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将星王近山,为何人称“王疯子”,他“疯”起来有多可怕?

旅长陈赓2名警卫员,团长王近山却有7名,连徐帅都说应该这样配!百战将星王近山,为何人称“王疯子”,他“疯”起来有多可怕?

在中国近代的将军队伍中,王近山的名字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战场上他是不要命的“疯子”,情场上他是不顾前途的傻子,病逝后却以军级身份享受副大军区职待遇。本文主要说说王近山将军的“疯”。

王近山的“疯”名传播很早,早到他还是一个只有15岁的娃娃兵时,就被战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王疯子”。

王近山是湖北黄安县(今红安)人,1915年10月出生于一个名为许家湾的小村,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生活窘迫。更令人悲痛的是,他很小就没了母亲,8岁起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正是这样悲苦的童年生活,让他很早就觉醒了,要为天下穷人谋幸福。

1930年6月,年不満15周岁的王近山毅然加入革命队伍,成为红四方面军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的战士。同年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在1930年底的一次战斗中,只有15岁的王近山和一个大个子匪兵相遇。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同敌人搏斗中,他毫不怯懦,即使是在身受重伤后,他仍坚持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大个子敌兵一起滚下悬崖。大个子匪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却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

正是凭着这种不怕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王近山由一名普通士兵一路成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各种岗位一个不拉地体验了一遍,迅速成长为我军的一名能打善战的优秀指挥员。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王近山仍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年夏,红军转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浑身是胆,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最后,范绍曾部整整一个旅被王近山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包了饺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为红31军第93师师长的王近山,改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772团副团长,386旅旅长为“黄埔三杰”之一陈赓。能有王近山这样取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部下,是陈赓之福,因为,在抗日战场上,王近山的表现也同样惊世骇俗。

1937年10月中下旬,刘师长命陈赓以一部兵力在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设伏,打击日军。这个任务最终落实在772团副团长王近山身上。王近山奉命率带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部队距日军必经的大道最近仅10多米,却未暴露任何痕迹。作战中,王近山部干净利落地伏击歼灭了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王近山部仅伤亡10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

两天以后,王近山又遵照刘师长的部署,一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再度在同一地点附近设伏,再歼日军100余名。3天之内,王近山进行了两次叠伏击,歼灭了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有一次徐副师长(徐帅)下部队视察,在386旅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旅长陈赓按规定配了两名警卫员,而只是722团副团长的王近山却配备了了7名警卫员。徐帅很是不解,就询问陈赓这是怎么回事。陈赓回答说,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主要是为了王近山的安全着想。

原来,王近山一直坚持身先士卒,并且,对在山头插红旗指挥作战鼓舞士气的做法,也深爱不弃。抗日战争开始后,打第一仗,他仍如此指挥,以后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阻下,他才注意隐蔽身体。但是,在作战中,当部队攻城受阻时,他仍是要冲上去,竖梯子爬上城,为此,旅首长不得不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当他往前冲时拉住他,再不听劝说,就几个人压在他身上。

这样一个不拿命当命的“疯子” ,一两个警卫员根本就“制服不了”他,所以,旅里面才决定给他超额配备了六七名警卫员,关键时刻好让他“冷静一下”。徐帅得知原委后,连说,应该这样配!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先后率部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他本人也由772团副团长一路升迁为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

徐帅后来是这样评价他的老部下王近山的:“王近山打仗勇敢顽强,指挥果断,机动灵活;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从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恶仗,有时伤亡很大,也能顽强支撑局面,坚决完成任务。”这样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