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

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

作者:李广生

周二到南彩学校调研,听了两节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一节是魏老师执教的《平均分》,一节是李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两位老师都很年轻,但教学上各有独到之处,令人眼前一亮。

魏老师的教学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她并没有直接的或是说一下子进入到“除法”的教授,而是从“平均分”入手,设计多种活动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平均分”。整个一节课,似乎都没有提到“除”,但我相信,如果孩子真正的理解了“平均分”,掌握“除”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欣赏这样的教学——让学习自然而然的发生,就像种子发芽一样。直接指向新知识的教学,比如这样:在黑板上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然后说,今天我们学习除法,下面大家看这个例子……不仅显得生硬,而且人为的割裂了新知识与孩子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的联系,学习因此成为被动接受。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接受知识为创造知识,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在哪里?我的答案是——任务,或是活动。学习不是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习;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才能真实的发生。

魏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童话情景,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子。8个桃子,每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猴子?有4只小猴子,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几个?孩子们利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充分感知和体验“分”的过程,“除”的概念在“分”的活动中慢慢的建立起来。

何谓“除”,简单地说就是“分”,而且是“平均分”。如果直接教授给孩子,“除”就是一个外来的、闯入到孩子思维中的新知识;但如果让孩子在活动中体悟,“除”就是一个内在的、从他们原有认知中生长出来的新知识。生长出来的新知识和闯入进来新知识相比,孩子们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扎实、应用的更熟练。不仅如此,他们还获得了比知识更加宝贵的能力,那就是发现、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既然任务或活动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教师就要高度关注任务或活动的设计,简而言之,即:让学生干点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其实都蕴含在学生的做中。如果这样想的话,魏老师的这节课根本没必要叫《平均分》,叫《分桃子》就可以了。上课伊始,教师不是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什么,而是告诉他们这节课干什么。“森林里有只老猴子,它摘了一筐桃子,要分给小猴子,下面我们帮助老猴子分桃子……”任务提出了,活动开始了,学习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知识的魅力在于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知识一旦从具体问题中脱离出来,作为纯粹的知识而存在时,它的魅力就要大打折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今天我们帮助老猴子分桃子。”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后者。更为重要的是,从分桃子中感悟出的除法,因为来自于实践,所以能够很自然地回归实践,有助于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学到的是有生命的知识;从书本中学习到的除法,因为它来自于书本,最终也只能回归到书本,成为纸上谈兵的知识。

我告诉魏老师,如果放手让孩子去分,一定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分法,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分不均怎么办、分不完怎么办、不够分怎么办,等等。这些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今后要学习的除法的相关知识,如:余数、试商等,都藏着这些问题之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才是真实的学习。

李老师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非常关注活动的设计。她让孩子们围坐在桌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又让孩子们变换座位,再次从不同方向观察,充分感受到观察方向不同,看到的图像也不同;还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相互猜一猜,各自说一说,等。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深化孩子认识。

我问李老师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许多学科都会涉及这个内容,如,科学学科、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名为《画杨桃》,讲的就是这个内容)等。数学学科的观察物体,其独特的价值何在?

李老师提到“立体”一词,并强调现实世界都是立体的。李老师的回答给我很大启发。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空间形式是数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数学上的观察物体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空间概念的启蒙。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直观想象主要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和变化,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观察物体这么一节看似很简单的课,其实蕴含着数学的核心素养。

这节课名为《观察物体》,实际上核心并不是观察,而是空间想象。所以,这节课的任务或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或突出想象来进行。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上来就让他们想,确实不现实,所以要先让他们看,从不同方向看,而且要仔细看,在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习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然后还要动手画,把眼睛所看到的图像用图形表示出来,学习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除此之外,必不可少的一个任务或活动就是——想。闭上眼睛用脑子想,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也就是说,这节课虽然名为《观察物体》,但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活动是闭上眼睛想。

我建议李老师在每个观察的活动之后,都要安排一个想象的活动,把观察与想象融为一体,用观察引发想象,用想象激发观察,睁大眼睛看一会儿,闭上眼睛想一会儿,逐渐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先是物体在桌子上转,人不动,从不同方向观察;然后是人桌边转,物体不动,从不同方向观察;最后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环节:人也不动,物体也不同,闭上眼睛,让脑子动,让脑子代替眼睛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直观想象能力如何培养?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的具体活动中,孩子们才能够增强空间感知和直观想象。

任务或活动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孩子参与到任务或活动中,学习便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作为教师,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过于纠结教什么或怎么教,重要的是让学生干点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还要注意这一点:有了这把钥匙,也不一定就能打开学习之门。

钥匙要插进锁孔里才能把门打开。任务或活动要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才能真正的引发学习。除法的核心是“分”,围绕“分”设计任务就能让孩子在“分”的过程中学会“除”;观察物体的核心是“想”,不让孩子闭上眼睛“想”,就无法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

发现课程的本质和核心,据此设计相关任务或活动,学习之门就会向你敞开。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