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论辩——郭沫若的质疑,是否合理?
我们现在也不能够对大家都有所苛求,说凡是你和郭沫若当时一个腔调,我们今天就加以斥责或者是如何如何,我们觉得也大可不必。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84集:“郭沫若与兰亭论辩(一)”与“观”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今天的《每日一题》当中,我们想跟您一起聊一聊有关郭沫若与“兰亭论辩”。那么在这个节目开始之前,希望您能够对郭沫若这位老先生有一个总体的评述。
田蕴章:咱们今天谈的这个题目很大,至于单谈一谈郭沫若先生的学识、书法等等方面,这倒比较简单,但是一涉及到兰亭论辩,这就是书法界的一个大题目。
早在50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1965年左右的时间,就开始了一场在书法界的一场轩然大波,就是“兰亭论辩”。
那么我们知道兰亭论辩的挑起者是郭沫若,因此我们对郭沫若先生,大家应该说都是很熟知的,因为这个人故去的时间比较晚,是在上个世纪1978年他才故去的。他的一生生平著作非常之多,他留下的墨迹也非常之多。所以我们对他的介绍不用向大家介绍更多,简单地评述几句。因为我们是搞得书法讲座,就先谈一谈郭沫若先生的书法问题。
郭沫若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的书法水平应该说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状态,我们应该肯定郭沫若先生的书法水平是相当之好,他在书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曾经讲过,书法家必须应该是学问家,应该是学者,但是学者不一定都是书法家。那么郭沫若先生就是又是一个学问家,又是个书法家,他的学问应该在当时也处在顶尖水平,是世界级的文豪。
尽管说和他同年龄的,一个时代的,像陈寅恪、胡适,最早比他年长一点的鲁迅这些人,应该说在学识方面或者说能够胜他一筹,但是在书法方面却远不及他。即使在文学方面,他们几乎都是重量级的人物,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非常高的一个估价。
但是郭沫若先生的问题在于,他因为探讨学术问题的时候,都是从政治立场出发,因此他的学术问题上常常带有偏激的东西,他写的很多文章也都带有某种极左的东西。
我们知道他在早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那是相当的好,到了后来就完全从政治角度出发,对学术的问题有时候就偏左偏右,出现很多问题。特别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后,由于当时的政治斗争非常的激烈,郭沫若也就是在政治立场上走向了一个极端化,因此他很多的学术观点到如今我们都值得重新再商榷,这是我们今天要谈到兰亭论辩的一个前提思想。
说到郭沫若先生,我们还应该提到一个问题,他尽管书法好,文学也好,诗词也好,但是他也像乾隆那个皇帝一样,到处题诗,到处写字,因此也有多则滥的这种嫌疑。所以我们到任何一个名胜古迹的地方,都能见到郭沫若的题词和郭沫若的碑文,等等等等,我们觉得也不无张扬之嫌,所以这种做法也给后人对他带来某种反感。
由于他在政治这个角度出发,谈到了很多学术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学者们的不满,但是当时处于一种政治上的压力,有些人也委曲求全,甚至跟着他跑,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政治背景。
我们现在也不能够对大家都有所苛求,说凡是你和郭沫若当时一个腔调,我们今天就加以斥责或者是如何如何,我们觉得也大可不必。
譬如说,在兰亭论辩这个问题上,启功先生就是支持郭沫若的,也在1965年的时候发表文章,并且对以前自己对兰亭序的那些正确认识也都改变了观点。在这方面,我们虽然表示遗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理解,启功先生当时的处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谈到郭沫若之前,我们无妨先把启功先生当年和郭沫若处于一个腔调的一篇文章拿来给大家看一看,里边有几句话让大家了解一下。
请大家看,这是1965年的时候启功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叫《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下面小标题是,他说“第一,我对兰亭认识的过程”。一开始他就说,他说
“在《文物》和《光明日报》上连续读到郭沫若同志论《兰亭》的文章,从书法风格,佛家或道家思想两方面来证明《兰亭》不出于王羲之之手,证据分明,这里无需重述,给我的启发是很大的。”
主持人:表明启功赞同郭沫若先生的观点。
田蕴章:但是到了文革过去之后,启功先生又在某些观点上加以修正,又和郭沫若又持有两种态度。
在这之前,启功先生曾经批驳过李文田的文章,那就和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是对立的。到了1965年的时候,郭沫若在《文物》上、《光明日报》上连续发表文章,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假的。所以后来,启功先生处于这种政治压力,又和郭沫若走到了一起来,论调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不详细的跟大家谈这种东西,我们现在谈一谈郭沫若与兰亭论辩究竟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是个老题目,但是我们仍然有新的解释。
大家请看,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的时候,首先在《文物》这个杂志上边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叫做《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就是这个题目。
这个王谢不是指的王羲之和谢安,是指的王兴之和谢鲲这两个墓志。在这两个墓志上所出现的文字形体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大不相同,因此郭沫若就对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产生质疑,发表了洋洋万字以上的文章,来说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假的,同时也用了清代末年的一位书法家,叫李文田的文章,来批驳《兰亭序》。
我们来看一看他引用的主要方面是哪些。李文田当年看到了王羲之的第五《兰亭》以后,据说是欧阳询临摹的摹本,那么他就在后边加了一段长跋,实际上是一个短篇的文章。他在上边是这样的,有重要的几句话,他说:
“文尚难信,何有于字?”
