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出土纪年铜镜综述

本文对鄂州出土的40面纪年镜,按其不同主题纹饰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铜镜铭文中有关的铭辞进行了释读。最后,对有关镜类的流行时间、两面“黄初”镜的产地、以及铸镜作坊等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概况

鄂州古称武昌,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历史文化悠久。这里曾为三国吴王孙权故都,也是当时全国铸镜中心之一。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历年来鄂州出土和征集的铜镜多达500余面,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在鄂州这500余面铜镜中,带有纪年铭的铜镜共有40面,计11个年号。它们均为东汉和三国两个时期的。其中东汉时期的有10面,计3个年号。它们是:永康1面、熹平2面、建安7面。三国时期的有30面,计8个年号。它们是:魏黄初2面;吴黄武4面、黄龙3面、嘉禾4面、赤乌4面、太平5面、永安5面、宝鼎2面、六朝1面。(详见附表)现将上述纪年镜上的纹饰及铭文分别综述如下。(在综述时,有的引证了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有的是笔者之管见,藉此供广大铜镜研究者参考。下文中所记东汉、魏、吴等朝代纪年镜的年号,在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明相当公元何年而省去“公元”和“年”字样,以求简明。)一、纹饰鄂州这批纪年镜,最早的是东汉永康元年(167)兽首镜,最晚的是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对置式神兽镜。从东汉永康元年到三国吴宝鼎二年,这期间恰巧是100年。在这100年中,就其鄂州这40面纪年镜上的纹饰来看,似乎无多大变化,只是有的纹饰流行的时间较长,有的纹饰流行的时间较短。这里,按铜镜上的纹饰类别分别予以叙述。1、兽首镜在鄂州这40面纪年镜中,兽首镜只有2面,一面是东汉永康元年(167)镜,一面是东汉熹平二年(173)镜。从这两面兽首镜的纹饰来看,其主纹均为蝙蝠形柿蒂间以四兽首,主纹外为简易云纹和连弧纹各一周。永康元年镜的镜钮为圆钮,边纹为一周菱格云纹。而熹平二年镜的镜钮为浮雕盘龙纹钮,边纹为一周涡云纹【1】。也就是说,这两面铜镜的主题纹饰相同,镜钮和边缘上的纹饰各异。这两面兽首镜,均属东汉中期。从鄂州出土兽首镜的流行时间来看,无论是纪年镜还是不带纪年铭的铜镜,均为东汉时期的。是东汉时期的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镜类之一。2、神兽镜神兽镜是东汉中期以后新兴起的一个镜类,其主题纹饰主要是浮雕式笔法表现神人、龙虎禽兽等,纹样有些图案化,隆起突出,立体化程度较高。在鄂州出土的这40面纪年镜中,除上述两面兽首镜外,其余36面均属神兽镜系类。这38面神兽镜,最早的是东汉喜平七年(178)半圆方枚神兽镜,最晚的是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对置式神兽镜。这38面神兽镜,按其不同的主题纹饰,又可分为“半圆方枚神兽镜”、“对置式神兽镜”、“重列神兽镜”、“分段式重列神兽镜”、“直铭重列神兽镜”等。现依次叙述如下。(1)半圆方枚神兽镜这类镜式共有13面,它们是:东汉熹平七年(178)镜1面,建安元年(196)、二十一年(216)镜各1面,三国吴黄武(222~228)镜1面、赤乌元年(238)、三年(240)、五年(242)镜各1面,太平元年(256)镜3面,永安四年(261)镜1面,永安五年(262)镜2面。从这13面半圆方枚神兽镜的主题纹饰来看,它们都由神兽组成。最多的为五神四兽,如永安四年镜;少的为二神二兽, 如赤乌三年镜等。主纹外均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纹有的为勾连蟠螭纹,如建安二十一年镜;多数为铭文带,如太平元年镜等【2】。(2)对置式神兽镜对置式神兽镜共有9面,即:三国吴黄武六年(227)镜1面,黄龙元年(229)镜1面,太平元年(256)镜2面,永安四年(261)、六年(263)镜各1面,宝鼎二年(267)镜1面,宝鼎(268~268)镜1面,□□四年(?)镜1面。这9面对置式神兽镜,其主纹图案都是由神兽组成,神有四神的,也有五神或六神的,兽均为四个。主纹外均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纹为变异云纹或铭文带【3】。关于对置式神兽镜,其特点主要是有两个踞坐的神像头对头夹钮配置。这两个神像的两侧都各置一向着神像的兽,一神二兽形成了一组纹饰。另外两组配置其它的神兽。且神兽也是夹钮对称的。(3)重列神兽镜重列神兽镜只有4面,它们是:三国魏黄初二年(221)镜2面,吴黄武四年(225)镜1面,嘉禾元年(232)镜1面。这4面重列神兽镜的主纹图案均为神兽上下重列排列。其中两面黄初二年镜为同模镜,主纹为七神四兽,主纹外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纹为变异云纹。