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三维
生命的三维
刘昆山
年逾古稀后,方感生命之可贵,开始思索生命的真谛。
猛然感悟到,生命是一个由“点线面体”构成的立方体。人们把生命比喻为“生命之树”,那根、那干、那枝、那叶,不都是“点线面体”的多彩组合吗?猛然感悟到,生命是一个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丈量,甚至是可以称重的实体。君不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之重,竟如此泾渭分明。
不论是生命的立方体,还是生命的实体,都离不开生命的三维: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生命的长度最好理解,就是人的寿数。人从呱呱坠地的原点出发,便开始了生命长度的丈量。从自己哭嚎着降生,到亲人哭嚎着送葬,这个时间的跨度便是生命的长度。“黄泉路上无老少”,生命的长度长短不一。有的人英年早逝,命似朝露;有的人寿比南山,命逾百年。制约生命长度的因素甚多。命断外人之手是他杀,自己了断生命是自杀;因疾病而终止生命是病逝,因灾祸而丧生是暴亡;无病无灾,平平安安,最后仍难免一死,这叫寿终。神龟虽寿,犹有尽时。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药,到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养生闹剧,都证明要延长生命的长度实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人无力有效延长生命的长度,任何的努力往往都是徒劳的。养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真正有用的是人的心态。我的一位挚友,四年前得了“不好的病”,大家都为他揪心,他却很开朗:“我都七十了,我怕谁?”泰然处之,他至今活得硬硬朗朗。对于生命的长度,贵在顺其自然,切记不可强求。
生命的宽度也好理解,是指生命活动的范围,是决定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生命的宽度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随着心胸的开阔、眼界的开阔、足迹的开阔、视野的开阔,乃至人际交往的开阔、知识阅历的开阔、活动范围的开阔,人生命的宽度不断得以拓展。生命的长度与生命宽度的乘积,形成生命的“面”。一个“面”大的生命,比一个“面”小的生命,生命质量要高;一个游历过欧美诸国的外交官,与一个老死深山连火车都没见过的老农,生命的宽度以及生命质量是不一样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了拓展生命宽度的愿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记述了拓展生命宽度的历程;“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表述了生命宽度的境界。生命的宽度是以生活的快慰、心情的欢愉为标志的。一个终日悲悲戚戚、哀哀怨怨的人,一定是驶入了生命的死胡同。从“小时不识月”,到“出没风波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到“万紫千红总是春”,说明人的生命宽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拓展的。有意识地拓展生命的宽度,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丰满、更快乐,更富有情趣。退休以后,我加入了公司的老年学学会,拓展了生命的视野;加入“关工委”的五老队伍,让残烛的余光帮年轻人照亮人生路,也给自己带来了欢愉。
生命的厚度,或称生命的高度,是指生命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国家,是生命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是生命之重的关键所在。生命的社会性决定了生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为他人造福,为社会造福,彰显的是生命的厚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生命厚度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述的是生命厚度的襟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传达的是生命厚度的意愿。我们现在享受的一切,都是前人的奉献积淀。享受生活的过程应该是感悟前人生命厚重意义的过程。我们是前人的后人,我们又是后人的前人。我们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以及我周围的人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而欢愉、而快乐吗?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会记得我吗?他们会记得我一些什么?会记我多久?思索的答案是,人们记住的是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说,奉献是对生命厚度的计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奉献也不一样。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只要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能提升生命厚度;无论是豪情万丈还是淡然笃定,只要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能提升生命厚度;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只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能提升生命厚度。滔滔大江东去,有几多风流人物任历史评说?似我等草民,芸芸众生,不求有功但求无骂则喜矣。
生命的长度是生命的外延,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则是生命的内涵。生命的长度是生命的量,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则是生命的质。既有生命的长度,又有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生命才显得厚重。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则是不可限量的。生命的三维,实际上涉及的是人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让生命更精彩;我们可以提升生命的厚度,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能给后人留点念想,那生命就算颇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