这是一句重要的话。他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和《世说新语》里的《临河序》,文章内容不同,文字内容不同,他说连文章我们都不可相信,那么后边这个字是王羲之写的,就更谈不到了。后边他又说,他说,
“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
他说,世上现在王羲之的字迹都值得怀疑的,他说如果真的有王羲之的字迹,必须像《爨宝子》、《爨龙颜》那个形体接近而后可,才可以的。也就是说,现在传世的王羲之的这些字迹,应该说都是假的。
那么郭沫若就根据这两点,予其发挥,扩大,又加了很多的引证来说明李文田的这两个论断是对的。那么就是说,第一,文章就是假的,第二,文字更不要谈,那肯定是假的,就是书法肯定是假的。那么我们就让大家来看一看当时这个《爨宝子》、《爨龙颜》出土以后的这个形体是什么样的,大家看一看。
主持人:田老师,这两篇就是《爨宝子》和《爨龙颜》的拓片吗?
田蕴章:对,左边这是《爨宝子》,右边是《爨龙颜》,这是两个拓片的影印件。他们认为,郭沫若和李文田是一个腔调的,认为如果有王羲之的字迹,必须和这两种字迹很相近,具体地说,那么郭沫若就认为应该有隶书的笔意,就我们今天所说的隶书的笔意,才能证实是王羲之的字迹。所以用这种书体来要求王羲之的字体传世之后必须相近,这就是他们的观点。
对于文章加以驳斥,对于书法家以否定,这是当时兰亭论辩的主要的两个倾向。
我们现在谈一谈,说这个郭沫若所谈的这些问题,有合理性吗?我们觉得,应该说某方面有它的合理性。
主持人:那在哪些方面有合理性呢?
田蕴章:最近我们知道又出土了一个高崧墓志,高崧,东晋时期的墓志,高崧墓志。不是东晋时期,是东晋,出土的是东晋时期的墓志,叫高崧墓志,高崧墓志。因为最近出土了高崧墓志以后,高崧墓志基本上是和唐代的楷书差不多的一种书体,所以就被证实了郭沫若的看法是不对的。因为郭沫若强调的那个《爨宝子》、《爨龙颜》或者是强调有隶书笔意的东西,在这篇楷书墓志当中,表现得和郭沫若的意见正好是相左的。
因此,大家认为兰亭论辩应该结束了,应该彻底否定郭沫若。其实并不尽然,郭沫若当时的兰亭论辩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的知识和学问,我们应该在某些方面承认郭沫若在兰亭论辩当中是有贡献的,是有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合理性的一面。
我们现在先谈一谈郭沫若在兰亭论辩当中的一些合理方面的东西。
郭沫若怀疑《兰亭序》是智永伪托的,其实后边没有落上王羲之的名字,也谈不上是委托,但是他怀疑作者就是智永。我觉得怀疑的也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智永的字迹和《兰亭序》太相似了,王羲之其他的字迹都非常的爽快、明朗、干脆利索,而在《兰亭序》的字体当中稍稍显得笔墨发圆、发粘,而且有的字迹显得力度不够,强度不够,这也是郭沫若怀疑的重点,不妨我们拿来当时和郭沫若他们观点相近的一些人举出的字例给大家看一看。
好,请大家看一看,当时他们把王羲之的字迹和智永的字迹加以对照来看一看,确实是十分接近。因此说,郭沫若怀疑《兰亭序》是这个智永写的,我想,也不是说强词夺理,是有一定根据的。看看这些字迹,他引证的“和”、“兰”、“群”、“映”、“流”这些字,上边是王羲之的,下边是智永的,这么对照起来看一看,确实是像如出一人之手。
主持人:田老师,我想可能很多网友朋友对智永这个人,他的一些生平的一些背景并不是很清楚,希望您能够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田蕴章:智永呢,是应该说准确的说是隋智永,就是隋朝的,他主要活动时间在隋朝,成名也在隋朝,到了唐太宗登基坐殿的时候,智永已经死了。但是智永的弟子辩才手里有老师智永留下来的《兰亭序》,后来被史书上所传纪的,是被唐太宗骗走了,所以叫“智赚兰亭”。
那么辩才就主要生活在唐太宗年代,智永主要生活在隋朝,但是也有人跟他叫陈智永,因为在陈朝的时候,智永比欧阳询、虞世南他们年龄大,所有在陈朝的时候,智永的活动也很频繁,所以陈智永、隋智永都是对的。