黄武四年镜的主纹为六神、六兽、二凤、一龟蛇,主纹外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纹为变异云纹【4】。(4)分段式重列神兽镜这类铜镜共有8面。它们是: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镜1面,三国吴黄武六年(227)镜1面,黄龙元年(229)、二年(230)镜各1面,嘉禾二年(223)镜1面,嘉禾五年(236)镜2面,赤乌五年(242)镜1面。这8面分段式重列神兽镜的主纹都是由,六~八个神,二~三个侍,四~六个兽或一对凤,或一龟等分五段上下重列排列。主纹外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纹几乎雷同,均为变异云纹【5】。只有黄武六年镜等个别镜子的主纹除上述神兽外,还饰有龙和虎图案【6】。这8面分段式重列神兽镜,是否能推断为出自一个铸镜匠师之手呢?当然,这须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推断,一是铸镜时间,一是铸镜风格。从铸镜时间来看,这8面分段式重列神兽镜,最早的是建安二十二年镜,最晚的是赤乌五年镜,其间隔时间仅为15年。从铸镜风格来看,这8面分段式重列神兽镜的主纹图案都是神兽分五段上下重列排列,看起来其纹饰几乎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这8面铜镜从形制到纹饰,谈不上是同模镜,但完全是一种铸镜风格。(5)直铭重列神兽镜直铭重列式的镜子共有4面,且都是东汉建安年间的。其中2面为建安六年(201)镜,1面为建安十年(205)镜,另1面为建安十九(214)镜。这4面镜子的主纹为神兽上下重列排列,主纹外为半圆方枚一周,边缘为铭文带。一面建安六年镜主纹为十三神、二侍、四禽、一兽。另一面建安六年镜主纹为十一神、一侍、四凤。建安十年镜为十四神,建安十九镜为十一神、一侍、三鸟、一兽【7】。这4面镜子都是以高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的,纹饰隆起突出,立体感强,中间且置直行铭。从神和兽的形制与造型来看,这4面镜子相差无异。从生产地区和生产时间等来推断,这4面镜子也可能出自同一匠师之手。尤其是两面六年镜,若不是大小有别,铭文稍异,几乎看成是同模镜。鄂州出土的汉、三国、六朝时期的神兽镜,包括纪年镜和没有纪年的镜子,其数量约占鄂州铜镜总数的70%,其数量之多,镜类之齐全,是鄂州铜镜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鄂州出土的神兽镜,它不但照射出汉、三国、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光芒,而且也标志着在六朝时期,是鄂州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构成了今天鄂州铜镜的地方特色。图1  赤鸟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二、 铭鄂州出土的这批纪年镜,从每面铜镜的字数来看,最少的为30多字铭,最多的为70多字铭,其中以40和50多字铭的镜子为多数。从铭文的内容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1、铸镜的时间,2、铸镜匠师的姓氏,3、广告语,4、祝词,5、神仙故事等等。这里将镜铭上常见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又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铭辞择要释读如下:1、时间所谓纪年镜,顾名思义,是指铜镜铭文上有确切年号与月、日等时间记载的镜子。当然有的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黄龙元年镜、赤乌元年镜、□□四年镜等,它们铭辞上的**年可能是绝对的,但“月”与“日”这个时间概念可能是相对图2  赤乌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的纪年的。  因为,这几面镜子都是用“五月丙午”这个时间记载日月的【8】;但这个时间概念就有许多学者推断为假以虚托。王仲殊先生在论及日本出土的景初四年铭三角缘盘龙镜时说:“福知塘峰十五号坟出土镜和辰马考古资料馆藏镜铭辞记作的日期为‘景初四年五月丙午之日’。如所周知,五月丙午  为铸镜的大吉日。许多铜镜在铭辞中记作镜的日期为‘五月丙午’,这也许是择吉日而铸镜的真实之辞,也许是假借吉日之名而作的虚托之辞。不可一概而论。………‘五月丙午之日’的作镜日期是否真实,只有以下的两种可能性:(1)铭辞全属虚托,(2)虽非丙午日所铸,但确实铸于五月”【9】。董亚巍先生在论及五月丙午时说:“有些镜铭中提到两姓匠师及五月五日或五月丙午铸镜,笔者认为,这些铸镜日也同样与实际不符。铸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人或一个匠师能够在一日之间完成的”【10】。我认为,鄂州出土的纪年镜上有“五月丙午日”的时间也非是真实的,是借吉日之名假以虚托。有的镜铭记作镜日期为“正月丙午”或“正月廿日丙午”等,可见“丙午”为铸镜之吉日,不仅限于五月的丙午日。