哪类,共同特征都是单刃,即一面有锋刃,另一面较厚。
这是刀与剑的最主要区别。在冶铁和锻造技术尚未形成并普及的上古时代,刀的制作工艺要比剑更复杂,单纯“铸造”技术之下,几乎可以说,刀,是做不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战国及再往前的故事里,只有剑而没有刀。
剑,双刃,可砍可刺,制造还更容易;刀,单刃,通常只能砍,刺的功能很靠后,且制造困难。这么看来,刀,好像一无是处。那为什么还要制造刀呢?更为什么,中古及至近古的“后来”,刀,尤指与剑体量相近的短刀,大行其道,甚至把剑埋没到了几近玩具的地步了呢?
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厚重的刀背赋予刀更高的物理强度,更适合劈砍,而劈砍,是骑战的主打动作!策马奔腾、短兵相接、电光火石的瞬间,劈、砍,相比“刺”,可以更迅速完成并脱离!
第二,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刀的制作成本下降到了并不比剑更高的程度;而且,同样因为制造技术的进步,刀在形制上可以产生的变化,比剑更丰富了许多。
第三,由生疏甚至“一张白纸”到可较娴熟使用再到实战,刀的练习过程,比剑要简单、高效得多。评书里有“月棍年刀一辈子枪”的说法,意思是,练习使“棍”,一个月就能“成”;练刀,得一年;使“枪”,要想用好,说不定得练一辈子!这说法,一定程度上,武术家们也是认同的。至于剑,武侠小说作家们比较统一的认为是:或许一辈子也练不出个啥!
同样达到熟练使用、实战取胜,练刀,即习学“刀法”,相比其他杀伤力仿佛的武器,比如剑,再比如枪,会高效很多!
以上说的,基本都指“短刀”。所谓短刀,这里并不是指匕首之类,而是通常可以单手使用的、跟传统的剑体量相似的那些——汉朝的环首刀、隋唐的横刀(唐横刀、唐刀)、明清的绣春刀、雁翎刀、缅刀、满刀等等,以及所有它们在时代间隔中的各种变形。
比如,扬州评话里讲到武松为杀西门庆特意购买的“红绣鞋”刀,从艺人的描述上猜测,可以认为是唐横刀和雁翎刀之间的“变型”。
武松后来成了“行者”所使用的双手戒刀,则是环首刀与西域古老刀型相融合的品种,端头平直,完全没有“刺”的功用,只能劈砍。而“红绣鞋”是有刺的功能的——武松就是用它,剜出了嫂子潘金莲的心肝!没有刺的功能,“剜”是做不到哒!
(杨志的刀)
从“红绣鞋”到双手戒刀,小说、故事、评书、评话等等的描述来看,武松是用刀的。武松唯一另外使用过的武器,叫做“哨棒”,棍类的一种,只用过一次,在景阳冈,面对“吊睛白额大虫”,还打在了树上,当即断了,后来是用拳脚打死了老虎。可见,他的哨棒,使得不咋样。
至于武松的武艺师从,说法挺多,其中比较传得多的,是说他去少林寺学过。先不说武松山东-河北-山东-江南的“人生轨迹”,跟位于河南的少林寺是有多违和,就算是师从少林寺,刀法,恐怕也……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宣扬“尽形寿不杀生”为首要的佛法的地方,其武术成就,次于并服务于佛法,一出即可取人性命的“刀”,就算不被禁忌,怕也难赋予多少精髓。
用刀的,练刀的,都更是“军”、“捕”一类“官家人”。因为比较容易“练成”,所以普及;因为普及,能使得多犀利,多高妙,就难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容易“练成”的“刀法”,在武术中能有多高地位,似不言自明。
(二)武松的“刀”与“刀法”
如前所及,武松的刀,很多人的刀,涉及“刀法”的刀们,都指“短刀”。短刀之外,还有“长刀”。
一说“长刀”,大把人马上会想起青龙偃月刀、关老爷。想多了!关老爷那样的刀,基本不能当武器用,更是“礼器”。当然,步战时,非要用,力气够大,也可以。但绝非优选!
