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获得

隐性获得
作者:李广生

忙完了一天的事情,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十点整,“教育人生”的时间到了。打开电脑,眼前不由自主的浮现出那节课。

这是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倒数的认识”。以“生命课堂”的视角来看,这节课确实实现了“学习真实的发生”,教师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从课堂的教学活动安排可以看出,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练习题,教师都下了不少功夫。学生的表现也让人觉得可喜,不仅积极地思考,而且认真的计算,不仅独立探索,而且合作学习,几乎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学习真实的发生了,孩子们没有假装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但与此同时,问题又来了。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孩子们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孩子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呢?套用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话:他们的“实际获得”非常明显。首先是知识层面的——倒数的概念和性质;其次是方法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计算方法——整数倒数的求法、小数倒数的求法、分数倒数的求法等;第三是能力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对于一节小学数学课来说,这些收获毫无疑问的非常重要,也非常实际,但我却觉得它过于“实际”了一些。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介入的话,比如数学教师生病没来上课,由音乐教师代课看着学生上自习,他们能不能够有这些收获?以我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的了解来看,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样能得到这些“实际获得”,教师的介入不过是让“实际获得”更加“实际”一点而已。

教学改革进行到今天,在矫正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忽视。“生命课堂”一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强调学生的学绝不能以牺牲教师的教为代价,教是教师的责任,教是教师的权利。以这节课为例,教师的介入,或是说教师教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的建议是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获得”之外的地方下点功夫。

倒数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大家都学过,也许还依稀记得各种不同的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但是,谁能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倒数用什么实际应用呢?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习倒数?倒数学习的价值何在?其实,我们学习倒数的最核心的目的并非是掌握倒数的计算方法,而是通过倒数的学习训练一种数学思维。或言之,最重要的获得并不是可检测的“实际获得”,而是不可检测的“隐性获得”。

如果我们明确这一点的话,那么再来看倒数的概念也就是倒数的性质——两个乘积为1的数互为倒数,就会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列举大量乘积为1的数,用归纳法或列举法研究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如果这样设计教学的话,孩子们主要收获的是思考和探究,因为其很难检测,所以我称之为“隐性获得”;如果压缩这部分时间,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倒数计算的话,孩子们主要的收获是计算方法,因为其容易检测,我称之为“实际获得”。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隐性获得”要比那些“实际获得”更有意义。

我以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实际获得可以不那么实际》(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大致也表达的是这个意思。教师教的价值固然有深化和巩固“实际获得”的作用,但更应该在“隐性获得”上发挥作用,让课堂的获得感增殖。同样一节数学课,有人教数学计算,有人教数学思维,高下立见分明,这就是为什么课堂效率提高了,但课堂效益不见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是农民出身,总爱以种地为喻说明问题。同样一块地,有人种白薯,有人种人参,种白薯的产量再高也比不过种人参的产值。我们要的是产量还是产值,这是一个问题,这也是区域教育二次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