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就走,为甚描述这么多 | 土城·早茶夜读240
经过一周,「早茶夜读」与「阅读邻居」的名称互换达成。原所发属于「小说民国」之内容,此后,将移至现「早茶夜读」进行更新。
欢迎大家移个步继续关注。
本周将双号更新。
另外,打今儿晚上起,「早茶夜读」就可以留言了,同时,也欢迎大家投稿,具体方式参见下面的链接。
——夜读按
240丨祝福
土城金句
如果排名,鲁迅
——中国最暗黑系的作家,
这个称呼想必与其气质是相称的
你走就走,为甚描述这么多
文/ 土城
大家好,我是土城,欢迎收听早茶夜读。今天聊聊鲁迅小说《祝福》的开头。一部好的小说,开头里藏着整部小说的密码。
大家都知道,《祝福》写的是祥林嫂,开头提到的人却是四叔。永远不要忽视一部小说的开头。以色列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在《故事开始了》随笔集里说,小说的开头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契约。俄国戏剧家、小说家契诃夫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认为,如果第一幕出现了一把枪,那把枪最好在第三幕中开火。
《祝福》上来就写,“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的书房里,摆着一些东西,鲁迅的描述有点“跑题”:
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在这一段描述后,紧跟着,鲁迅加了一句话: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里分两个角度说一下这句前不着村的话。
其一,前面说鲁迅有点跑题,其实,鲁迅怎么会心不在焉至此呢,他根本就是成心。他先冷冷地描述,再狠狠地给他要抨击的目标甩脸子。四叔就是鲁镇啊。他看的书,是理学。理学,不只给人一种古板的样子,还营造一种冷漠的气氛。
其二,这句话本身,很体现鲁迅的写作风格。“我”回故乡,刚来一天,就要走。这句话与前面的铺垫很不搭嘎啊。前面的铺垫里,交代了什么是祝福,展现了四叔的书房摆设。好好地,话锋一转,“决计要走了”。真任性,你走就走,为甚描述这么多,突然走?为甚不在文首就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偏偏要在这么一大段的叙述后来这么一句?鲁迅的作品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句子,当年都是初高中的阅读题,学生头大不已。有些人说,这样写没有意义,压根就不需要从中解释出一个意义来。也有人乐此不疲,要从中解读一个意味来。
鲁迅是风格大师。阅读鲁迅,要习惯他的文风,读者也很吃这一套。一个作者,如果是平铺直叙,你嫌他没灵性;如果处处暗藏玄机,你嫌他抖机灵。鲁迅绝不平铺直叙,但也不愿抖机灵。抖机灵是一个作者想让别人觉得他聪明,有才华。而鲁迅,却总是一副皱着眉头,苦恼的样子,不是会搞幽默的人。
再看看四叔的书。好奇的话,可以深入研究,也可以搜搜网上的百科。鲁迅可不是随意列出这几本旧书的。
《康熙字典》《四书衬》《近思录集注》。前一本是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工具书。后两本呢,更有意思,都跟阅读《四书》有关,都是后人为《四书》所注的集注。
《四书》是宋朝朱熹抽取《礼记》中“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四书衬》是清朝解说的一本书,清代科举考试必读,大约跟今天的“黄冈密卷”差不多。
《近思录》,语录体理学著作,南宋朱熹、吕祖谦合编。《近思录集注》当然对《近思录》的注解。
四叔,四书,他应该在“黄冈密卷”上费了不少脑子。不知道鲁迅取名,是不是故意用了“四书”谐音?
除了引出四叔,《祝福》开头还点了“祝福”的题。
什么是祝福?鲁迅是这么写的:
……“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鲁迅笔下的祝福,不是温馨的礼节。它浸染着落后、愚昧的味道,更带有强烈的自私自利的暗示。为了赢得来年的好运气,女人用心细细的洗,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并无资格参与祝福。祝福,(只)祝福男人,(只)祝福自己。
简短叙述四叔和祝福之后,跟着出场的才是祥林嫂。我觉得,《祝福》的叙事结构很有科恩兄弟黑色电影的味道:一件小事触发了一件大事。或者说,一片羽毛飘落压垮了一座老朽的房子。而其实,揭开羽毛,羽毛之下覆盖着无数次重量的积累。《祝福》并不如其名那么美好,形式上的讽刺,加上实质上的讽刺,笔下刻出深深的厌恶——如果找到鲁迅当年手写的草稿,它一定留下了深深的笔痕。它的文字,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可以想见鲁迅在写这篇文字时心怀的怨恨有多么凝重,他一定是带着恨去写的。
祥林嫂这个被全鲁镇嫌弃的人,见到“我”这个“识字”的“出门人”,上来问一件事是合理的。“我”含糊其辞的回答,可能让祥林嫂下定了送命的决心。其实,“我”对灵魂的有无,向来毫不介意。但却依着对方的期盼或者心理,不遵从自己的内心,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祥林嫂没有身份,失去了一切社会意义上的支撑。她活着时,似乎又也并不真存在于世。旁人视其为尘芥,只看她的热闹,满足自己的欢心,至于其生死,只在意她死得不是时候,真是个谬种。祥林嫂的故事,被无数人作了解读,阶级层面上的、社会学层面的更是不胜枚举。但祥林嫂的故事,抛开其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也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它击中了人性中的暗黑,更要命的是这种暗黑竟如此具有普遍性。人与人骨子里的淡漠、冷酷,无论其通过什么文明形式去掩盖,只要经历过最无助的人生,定会有其感受。
我想,如果排名,鲁迅——中国最暗黑系的作家,这个称呼想必与其气质是相称的。
「祝福」
2019.3.25~2019.3.29
扫码购课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理水
下期主题
阿Q正传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 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