比较具有实际意义并在实战中应用的“长刀”,主要两种:唐中期的“陌刀”,和,由陌刀演变、至宋中期得到较多应用的“朴刀”。
随便网上查查,就可以得到“朴刀”及其近古的“变种”太平刀(又称“五尺陌”)的图片,跟关老爷的刀放一块儿比比看,轻灵了许多,但仍须双手使用,不适于骑战——骑战必须有一手驭马,双手都不驭马的间隙只容射箭,电视剧里看到的两将双手持长大兵器对冲拼杀,几乎不可能,只是按完全不懂打仗不懂武术的古代小说家和世世代代口口相授的评书艺人的描述做了视觉化展现,拍摄时候的“马”,只是马型道具的导轨推车,两将打得龇牙咧嘴,过后再把活马没人的镜头拼接上去。
武松从没有骑战经历。至少没有相关描述。但武松的“刀”,都是“短刀”——杀潘金莲的是短刀,杀西门庆的是短刀,飞云浦、鸳鸯楼,杀了那么多人,都是短刀,最后为擒方腊,割断自己手臂的,也是短刀!某种程度上,这种拿短刀大肆杀戮的状况,可以类比“两把菜刀啥啥啥”和“菜刀队”。
不同主要是菜刀更“短”,且没有尖,剜不出嫂子或者随便谁的心肝。再说白点儿,无论谁,要也有身长九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米九到两米)、重逾四百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到一百二十公斤)、三拳两脚打死猛虎的天资和胆量,随便拿把刀,只管抡,差不多就能挡者披靡,跟法不法的,没啥大关系。
当然,武松,故事传说中的武二郎,应该还不是啥法都没有只会胡抡的愣头青,应该还是会武功的,甚至,武功应该还是有一定火候的——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武功差了,肯定不能取胜。可跟刀法关系也不大——打蒋门神,是拳脚肉搏;杀西门庆倒是有刀,可西门庆没有。
等于拿着刀去砍人。西门庆也是会武功的,能在突然遭袭,还让当礼物送来的潘金莲的人头很吓了一跳的情况下,跟持刀、身量体能都强很多的武松对上两下,可以说也算有胆有功夫。再往后看,武松的硬对手,就只剩下年龄或许大他许多的方腊了。
武侠小说很用心地向一代代读者传递这样的逻辑——论某人武功的高低,要看ta战胜过什么样的对手——我赢了天下第一,我便是天下第一!我杀了无数无名鼠辈,也最多就是比鼠辈强而已、而已!
在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水泊梁山故事传说里,主要人物,杀人最多的是武松(战争过程中杀伤敌方人员不算),杀女人的只有两人,武松、石秀。
但石秀只杀了一个女人(潘巧云),武松杀了自己的亲嫂子潘金莲,还有张督监府上若干女性主仆(血溅鸳鸯楼),用的都是刀!刀法如何,在这些女人身上,是体现不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看,武松跟“刀法”的联系,似乎远不如其与“刀”的联系紧密!刀!杀人刀!!
武松最典型可彰显“武功”的“战绩”,在笔者看,当属飞云浦之战。那是一场精心安排、众多江湖高手勠力参与、志在必得的劫杀!面对咄咄逼人且个个身手不凡的杀手,戴着重枷的武松,真正施展了平生所学;生死关头,也迸发出了最激烈的愤怒和最雄浑的力量。特别是枷铐在拼杀中被对手无意破损,继而被武松“崩刑脱枷”,空出双手的武松,从被动防守转而反击,先夺刀,再杀人,完胜杀青!
除去以死相拼的咄咄之气造成的威慑,他一人一刀面对的,仍是想要杀死他的十多个高手。能一一斩杀,光靠蛮力和愤怒,恐怕很难。应该说,到底,还是武松的刀法,胜了对手们一筹。大概,说武松刀法如何如何,跟这一战,关联很大。
(三)林冲vs武松
把林冲跟武松放一块儿比较武艺高低、刀法强弱,跟关公战秦琼差不多意思哒。
首先,故事也好,传说也罢,林冲与武松,虽同是梁山好汉,却只有唯一的人事交集,即鲁智深——林冲与鲁智深交情甚笃,自不必说,大相国寺、野猪林,可谓刎颈莫逆;武松与鲁智深,缘结于二龙山。
有些版本的故事说,武松跟鲁智深师出同门,是鲁智深的师弟。有点儿忽悠——鲁智深“做到关西五路联防使”,是“小种经略相公”门下的提辖官,驻扎延安府,再早的出处没表,即可认为是陕北出身的军官。武松清河县、阳谷县来回折腾,纯牌儿山东大汉一枚,地域上相差千里不止,咋能凑到一个圈儿里习学武功呢?倒是说鲁智深五台山出家后跟世外高人老和尚学,武功大精进,老和尚跟林冲的师父周桐是把兄弟还是啥,倒可勉强说鲁智深跟林冲有师从的渊源。
再说林冲——祖籍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是“京官”——八十万禁军教头。
注意,这里说的“八十万禁军”,不是说八十万人组成的禁军,其实应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教头有很多,“八十万”是职级称谓,就好比“贰师将军”也不是指将军只统领两个师。
