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事件
作家柳青有一句话,对于课堂教学工作,很有启示。他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的只有几步……。一节课也是如此,别管它是40分钟还是90分钟,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们全程的保持注意集中或兴趣盎然(儿童的年龄越小,主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他们只需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最要紧的环节,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这节课的效果就能得到基本保证。
我把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任务、教学媒体等,称之为关键事件。我甚至认为,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俗称备课),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更不需要处处用力,集中力量,把关键事件设计好、实施好,就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我们出于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的话,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的话,可能因此而挤占孩子的生成空间。没有生成,就没有创造、没有发展。负责的态度,则导致不负责的后果。
关键事件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教学的某一环节,也可以是教学的某一活动,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某一任务,甚至可以是教师设计的某一问题。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视为关键事件。教师没有必要纠结关键事件的定义,只要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具有关键性,就可以定义为关键事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关键事件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生成的事件,也可以视为关键事件。比如,教师提前设计好小组学习,并确定为关键事件,但在学习过程中,某个小组突然提出对学习素材的质疑,然后引发小组之间的辩论,形成课堂学习的高潮。这个超出教师预设的辩论活动,就成为关键事件。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关键事件,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生成的关键事件。
整体规划教学是我一直以来推崇的观点,我反对把课程肢解、把课堂切碎,以零敲碎打的方式开展教学。但整体规划与面面俱到不是同义词,整体规划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平均使用力量,更不意味着迫使学生在每个教学时段都全身心投入。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静有动,课堂具有灵动的节奏,才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把握好关键事件,是解放师生、提高教学效益的较好途径。
通常情况下,教学的关键事件是教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其中隐含着这样一种逻辑:教学主张——核心问题——关键事件。即:教师从自己的教学主张出发,提出核心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在课堂上通过关键事件,实践自己的研究或验证自己的研究。于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形成以教学主张为核心、核心问题为指导、关键事件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位有个性的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她对我的理论一直持有不屑的态度,但她的专业发展一不小心落入我的逻辑。她的基本教学主张是“培养思想者——有思想会思考的时代青年”,因为有这样的主张,所以她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思考之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和深度解读”,于是她课堂的关键事件就是“问题——以任务驱动阅读、以问题深化理解”。她的教案很简单,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的话,就是几个问题和相关的任务,她为上课所制作的ppt讲稿,更是简单,三五张而已。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就像是撬动整个教学的支点,找到了它,课堂就能活起来,教师就能教的轻松,学生就能学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