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逃脱
前 言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普遍的心态,那就是非常严于律他,而宽以待己。在自己置身事外,事不关己时,对他人的批评和说教可以说是大道理一套一套,让人无言以对,无话可说,但如果自己置身其中,自己的行为和对别人的说教和批评则完全是两回事,大相径庭。自然就出现在遇到重庆公交车事件类似事情时,有一大批人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指责已经惨遭不幸的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说法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因为这样的说法实现和满足自己英雄情结和体现自己的道德高尚性。
全文共1348字,阅读时间5分钟
正 文
对于重庆公交车事件,有一种说法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宁愿说的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逃脱”,而不是站在道德批判角度对遇难者进行批判和指责。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普遍的心态,那就是非常严于律他,而宽以待己。在自己置身事外,事不关己时,对他人的批评和说教可以说是大道理一套一套,让人无言以对,无话可说,但如果自己置身其中,自己的行为和对别人的说教和批评则完全是两回事,大相径庭。自然就出现在遇到重庆公交车事件类似事情时,有一大批人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指责已经惨遭不幸的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说法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因为这样的说法实现和满足自己英雄情结和体现自己的道德高尚性。
这种希望自己遇到的人都该是好人的心理不足为奇,来源于人搭便车和自利的心理,都希望别人能多做点,自己少做一点,希望他人的高尚和无私为自己带来利益,减少自己的损失和付出。但这样的期望往往无法实现,即便有道德高尚、见义勇为的人也因为周遭群体搭便车的心态而慢慢的减少甚至消亡。为什么是我,而不是他,互相的推诿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全体的冷漠。这就造成虽不能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带来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逃脱”的结果。
要避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逃脱”的结果的关键不是要教化所有的人都成为道德高尚、乐于无私奉献和帮助他人的人,因为这并不现实。关键在于要人们意识到今天可能是他,但明天就可能是你,需要自我内心和反思,而不是求助和希望他人的乐善好施。这首先需要避免的一点是不要随意祭起道德的大棒,认真的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周遭的冷漠和麻木,从人的本性上去思考问题。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一点,必须得到承认。人们之间为什么会有互利,是因为如果所有人都趋利避害其结果在伤害到他人的同时,最终也伤害到自己,整个社会就缺乏合作,这让每一个人的生存都面临岌岌可危。为了避免集体的消亡,人们迫不得已互相帮助,互相交换,并形成相应的制度和规则来予以维护,这与道德并无多大的关系,只是为了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很多事情,在为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在保护自己。道德是有价值的,但也是缥缈的,唯有制度和规则才是可靠的,也唯有制度和规则才能给人带来预期的安全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预测和判断,知道他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而且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有制度和规则的同时,并构建一套合理的程序,解决行为之间发生冲突所引发的争议。在一个不太依赖和相信制度和规则的社会里,就会出现都以自己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喜欢从道德的角度对他人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责。
所以我认为重庆公交车事件,反映出来的不是在“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说法下人们之间的冷漠和麻木,而是反映出人们不相信和依赖制度和规则,不遵守大家都应当遵守的规则和制度,破坏规则和制度的结果就只能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可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