别说禁军,就连所有驻边部队和各地有建制的军队连同水泊梁山好汉中许许多多被“刺配”充军的那类人都算上,整个大宋的军队,也到不了八十万人。
传说中动辄百万大军,多是虚数;就算实数,也是在严重的战争时期(比如三国),且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后勤给养预备队之类,真正前线战斗人员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总兵力的一半。八十万禁军教头,应该是禁军教头里最高“职称”了。而且是“枪棒教头”,即指专门教武术的。
专门教武术,还是最高职称,林冲的武艺,可以说是“官方认证”的!至于师从周桐还是谁,周桐还有卢俊义、史文恭等高徒,甚至晚年还给少年岳飞授艺,都是另外话题。反正,对林冲而言,不管跟谁学的,其武功的成色、水平,都可以认为是国家级的高水平。
在笔者看来,从武艺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等等多个方面来看,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林冲综合武力值第一!不仅武松,就连卢俊义、关胜、董平、张清(没羽箭)、呼延灼、徐宁、索超这些成名勇将,若不计出身、特殊技能、战阵经验等因素,单论一对一的武功,怕都胜不了林冲!没这个底气,豹子头也不敢说下“威震泰山东”的狂言。
从故事看,武艺很可能排在第一的林冲,最精到的武功是“枪”,就是前面说得练一辈子的那劳什子。而从故事中的对手看,林冲的出手,真不如武松多,更远远比不上武松壮烈、酷戾。
比较突出的两次出手,一是“棒打洪教头”,再就是擒扈三娘。都是一招——洪教头,《水浒传》说是轻轻巧巧一棒打在踝骨上,远近无敌的洪教头顿时倒地落败。这一棒,身为配军的林冲,是很给柴大官人留面子了;不然,同样是打脚踝,一棒真使出暗劲儿,老洪就残了——踝部周边骨骼复杂,神经肌腱丰富,别说一千年前,就是现在,踝骨骨折辐射周边小骨骼连带骨折,都没法儿彻底治愈复原!再说扈三娘,她小人家实在也是太狂了,北京人俏皮话讲——兜儿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
能放倒王英那样的,决不等于天下无敌!
(老版扈三娘,王英)
迎头碰上林冲,说了让她不要从这里过,让她哪儿来哪儿去,她可好,问都不问人家是谁,冲过去就开打!人家林教头不屑跟女子缠斗,兵器都没动,直接一脚把人勾下马,gameover!想想看,换了武松,扈三娘怕也就香消玉殒了。而且,香消玉殒得会很难看!因为,武松用刀!不说身首异处,至少美丽的身体上也会有个能把心肝肚肠爆出来流一地的大口子!
无法假想林冲武松比武,甚至都无法假设他们各自找同一个对手(比如鲁智深)对决,以将第三方伤害的程度或被第三方伤害的程度来比点数定高低。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和可能。退一万步,如果武松林冲真的反目对战,在林冲面前,武松或许能占优势的,仅仅是胆量,而不大可能是刀法!林冲虽不惯用刀,可也爱刀,不然就不会有“误入白虎堂”一节。
那不就是一把宝刀惹的祸吗!爱刀如彼,能不会使吗?对于国家级最高专业职称的他来讲,啥叫“会使”?那个“会使”,跟武松的刀法,可以怎样去对比想象?
所以,就便是比刀,武松之于林冲,更可以倚仗的,还是面对猛虎的胆量,面对女人弱小手起刀落的暴戾。但他真的有多大胆量呢?景阳冈是喝醉了。飞云浦是不反抗就得死。之前孟州被张督监诬陷受审,刑杖伺候,打到第二棍(也许是第三棍),品出到不了筹子丢下来数量的一半就会被活活打死,他怎么来着?他说——招,且留我性命!
林冲是不会跟任何人比武的。武松也不会。如果他们要分高下,必定是生死相搏、不共戴天了。那也就必定是都使出全力,不及其余了。想想看,那样情境下,会是谁先会想到“且留我性命”?相比武松,林冲是温文尔雅甚至有点儿懦弱的。可火烧草料场,被彻底激怒的林冲,只把杀人、杀仇人,当成不让自己崩溃的宣泄,当成对冤死亲人的聊聊告慰。似乎,还说了类似“你当我不敢杀你么”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不杀,是因为不敢或者什么,而不是、肯定不是——不能!
梁山泊杀人比赛,林冲败北武松无疑。甚至,所有人,都会败给武松。
可要是谁,包括武松,把林冲逼到“你当我不敢杀你么”那份儿上,恐怕,都得祈祷刀之神显灵了。
最后多说一句,水泊梁山使刀厉害的,最起码还有三位,未必输给武松——朱仝、杨志、关胜。所以,武松刀法了得,可以说;刀法第一,还真得把关公战秦琼那老爷子(韩福渠他爹)请回来吆喝吆喝——让他们比比!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