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大片”《精诚大医》领略一代国医大师的济世传奇

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医大片”的宽银幕电影《精诚大医》以“国医大师”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李振华和众多中医泰斗的生活经历为素材,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和中国哲学为底蕴,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一代国医大师的传奇人生。

  《精诚大医》由新锐导演海涛执导,著名影星王庆祥主演,河南中医学院有200多名师生参与了影片的拍摄工作。在观影结束后,很多观众被真实感人的剧情打动,“在展现李振华传奇经历的同时,让我们还领略到中医的神奇与奥妙。该片凭借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征服好莱坞评委,从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826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16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影片以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李振华:脾胃病国手

从乡村医生到国医大师的成长之路

1924年

李振华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

1940年

豫西大旱,霍乱流行,死亡甚众,在父亲的诊所“广济堂”里,天天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乡亲。一天,父亲把李振华叫到身边,说:“孩子,趁着我身体好,你就跟我学医吧,你看,这么多人都需要好医生的救治。”从此,李振华开始背诵汤头药性,苦读中医典籍,分辨药性之别,感悟方剂妙用。侍诊,试诊,试方,最后出诊。在严父的指导下,他步步坚实。

“这孩子有学医的天赋。”父亲曾如此对同道者说。父亲为什么如此夸赞他呢?因为李振华在试诊时,为一位腹泻病人摸出了濡脉,还为一位出血病人摸出了芤脉。濡脉脉象非常浮细而软,极少见,难以准确分辨。芤脉,“芤如着葱”,按之中空,也不易分辨。试诊不久即能辨识此两种脉,殊为天赋。

1949年

李振华的父亲病逝,他开始独立坐堂行医,常背着药箱徒步出诊,有时骑着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一年工夫,便在当地享有“父子名医”之誉。

1950年

全省中医统考,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资格。

1953年

洛宁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该院唯一的中医医师。第二年,他被选派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他,勤学苦读,成了学校的佼佼者。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他说了两个小时,师生们给予高度评价。当年,他被留下来当了专职教师。这一年冬,洛阳一带突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伊川县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就有70多人死亡。李振华随医疗队赴伊川救治,疫情很快被控制。他的经验得到省卫生厅肯定并在洛阳召开了现场会,要求全省推广。

1970年

河南许昌地区禹县乙型脑炎流行,短短8天,收治的83例病人有32人被夺去了生命。危急关头,李振华主动请缨奔赴疫区。他察病情、梳病理,很快便拿出了医治方案。一个昏迷了三天三夜的19岁青年,服药一天后清醒,五天进食,七天便可以搀扶行走。在疫区的三个月里,李振华接诊132例,死亡率一下子从40%降到了7.23%,治愈率高达92.7%。

在不断救人于危难的日子里,李振华先后出任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

1979年

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潜心研究脾胃学说。

1986年

承接国家科委“七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2003年

非典流行,他不顾八旬高龄,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一生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

2004年

2004年12月,李振华带领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

2009年

2009年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评出30位“国医大师”。

李振华的在《八十抒怀》中写到“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这是一代大师的自我写照,也是他的胸怀和愿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