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这就是一场非对称竞争

文丨张是之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网约车市场,你就会知道滴滴的份额算是大的。
如果你使用过滴滴,你就会知道它可以提供快车、专车、礼橙商务车等等各种类型。
原来很多公司接送机需要派公司自己的车自己的司机,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用了,直接叫礼橙专车接送,服务一点也不差。
而如果单看市场份额,滴滴快的当年合并的时候,确实是看上去「一家独大」。
但我们看真实的市场和使用的细节,很明显,一家独大既没有垄断市场,也没有降低服务质量。
至于价格,有高有低,总期待一直补贴一直薅羊毛,那不现实也不可持续。
而传统出租车市场呢?脏乱差、拒载、雨天不出车,打车难打车贵。
网约车出来之后,传统出租车司机到处闹,竟然还真的就闹出各种对网约车的管制。
就连滴滴快的合并,竟然也出来跳着说要反垄断。
那些人难道就没有想过,滴滴快的是刚刚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约车市场,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想着忆苦思甜了?
我们观察真实的世界,细节上非常有意思,很多被认为是有害的行为,其实不过是商家的把戏和策略。
昨天文章是在「功夫财经」首发的,作为一线财经类大号,没想到留言区竟然也惨不忍睹。
大数据杀熟虽然有个「杀」字,但它不是真的「杀」。
「杀熟」虽然有些令人不爽,但它的性质跟你去不常去的菜市场,不实诚的摊主看你一副生面孔「杀生」是一个道理。
所谓的「杀熟」,不过是「看人下菜碟」,不爽可以转身离开,但不爽并不等于伤害和侵权。
「杀熟」是一个价格邀约,是一个开口要价,觉得贵觉得商家不厚道直接拒绝邀约,放弃购买即可。
商家有权利作出任何的价格邀约,他们有权但未必一定会这样去做。
在很多人看来,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分不清楚有权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有权和鼓励之间的区别。
当然,也分不清楚真正的伤害和想象的伤害。
后面那位春秋同学就更搞笑了,「打车、外卖不是刚需,饭可以吃食堂和外面店里吃。可菜是刚需。」
好奇,在食堂和外面店里吃的饭,难道不包括菜吗?
饭可以在外面吃,菜就是刚需?就必须要自己买自己做?
另外春秋同学说「如果等他亏损补贴个几年把渠道上下游都控制在手上,你还有得选择?」
上下游是这么好控制的?说控制就控制?
在他的认知里,好像砸钱补贴几年就能控制了上下游,然后再不择手段把钱捞回来。
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这些真实世界的案例都入不了他们法眼,只顾靠着那些逻辑混乱又煽情的文章,用自己想象的场景来阻止别人。
第三位的 peng,「低于成本价销售就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更是可笑。
如果他真的了解菜市场,菜市场每天都有可能出现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情况。
对低价倾销的错误认识,基本就是源于反垄断法。
众所周知,最近一连串的事件,中国民间对资本和市场态度,我们大概都清楚了。
可以说,这一开始就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
绝大多数学生,离开初中高中,再也没有机会接触正确的经济学。
残留在大脑深处,挥之不去的,还是教科书上的那些古老的话术。
媒体自媒体稍微带一带节奏,完全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人家说啥就是啥。
我们在这里细致地分析细节,小心地分析逻辑,生怕写的不够清晰明白,生怕有什么逻辑漏洞。
人家呢?就八个字「不懂政治,空谈经济」。
不对称的竞争就是,人家接受正能量教育十几年,你这些逻辑在人家眼里一文不值,狗屁不通。
唉,一声叹息。
所以我在《经济学入门 50 讲》中,为什么花了大篇幅来说明什么是科学,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就是因为很多人总抱着教科书的那一套不放,放不下过去,不肯承认过去自己的愚蠢。
生活中的人们,购物可以不出门,电话费直接降到可以不用考虑通话成本,出行可以随时叫车,吃饭可以随时叫外卖。
身体上,他们随时随地都在享受着资本带来的便利和满足。
精神上呢,他们却随时随地不忘保持着对资本的高度警惕。
稍微有点不满,就搬出教科书来讨伐资本家。
这就是他们的分裂,分裂到他们自己都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黑人 what 脸.jgp]
因为买卖双方都有选择权,自愿交易导致市场份额大了一点,就说人家是垄断,这要求那要求的。
而面对没有其他选择权、真正意义上的垄断,他们却选择无视和沉默。
科学远未普及,根源问题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阻力太大了。
最后,欢迎买书读书一起普及科学。
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均已现货到家,感谢有你支持。

2020年12月18日

——————

题图:Emile Claus,The Ice Birds

上一篇:垄断?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容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