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军在九连城跨过鸭绿江以雪国耻一解读64军黎民经典照片
作者 孔滨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热烈、庄严肃穆。祖国人民无不为70年前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丶百业待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把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迫使侵略者坐到谈判桌前而热血沸腾、无比自豪、感慨长思!
由64军摄影干事黎民于1951年2月18日下午15时30分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幅照片不仅在1951年4月《解放军画报》刊发,多年来出镜、出刋率甚高,成为近70年来纪念抗美援朝的一个标志、一个珍品、一个见证、一座丰碑、一个号角………
一、过江地点为九连城,深切阐明出境作战、以雪国耻、保家卫国之重大意义
1840年以来,泱泱大国,受尽欺辱,每御外敌,每战必败。偶有出境作战如清军平壤战役被日军大败,国军入缅作战伤亡惨重溃不成军……战败后随之而来的是割地赔款,每每战败的中国人遇到列强腰是弯的,腿肚子是抖的……
黎民同志这幅“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的照片,提振国人之勇气,凝聚国人之力量,擂响出击之战鼓,描绘胜利之蓝图……深刻阐明的一个特别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在于:以雪百年国耻,勇敢应战,逆袭抗击,不惧强敌,出境较量!诠释了敌人从哪里进攻,就在哪里把它消灭的民族翻身释放出的自信豪迈!这个过江地点选择九连城不是偶然巧合,意义十分重大。
再看这幅照片的焦点已不是光线构图、队伍阵容、夕阳西下、积雪冰渡等等,而是这幅照片的与众不同在于渡江地点的不同:这不是丹东江桥,也不是长甸河口,更不是集安,而是鸭绿江岸防御体系重中之重的九连城!
历史上外敌就从这里相距十年间二次在此渡江登陆,屠杀残害我大清军民。
九连城东接虎山要塞,向西12公里紧连丹东,九连城对岸为朝鲜义洲,江面略宽但江诸沙洲宽泛平缓,很多露出江面,深处亦不没膝,便于涉渡。九连城北依镇东山,浅近纵深地势开阔,交通发达,在此登陆便于向纵深发展。明清两代,这里成为中朝两国通商要地,开设了互换市场,并且驻兵戍边,修筑完备的江防工事。
九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始称九联城,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从明代开始,就叫“九连城”了。
光绪八年(1882年)十一月,东边道员陈本植曾勘察九连城遗址,他在奏折中写到:“该城基址,北面靠山,前临安邑大路,东瞰朝鲜,西顾贡道,久为中外往来扼要之区。”
二、日军在相距十年中二次在九连城涉江登陆,而我有疆无防,战败赔款割地,国格尽丧。
1、日军第一次突破九连城。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一军突破鸭绿江防线,甲午战争战火烧过鸭绿江,战场进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日本第二军登陆花园口,挥师旅顺。
九连城也是清军统帅宋庆构筑鸭绿江防线的重要一环。早在9月25日,清军各路从朝鲜退回,分扎在九连城至大东沟(今丹东东港)一线。当时铭军、盛军、毅军、奉军等合计18000人,7.5厘米野炮18门,6厘米山炮20门,5.7厘米速射炮5门,机关炮4门。
在宋庆抵达九连城之前,各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加之平壤战役新败,溃兵如惊弓之鸟,军心涣散。
当时,清廷又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带兵增援九连城。如此,当时的辽东战场出现两位互不隶属的统帅。
10月13日,依克唐阿赶到后,随即与宋庆商讨鸭绿江右岸的防御配置,最终根据情报分析确定以九连城为中心防御阵地,左翼沿叆河右岸至苇子沟,右翼沿鸭绿江右岸至安东县大东沟以及大孤山一带,防线长度约40余公里。
当时九连城以总兵刘盛休率领铭军约4750人防守,是当时鸭绿江防线兵力最多的,同时铭军并未参加惨烈的平壤战役。可以说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支队伍。
为防守九连城,除了修建营墙,筑土炮台10座,加筑长墙,挖掘深壕。
对于攻取九连城,日军同样不敢小视。
在25日攻取虎山要塞后,日本第一军司令部即决定26日凌晨开始总攻九连城。
当天夜里,九连城的清军以4门8厘米野炮炮击日军营地,袭扰日军,直到后半夜。
26日凌晨4时30分,日本第三师团为右翼攻击九连城侧背,立见旅团为中路正面攻击,第九旅团为左翼。三面包抄,攻向九连城。