2、广告语在镜铭中,常见有“百炼青铜、”“百炼正铜”等铭辞。依我的理解,它类似于今天商品广告中的“正宗什么什么”或“××含量多少多少”等广告一样,是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达到了什么标准,又如何如何的好。董亚巍先生在他的《鄂州镜铭与铸镜》一文中说:“镜铭中常有‘百炼’铭,唐白居易《百炼镜》诗云:百炼镜,熔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根据笔者十数年的青铜范铸实验表明,浇铸前,泥质范必须在倒焰窑里脱水,经950℃左右的高温,经数天的时间烧制成为陶质范后才能供浇铸,不经高温焙烧的泥范是不能进行浇铸的。唐代的船全为木质。试想,木船上是否经得起一座大如房间的砖泥结构的倒焰窑负重?如何经得起近千度的高温焙烧?又如何经得起熔炉在木般上开炉‘百炼’?这首诗本是诗人的夸张修饰,犹如‘白发三千丈’、‘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样,只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并不能实现的事情”【11】。                 图3黄龙元年对置式神兽镜3、祝词关于镜铭中的祝词,常见的有“帝道始平”、“富贵延年”、“富且昌”等等。这里以“帝道始平”为例释读如下。“帝道始平”见于黄龙元年镜和太平元年镜铭辞中。这个铭辞应与孙权称帝有关。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徙鄂,欲“以武而昌”,改鄂县为武昌,八月大修武昌城,十一月孙权受魏文帝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十月,孙权自立年号,称黄武元年。黄武八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由此看来,孙权在黄龙元年称帝,吴地的铸镜师称颂刚刚称帝的孙权的帝业走上平坦的道路,是在情理之中的。王仲殊先生论及黄龙元年镜“帝道始平”铭辞中说:“在纪年镜中,有‘帝道始平铭’。按我的理解,‘道’虽含‘道路’之意,但帝道的主要内容是指‘帝业’,而‘平’字的本义为‘平坦’,可作为‘道’字的形容词。所以,用现代汉语来说,“帝道始平”是说黄龙元年孙权的帝业开始走上平坦的道路,深寓祝贺,颂扬之意”【12】。我认为王先生这段理解非常合情合理。由此推之,太平元年镜铭辞中的“帝道始平”亦为铸镜师们祝贺自己的帝王永走平坦的道路实在情理之中的。三 、几个相关的问题1、关于两面黄初二年镜的生产地点在这批纪年镜中,有两面黄初二年重列神兽镜,它们的大小、形制、图纹、铭文完全相同,王仲殊先生称其为“同范镜”;董亚巍先生称之为“同模镜”。按铸造的原理推之,“同模镜”之论是正确的,因为,一范只能浇铸一镜,那么一模呢,  就不止制一个镜子,它可以长期使用。“黄初”,是魏文帝曹丕的年号。那么,在吴地怎么会出土两面魏的同模镜呢?是吴地制镜镌以魏的年号还是由魏传入吴地的呢?对此,王仲殊先生论述说:“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黄初二年八月,魏文帝遣太常邢贞奉策图4、5为黄初二年同模镜孙权为吴王。十一月邢贞至吴,孙权接受策命,始为吴王。两镜作于黄初二年十月廿七日,正在孙权受封之后,镜铭用魏的‘黄初’年号是理所当然的【13】。”这两面镜的铭辞上有“扬州会稽山阴师薛豫命作镜”句,王先生据此又说:“黄初二年镜记作镜者唐氏(实为薛氏,笔者注。)为会稽山阴的工匠,薛氏是孙权建都武昌时初征召而从会稽徙往的。应宫廷、官僚的需要而作镜,故镜名称‘豫命作镜’,判断此镜作于武昌”【14】。此外,这两面黄初二年同模镜与鄂州出土的同类的重列神兽镜相比,无论是形制或纹饰都相差无几,谈不上是同模镜,可以说是同一个匠师或同一个产地生产的。也就是说,鄂州出土的这两面黄初二年同模镜,应为吴镜,不属魏镜。另外,这两面“同模镜”中,有-面在镜钮上刻有“上大将军校尉李周镜”九字铭。“上大将军”为三国时期的高级武职官衔,“李周”是此镜的所有主,“校尉”是李周的官职。查《三国志·吴志》,陆逊于黄龙元年(229)始拜上大将军,其后吕岱、施绩等人亦曾为上大将军。镜钮所刻“上大将军”以系指陆逊的可能性为大。此镜为黄初二年(221)所铸,但钮上文字应为黄龙元年(229)以后所加刻。若以上判断无误,则李周应为陆逊的部属【15】。2、关于兽首镜和神兽镜的流行时间,关于兽首镜的流行时间,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应为东汉时期。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我认为,凡是兽首镜,都应看作是东汉时期的铜镜,尽管有关资料论及有三国魏甘露纪年铭兽首镜的出现,我认为值得考证。其理由,这面纪年镜是否等同于王仲殊先生论及西凉李歆嘉兴镜应为孙吴嘉禾镜的道理,或其他原因所致。当然,目前尚无资料来佐证,这里只是按鄂州出土的兽首镜的时代来推理而已。图6熹平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      相对兽首镜而言,神兽镜的流行时间就长得多。据有关铜镜资料表明,目前出现有明确纪年的神兽镜最早的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镜,最晚的是南齐建武五年(498)镜。