那么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子,嫡孙第七代,所以智永从小的时候就苦学王羲之,他们书体相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兰亭序》的那个原本,这就是神龙本,因为上边有神龙年号,所以叫神龙本的《兰亭序》。这当中有人就是怀疑说是冯承素的摹本,史传就是这样说的。因为这个版本经常见到,我们就不特意再向大家介绍,随时到书店里都能买到冯承素的摹本,《神龙兰亭序》,后来大家也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一个石刻的拓片后来的影印本,叫第五兰亭,这两个是最权威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字迹,显然是不像王羲之留下的其他的字迹那么的爽快,那么的干脆、那么利索,所以显得字体越发黏了一点,笔画用的圆笔也多了一点,因此非常像智永。因此郭沫若怀疑说是智永写的,也不无根据。
那么再看一看,郭沫若怀疑就是其中谈到了,这里边的字迹,说是当初的向拓,或者是用勾摹,郭沫若拿出来很多的论据,说明这是原作而不是复制之作,说的也是有根据的。因此说,郭沫若所谈到的兰亭论辩当中某些地方是有合理的部分的。
现在,我们为了说明一下郭沫若的某些观点是正确的,向大家来看一看,兰亭序和王羲之的其他的书作的字迹,有哪些区别,大家看一看。这是也是同样兰亭论辩当中,他们把另外王羲之的字迹拿出来作为对照的。你看一看,王羲之这些自己就非常的爽朗、干脆,用的方笔也比较多,因此和兰亭序的那些字迹有明显的区别。大家仔细再看一看,写得是何等之好。我真的觉得比《兰亭序》要精彩。
我们为了说明一下,《兰亭序》确实在某些方面过于近似智永,而和王羲之更多的字迹有所区别,从字体上,从风格上,从运笔上,都有某种程度的区别。尽管《兰亭序》的字迹也非常的高妙,但是却感到和其他的东西在字体上,在用笔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
那么好,我们现在就把《淳化阁帖》,宋代宣和年间搞的这个《淳化阁帖》拿出来,大家请看。从这一也开始,就是王羲之流传下来的字迹,大家看一看,这是草书,但是不乏里边也有个别的一些行书字,他总是行行草草。
我这样粗略给大家翻一翻,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看一看。这里边虽然有一些个行书字,大家看一看,用笔和形体方面却与《兰亭序》迥然有别。再看一看后边,这些都是行书和草书的相掺。大家看,这些前后都是一致的。可是《兰亭序》却和这些笔法大相径庭。
应该说郭沫若在某种怀疑上也不无道理,因此我们今天不应该完全用高崧墓志的出土,就完全否定郭沫若的一些合理性的看法。大家看,就这些字迹前后都是一致的。结果这里边行书多一点,你看,行书里边不断地加草字,而在《兰亭序》里边,却一个草字几乎都没有,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奇怪的。大家仔细看,因为正式成为行书独立的一种写法,主要是从隋唐以后来开始的,王羲之那个年代的时候,行书草书都是相掺在一起的。
我们刚才给大家翻阅了这一百多篇王羲之的其他字迹,看来和这个《兰亭序》的这个写法上确实有差异,这当然其中有我的意见。
但是总体来说,郭沫若认为兰亭序确实有神秘的东西,值得再探讨,这些神秘的、奇异的东西,郭沫若提到的不无道理,有些东西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是和智永的字体过于相近,和王羲之的其他字体有所区别,同时又谈到了这个《兰亭序》文章也有某些问题,像这些问题也可以再做推敲。
所以关于郭沫若对于兰亭论辩当中的一些合理方面的东西,我们再重申一下,也不应该因为高崧墓志的出土,彻底否定郭沫若。
但是郭沫若的基调不能够成立,是因为他整体否定东晋人的书法,整体否定了王羲之,因此我们留作下集再谈。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观”字楷行草技法。)
相关内容参阅:
启功的“盲目崇拜论” 001
近代史上著名的“兰亭论辩” 001
“学者型书法家”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037
名人题字,要向朱镕基看齐 049
(回复红色数字,即可阅读当集详文。)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