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李银河:最好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哈喽,大家好,可爱又迷人的喜马君,又又又回来啦!
最近APP上架了李银河老师的口述自传,喜马君听完后深有感触,所以决定将这篇自述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在其中体会李老师对人生的洞察。
李银河第一部口述自传
记得那位从我五十岁就劝我写的资深老编辑苦口婆心地说:人在五十岁和六十岁时心劲儿是不一样的,因为身体状况不一样,精神状态也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早写。
好像被他不幸言中了,五十岁时没写,六十岁时果然更不想写了。
原因倒不是身体状况差了,我除了血糖偶尔高些,身体自我感觉跟五十岁时没有什么不同,心中一再推托的原因在于:我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讲。
从年龄组看,我们这一代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正好躲过了战乱,一生平平静静波澜不惊,有什么可写的?
从个人的生命历程看,我既没参加过革命,也没参加过斗争,六十年间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我无关,最多只是一个看客,有什么可讲的?
直到看了198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 卡内蒂的《获救之舌》,我才改变了想法。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历史人物,也没参与过什么历史事件,写的只是他一生的琐事。
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讲的啊。
我这才决定用我多到无处打发的时间把我的生活用声音记录下来。
从社会学的角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个案而已,一点儿也没有代表性,没有推论价值,既不能说明我们的时代,也不能代表别的人,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对于她经历的生活不厌其烦的记录而已。
这种记录只对个人才有意义,也只有个人才有兴趣把它写出来,如果让别人来写必定兴味索然,所以也只有由我来讲了。
如果有人会通过我的记录对我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感兴趣,或者是从社会学角度,或者是从历史学角度,或者是从人类学角度,甚至从考古学角度,那是他们的事儿,跟我无关。
我唯一的愿望是把我的自传讲得像卡内蒂那样兴味盎然,妙趣横生。之后,便形成了这个有声作品。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银河
我在人民日报社大院长大,经历了“文革”和上山下乡,留学后毅然归国,开辟婚姻、性与家庭研究,通过学术实践打破偏见,推进社会走向平等开放;
在物质和精神荒漠中认清现实与自我,以个人回忆呈现了同代人的集体记忆和人生轨迹。
我和小波从手抄小说《绿毛水怪》结缘,到热恋时的情书互递,婚后出国求学,携手穷游欧美,再到回国共同生活。
两个人打打闹闹,却是我心中最好的灵魂伴侣的模样。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学者,我在这部有声作品里回忆了研究历程。
阐述中国人关于婚姻、家庭、性的观念及其文化根源,及其如何区别于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同时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接受与认知过程。
在岁月光影串联起我的一生经历。
我还在节目中还特别增加了与听众的互动换节,选取青年人普遍关心的有关婚姻、家庭、性的问题,逐一回答。
人究竟为了什么活着?
在这部自传中,我回顾了自己这将近七十年的一生,然而,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不为什么。什么也不为。
活着只是人的一种状态,就像一条鱼,一棵树,一只甲壳虫。我们来到人世,我们消耗掉一些物质,改变周边的一些物质,然后离开人世。
说起改变周边物质,想起刘亮程用第一人称写的农村生活:“我”扛把铁锨,在地里挖了一个坑,然后仰天长叹:这就是我能改变的事物。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芝麻人生呢?我唯一想明白的就是,要以比较舒适快乐的状态度过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地栖居”。
对我而言,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点点精华,最美丽的,最舒适的,最诗意的,最适合我的。
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
欢迎你扫码,收听的我的故事 !

留言说说

你心中最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喜马君将从评论区揪3位小可爱

每人送出喜马拉雅月卡一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