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止嗽散里头的荆芥

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

  小指月便拿着这句医学顺口溜,问爷爷说,为什么连名医都对咳嗽头疼呢?为什么咳嗽很难治好呢?

  爷爷笑笑说,《黄帝内经》怎么说的,哪些脏腑能令肺咳嗽呢?

  小指月马上想到条文上面说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爷爷点了点头说,咳嗽难治不难在用药,而难在辨证,难在找出病因。

  小指月脑中灵光一闪,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爷爷说的是这个道理吧?

  爷爷笑笑说,没错,没错!这个肺它属于金,像一口钟,钟非叩不鸣,五脏六腑,情志饮食之邪,从里面叩它会鸣,外感六淫伤风受冷,从外面叩它也会鸣。这样虚实夹杂,寒热错综,病因难分,所以下药不易。

  小指月哦了一声,点了点头,连咳嗽一个小小的疾患都不是那么简单。

  有个咳嗽了一个多月的病人,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爷爷把完脉后说,脉浮,你吃了什么药呢?

  这病人说,什么川贝止咳膏,还有雪梨膏,还有镇咳水,所有能治咳嗽的药物我都尝了个遍,怎么还是咳呢?而且现在一吹风,咳得更厉害,甚至有时还咳点血出来。

  小指月一摸这脉象,点了点头说,脉浮,怕风,遇风咳,还是一个表证。

  爷爷便问,既然是表证,他用了大量往里收的药,会有什么结果呢?

  小指月笑笑说,闭门留寇,咳嗽想好也难啊!

  爷爷又问,那该怎么办啊?

  小指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开门逐寇,给邪以出路。

  爷爷点了点头说,好,用含有荆芥的止嗽散。

  小指月马上把止嗽散的方歌背出来: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接着从药罐子里拿出已经打成粉的止嗽散,包了几包给这病人。

  这病人看这么少的一点药,便怀疑地说,我这病了一个多月了,这病人一着急,说话一快点,又咳了好几声。

  小指月笑笑说,吃药又不是吃饭,你放心拿去吃吧!治上焦如羽,小剂量的散剂,取它散者散也,能更快速地把你体内滞留的风邪散出去。

  这病人又说,那我咽喉有点痒,怎么办呢?一痒咳嗽就加重。

  小指月说,这里头有荆芥,专治咽中风痒咳嗽,而且你还偶尔咳嗽带血。

  《本草备要》中说,荆芥功本用治风,又兼用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非若防风能入骨肉也。难怪止嗽散中配有荆芥一味,因为它性味平和,寒热皆宜,又是解表药,善于通理气机。这荆芥是血中风药,善于祛血中风邪。

  这病人也听不懂血中风邪,但见这小孩子谈医论药,头头是道,于是便拿着药散回去,用姜汤煎煮后调服了,还真管用。小指月包了六小包,这病人只吃了三包,咳嗽就好了。

  他居然还把另外三包药送回竹篱茅舍,再次感谢道,这么好的药,可以留给别人,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三小包药,解决了一个多月都搞不好的咳嗽,为什么呢?这些药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而且简单便宜,为什么效果却这么好?

  爷爷说,药无贵贱,当机者良。病人是外感风邪咳嗽,吃了大量止咳润肺的药,却没有去宣肺解表,表邪一直解不了,解不彻底,所以怕风脉浮,遇风则咽痒咳嗽加重,这时你只要稍微地疏理肺气,加上一些平和的解表之药,就像止嗽散,虽然药中只有七味药,药量也极其轻微,但整个方子能通宣理肺,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致助热,解表不伤正。

  然后爷爷翻开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第三卷,上面写着“治诸般咳嗽”,递给小指月,小指月就读了起来:“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小指月读完后,不用爷爷多解释,他就明白为何喜欢用止嗽散,原来这方子是表邪风邪还没有排尽,肺气失宣,导致咳嗽的特效方。

  这方子不单是为止咳嗽而设,更是符合肺的生理去通宣理肺气机。

  爷爷突然说,考考你,肺咳是去理肺,还是去止咳呢?

  小指月摸摸脑袋说,当然是理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