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古迹故事】千古留芳节孝坊
千古留芳节孝坊
★ 牛根山
泽州县北义城镇鲁村村正东,是一片丘陵地貌。沿着蜿蜒的乡间公路,度过干涸的蒲河,途经含壶镜、寨圪嘴,登上大河坡,就可以看见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依山而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黍米山村。
黍米山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村西那棵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槐,虽经历了数百次劫难,现如今仍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数不尽的陈封往事。穿过“浮云阁”,走在寂静的古街道上,在幽深的北圪洞尽头处,一座粗大的整条沙石搭建的石牌坊赫然映入人们眼帘。牌坊下有几层青石条打底座,高大的立柱两侧分别有四个石抱鼓护拥。牌坊上横搭的沙石条上撰刻着:“旌表故民牛万育之妻李氏节孝坊”几个大字。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黍米山村贞洁牌坊”,它记载着古时本村李氏一生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相传,在明朝嘉庆年间,村中牛家的子嗣万育,看中了邻村15岁的李家女儿,李家闺女善良、聪明、贤惠,很受牛家人喜欢。经三媒六证将李氏迎娶回家。婚后的小夫妻那是百般的恩爱千般的温存。怎奈丈夫牛万育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迫不得已外出远门去做生意。留下李氏照顾家中公婆。临别时小夫妻俩千依依、万不舍,李氏送丈夫至村西老槐树下,含泪相别。谁知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夫妻一别两年后,牛万育生病不治、客死他乡。十八岁的李氏怀恋当初夫妻恩爱一场,强忍悲痛、不再婚嫁,孑然一身凄苦度日。家人看她孤苦伶仃,深怕日后李氏无人照应,后通过公婆辍合过继了小叔子家的另一孩子,娘俩相依为命,苦度岁月。李氏没日没夜的在家紡线织布,或为人帮工补贴家用开支。当时虽家境贫寒,但李氏仍坚持让儿子上学,以期儿子日后能出人头地。儿子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并高中科举,得授地方大员。待儿子功成名就之时,李氏却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终年五十八岁。儿子为感念老母养育之恩,为养母申请来这皇恩浩荡的荣誉。当然,在老一辈的村民口中,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李氏养子虽说学习不懈努力,怎奈科举不顺,当时并未高中。乡里村民为记念李氏仁德,联名上书朝廷,拨来专款纹银三十两而建。
李氏十六岁出嫁,十八岁守寡,五十八岁去世,四十载坚贞不屈、奉亲养子,用一生的艰辛、坚守和忠贞不渝,换来身后的百年荣耀,想必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忠、孝、节、操罢了!为此,也深深值得我们后人的称赞和褒奖。
岁月悠悠,如今我们漫步在黍米山村古老的街道上,倾听着老人们那口口相传的动人故事,仰望着一栋栋已然残破的明清古建。仿佛我们在追寻着那一段又一段沧桑的印迹。留给我们对古代劳动妇女男尊女卑的极度悲哀,同时又唤醒我们对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以及劳动妇女那坚贞不屈的理解与敬仰!
牛根山 泽州人,锦溪社友。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鲁村卫生院内科医师。从事基层临床工作数十年,潜心学习,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为泽州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在国内医学科普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在《中国基药》杂志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业余热爱乡土文学,作品多发表本地报刊即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