这和鄂州神兽镜的流行时间相当勿合。鄂州出土最早的纪年镜是东汉熹平七年(178)镜,最晚的为三国吴甘露元年(265)镜,。但从鄂州出土的大批的非纪年神兽镜来看,最早的应为东汉中期的,最晚的为六朝晚期的。六朝以后再不见神兽镜。也就是说,在鄂州,神兽镜从东汉中期就开始流行,直到南朝为止。它贯穿汉、三国、六朝时期。鄂州出土的神兽镜,不仅流行的时间长,而且数量之多,镜类之繁,已成为鄂州铜镜的主要镜类。3、关于铸镜作坊鄂州出土的铜镜,不仅数量多,而且又具有自己的风格。应该说它应有自己的铸镜作坊。因为,第一,据南朝时代著名的科学家陶弘景说:“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古今刀剑录》),可知当时兵器产量之大。而在鄂州六朝墓中,也确实常有铜弩机和铁刀等发现。第二,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武昌白镘铜不由陶冶,而生者无毒,宜作鼎器。”这里所说的白镘铜,是指鄂州樊山在古代出产的一种特殊的铜。此外,在鄂州汀祖的铜灶、上董雷打咀,泽林     图7 宝鼎二年对置式神兽镜的小铜山等地都发现了古代采铜和炼铜的遗址。第三,1978年8月,在鄂钢古水井中出土的一件黄武元年铜罐上有“黄武元年作三千四百卅八枚”、“武昌”、“官”等铭文。从这件铜罐上的铭文来看,当时鄂州肯定有官营铜器作坊,从生产的数量来看,这个官营作坊是有相当规模的。第四,1956年8月,在樊口朱家垴M21出土的一面黄武六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其铭文曰:“黄武六年十一月丁巳朔七日丙辰,会稽山阴作师鲍唐竞,照明服者也,宜子孙,阳遂,富贵老寿,臣先牛羊马,家在武昌,思其少天下命吉服,事王干昔□□”。其中“会稽山阴作师鲍唐竞(镜)”,说明此镜为会稽山阴的工匠鲍氏和唐氏所作。由于此镜在鄂州出土,铭辞中又有“家在武昌”之语,可见鲍氏和唐氏从会稽山阴被征调在武昌安家落户,以从事铜镜的铸造。俞伟超先生在论及此镜时说:“在黄武六年镜铭辞中,前面说‘会稽山阴作师鲍唐镜’,后言‘家在武昌’,显然是讲会稽山阴的作镜师在武昌铸镜,这说明鄂州的铸镜业最初是由于引进了会稽山阴的著名匠师而发展起来的”【16】。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鄂州尚未发现作坊遗址。这无疑是一大憾事。但愿我们的考古同仁们将在这方面有一突破,这是笔者所翘首期盼的。序号镜  名时代公元年径及边厚             (cm)来  源备  注1永康元年兽首镜东汉16714.7   0.363年8月西山出土2熹平二年兽首镜东汉17313.3   0.370年12月田鲁湾排灌站出土3熹平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东汉17812.1   0.372年7月鄂钢焦化m51出土4建安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东汉19611     0.497年12月百子畈m4出土6建安六年直铬重列神兽镜东汉20113.6   0.4576年12月新庙英山大队出土5建安六年直铬重列神兽镜东汉20112.2   0.463年8月西山出土7建安十年直铬重列神兽镜东汉20513.2   0.472年7月西山铁矿出土8建安十九年直铬重列神兽镜东汉21411.5  0.3575年7月七里界省冶建工地出土9建安二十一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东汉21613.7   0.475年县废品收购站征集10建安二十二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东汉21711.9   0.484年8月碧石像俱厂出土11黄初二年重列神兽镜三国魏22113.1   0.470年7月鄂钢630工地出土12黄初二年重列神兽镜三国魏22113.1   0.475年7月五里墩m14出土13黄武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11.8    0.41984年6月鄂钢制氧站出土14黄武四年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2511.8   0.3556年9月瓦屋湾m8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涫15黄武六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2711.6   0.4564年1月鄂城收购16黄武六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2713     0.3556年8月樊口朱家垴m21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7黄龙元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2912.9   0.3574年2月西山水泥厂出土18黄龙元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2912     