但让日军疑惑的是,原本从对岸看到营帐连绵、军旗飘扬,甚至上半夜还在放炮的九连城内一片静寂。
日军恐有埋伏,遂向城中发炮,城内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第九旅团派兵登城而入,城内早已不见清军身影。
原来在25日虎山战斗时,防守九连城的铭军已出现溃散,到了晚上,9营兵溃走1营,但还剩大约4000人。
25日夜,在统帅宋庆向凤凰城退走后,九连城原本驻守两翼的清军也开始溃走。剩余铭军怕日军抄截后路,夜里退向西南重镇岫岩,同时在日军必经的城门等要道上埋设了地雷。
事后来看,九连城25日夜里袭扰日军,是在掩护退却。
由于退却匆忙,清军在九连城丢下近60余门山炮和野炮,600余支步枪,还有数千顶帐篷以及若干军粮,全部被日军收入囊中。
2、日军第二次突破九连城。1904年,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和我国东北的利益,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场罪恶的战争,史称“日俄战争”。1903年夏秋季节,沙俄军队开始在我九连城一带布防,兵员近2万人,由沙俄原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指挥。日军则在朝鲜义州和白马山一带集合,兵员达3万人,由日军第一军大将黑木为桢指挥。
1904年4月18日,日军为渡江分三路向俄军阵地进攻,遭到俄军顽强抵抗,渡江受阻。4月29日,日军重新组织兵力,组成敢死队,在炮兵和海军舰艇的掩护下,强行渡江成功。5月1日,黑木为桢大将来到虎山,亲自指挥第二师团、第十二师团、近卫师团,对俄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几经血战,九连城最终被日军占领。
日军继续对俄军进行追击,俄军最后败退吉林四平一带。其后又经几次战役,直到1905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日本打败了沙俄。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日俄战火燃烧到了中国的土地上,给安东丶旅顺等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九连城一带房屋被拆当柴烧,庄稼被割当马料。战争中,九连城大片土地被毁,房屋农舍被烧,无数平民百姓死于战火之中。繁荣的“六朝重镇”,从此变得冷落、萧条。
三、64军老兵们对抗美援朝过江经典照片的解读
列强二破九连城,
山河破碎屠生灵。
以雪国耻出境战,
家国无恙祭英雄。
(孔滨2020.10.19)
这张珍贵历史图片,虽然没有附说明文字,但从后来沟通得知,是我志愿军1951年2月入朝作战的冬渡鸭绿江瞬间。这幅黑白摄影作品,采取宏微兼顾表现手法,在广袤的原野中,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压抑、凝重氛围,从而勾勒出作品厚重历史基调。远山高銜,充满了未知;横亘于画面中上方远景的黑蔓,为江渚;被轻雪覆盖的近、中景布白,应该就是尚在冰封雪压的鸭绿江。逶迤斜行的队伍,用双脚踏出一条沉实、泛黑的路。这条本不是路的小徑,从江滩一直延伸到江面、陂头、彼岸:一面是强大的祖国,可爱的故乡、亲人,而对岸一方,则布满丛棘、游弋着豺鬼,还嵌着一道必解难题,连接着等待在那里的鏊战、厮杀和胜利。在队伍行进方向左侧,投射出树干与画戟样战士们身影,揭示了拍摄的时间,太阳在地平线五六度的角度透视着向南行进的队伍。按《大金得胜陀颂》碑文来看,有光耀兵戈,战士的身躯高大当仰视,是兴兵吉兆。全装行军的队伍,乃刚刚扫荡美帝国主义扶持蒋家腐败王朝的威武之师、正义之师、志在必胜之师。当他们以血肉之躯当以钢铁、机械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时,我们并没有在意其简陋装备、单薄行囊,而只看到其夺虹气势与义无反顾……李旭光.2020.10.25
西江月
千军万马过江
铠简装陋威壮
六十四军多雄武
保国义正担当。
顶风踏雪勇往
与美殊死较量
气盛钢少血气旺
英雄赞歌永唱。
(李忠达2020.10.25)
孔滨2020.11.20于厦门
作者 孔滨
作者孔滨简介
中共党员 14岁参军,上校军衔,大学本科;军旅生涯三十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和军、师、团作训参谋、作训股长、作训科长,军区战术训练基地副参谋长,被评为沈阳军区“优秀指挥员”、“全军优秀教练员”,夺得军区比武团体、个人全能双料冠军,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评估系统研究项目带头人,2003年由军委、总部颁发全军实行至今,著有《演习导演艺术》军事专著,《关于加强基地化训练 提升打赢能力》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