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9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之脉迟可能有多种情况。
一为阳明腑实,如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燥屎与实热相合,阻滞肠道,气血因之不通,而表现为脉迟,此脉迟乃是阻滞之象。
一为兼有表虚,如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阳明而兼太阳表虚,表阳不足,故见脉迟,此脉迟为不足之象。脉迟为不足之象,是仲景脉法的特点之一。如50条:“……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一为中阳不足之象,即本条所述。阳明病,脉迟,说明中阳不足,不能化谷,所以“食难用饱”。
“食难用饱”是指进食时不可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则因胃阳不足不能化谷,反而内停为寒湿。水谷不化,其食气熏蒸于上,则微烦。水谷寒湿停滞中焦,上下气机不通,气不能上养清窍则头眩。水谷不化,则津液不生,膀胱气化无源,小便必难。水谷化为寒湿,阻于中焦,湿土之色溢而现于外,则可成谷瘅。“欲作谷瘅”,是将作而未作之意。提示病情有此趋势,当及时治疗。
瘅,本意为热,在《内经》多指热病,在仲景则多与“疸”通,为诸黄疸之病。谷瘅,即因食谷,所成之疸病。病起于中阳不足,过食化为寒湿,则其治疗,亦当“于寒湿中求之”,予温阳散阳祛湿之法,如茵陈术附汤、理苓汤之类。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也,脉迟也”是一个补注。病人“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亦必多兼腹满之症。若误作实邪积滞,而用下法,则反伤中阳,腹满不减。脉迟是判断此腹满乃则中阳不足所致的重要依据,故曰:“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字帖获取请点击:
现已更新至168条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