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故事·维吾尔族|高崖上的维吾尔族民居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高崖上的维吾尔族民居
朋友说要带我去看高台民居,我听了很雀跃。我来到喀什市已经有几天了,对老城中那处建于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非常好奇,听说那些外表简陋陈旧的建筑物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这下总能称心如愿了。
听朋友介绍,高台民居中的“高台”,一是指房屋所在地的黄土高崖,高达四十多米。二是因为维吾尔族人习惯世代居住在一起,每当家族人口添丁增加时,就在祖辈留下的房屋上,往高处加盖一层,听说有的达七层之多。这些房屋层叠垒加,房连房,楼连楼,于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沿着土台阶拾级而上,站在入口处,我忍不住眼前一亮。高台民居从外面看,其貌不扬,没想到内里却别有洞天。你看,从我站立的地方为起点,就有三条小道通往不同的方向。有人说高台民居就是座迷宫,这一点也不夸张。在这片不大的居民区里就有四十多条小巷道,狭窄弯曲,小径通幽,没有当地人带领,迷路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在这里行走也有诀窍,朋友告诉我,要注意看脚下铺的地砖,如果是六角形的,表示前路通畅,可放心前行;长方形路砖,则说明此路不通,须另寻方向。
厚厚的黄土外墙,将外界的汽车轰鸣声、人群的喧哗声悉数屏蔽,这里俨然一个宁静朴素的世界。说朴素是指这里的屋子,泥土修建的房子,简单削去枝丫的原木搭建在屋顶,形成各种各样的“过街楼”、“半街楼”。让我感到非常新奇的是,每家每户门上的图案,有用彩笔简绘的,也有铁或铜精雕的,或朴拙或华丽,没有两家是完全相同的。极目四望,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墙角晒太阳,几名幼儿一摇一晃蹒跚学步,空气里弥漫着特别安宁的气息。
朋友的朋友库尔班江就住在其中一条巷子里。我们推开绘着繁复花纹的木门,眼前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庭院,庭院分上下两层,有楼梯相连。院内种着几株无花果,枝叶阔大舒展,几棵小杏树亭亭玉立,葡萄架下摆着一张木头方桌,盘子内盛着各种干果。最特别是那几根粗壮的柱廊,上面雕花刻叶,图案各式各样,无一重复。女主人为我们端上各式葡萄,她穿着艾德莱斯绸做的裙子,色彩鲜艳,看起来很漂亮。
高台民居是通俗的叫法,它的维吾尔名称叫做“阔孜其亚贝希”,意思是“高崖木陶”。这里泥土是沉积胶泥,一种制作土陶的上好原料。早在八百年前,喀拉汗王朝统治时期,大量的土陶手艺人就聚集在此地。我们走进一家土陶作坊,看见他们仍沿用着传统的制陶方法——脚踏木制旋转坯盘,手工刻花。虽然这种土陶已经不具有使用价值,但这里居民还是习惯使用本地烧制的瓷器。我常去吃饭的那家木卡姆餐厅,使用的碗和勺,就是那种淡青绿色为主调夹杂着金色细纹的粗瓷,盛上白润的手工酸奶、金黄油亮的抓饭,方正朴拙,特别相衬相搭相配。
夜晚,半个月亮挂在天边,高台民居被暖色调的灯光笼罩着,想着在这个已经日益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化城市里,还保留着这样一处天地继承喀什的古文明,真让人感慨。几百年间的风霜雨雪,它经历过,浸透了;腌渍了,又风干,便拥有了独特的神秘感和沧桑感,牢牢地吸引着无数过往行人的眼睛。我走在吐曼河边(维吾尔语,母亲河之意),高台民居的影子倒映在河水中,水波流动,哗啦啦地响着。我想起一首喀什诗歌,它这样写道:“不到南疆,不知新疆之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之源远流长;不到阔孜其亚贝希,上述一切似乎都不知端详了……”
注:以上民族资料与相关图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minzuwc.com/
企鹅媒体平台ID——民族元素文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