0.3566年3月鄂城水泥厂出土19黄龙二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3013     0.378年5月西山铁矿m105出土20嘉禾元年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3211.4   0..321嘉禾二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3311.9   0.373年5月八一钢厂m4出土22嘉禾五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3616.1   0.4791年9月新庙弹簧钢板厂m1出土23嘉禾五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3613.2   0.463年8月鄂城出土24赤乌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3812.3   0.487年鄂钢综合原料厂m31出土25赤乌三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4012.2   0.4鄂城征集26赤鸟五年分段式重列神兽镜三国吴24211.3   0.3563年8月鄂城西山出土27赤鸟五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4211.9   0.3288年1月鄂钢综合原料厂m28出土28太平元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5612.8   0.464年西山出土29太平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5611.2   0.463年8月西山出土30太平元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5612.3   0.3556年9月郭家垴m10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涫31太平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5612.8   0.378年8月大冶金山店铁矿出土32太平元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5613     0.4573年8月544肖家湾出土33永安四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6112.1   0.375年7月五里墩m9出土34永安四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6114.2   0.3579年4月旭光公社杜山出土35永安五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6211.8   0.3582年12月653工地出土36永安五年半圆方枚神兽镜三国吴26212.2   0.487年12月朱家垴m1出土37永安六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6313.7   0.356年泽林公社泽林咀出土38宝鼎二年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26712.1   0.377年12月鄂钢出土39宝鼎 对置式神兽镜三国吴?13.2   0.3576年1月鄂钢四栋大楼出土40囗囗四年对置式神兽镜六朝?13     0.4570年7月630工地出土注释【1】湖北省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编:《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图版33、34,图版说明5、6页,插图2、3,文物出版社,1986年。【2】同【1】,图版90、86、44、88,图版说明23、21、8、22页,插图22、19、60、21。【3】同【1】,图版84、85、91,图版说明21、23页,插图17、18、23。【4】,同【1】,图版108、109、104,图版说明33-34、30页,插图29,30。【5】同【1】,图版84、111、112、113,图版说明21、35--36页。【6】同【1】,图版110,图版说明34页。【7】同【1】,图版49、50、51、52,图版说明11--12页,插图8、9、10、11。【8】。同【1】,图版84、93,图版说明21、24页,插图17。【9】,王仲殊:《论日本出土的景初四年铭三角缘盘龙镜》,《考古》1987年第3期268页。【10】、【11】董亚巍:《鄂州镜铭与铸镜》,待刊。【12】,王仲殊:《黄龙元年镜与嘉兴元年镜铭考释》,《考古》1995年第8期737页。【13】、【14】、【15】王仲殊:《“黄初”、“黄武”、“黄龙”纪年镜铭辞综释》,《考古》1987第7期637,639页。【16】同【1】,俞伟超:《序》3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