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草新型植物蛋白源高效推动国家畜牧业发展​

前言:畜牧业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是关系到百姓“菜蓝子”的重要产业。

现在苜蓿草被掐脖子了,进口苜蓿草比进口粮食价还要高。我国进口小麦到港均价299美元/吨,进口玉米到港均价243美元/吨;而进口苜蓿草全年到港均价360美元/吨,苜蓿草价格比小麦、玉米还贵,这正是我们急于寻找新型植物蛋白源的原因和动力之一。

一、中国为什么要高价进口苜蓿草?

国内养殖行业精饲料主要来源进口大豆、玉米,粗饲料来源于高价进口的苜蓿草。因为苜蓿草在国内自主培育本地化意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积极性不够,再加上地理气候的限制,导致国产苜蓿草产量低、品质差,多年来一直靠进口支撑畜牧业发展。当下苜蓿草进口价比粮食还要贵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让国人重视培育高蛋白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性。

苜蓿草作为一种优质饲料作物,其蛋白含量约占总干草质量的17%~21%,是反刍动物获取蛋白质的优质粗饲料,被誉为“牧草之王”。由于国内苜蓿草产量和品质不能完全达到养殖业要求,无奈只能大量进口,主要来源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其中从美国进口了绝大多数。近期,进口苜蓿草价格超越进口粮食的快速上涨,极度影响了国内畜牧业发展。

2、中国需要自足自给的植物蛋白源

国内养殖业植物蛋白源主要以大豆蛋白为主,若要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就必须投入足够的耕地面积,而我们的耕地首先要保障和满足主粮的播种面积。中国14亿人口预计每年需求约3.6亿吨饲料蛋白。除大豆、苜蓿草外,只有一种能够自给自足的植物蛋白源才能彻底解决饲料蛋白和食品蛋白的安全问题。

我们为了突破农业“芯片”被卡脖子发出怒吼声,没有任何人、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掐脖子的方式剥夺14亿中国人吃肉的权利。为了守护餐桌上的尊严,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特别是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鼓励科技人员培育出适合种植的优良高蛋白植物新品种。

二、食叶草新型植物蛋白源优势

食叶草是北京军信泉盛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植物蛋白源,无论从质或量,还是植物生物特性,是一款优秀的新型植物蛋白,可携同苜蓿草共度畜牧业蛋白紧缺难关,也可担当中国人所需要的食用植物蛋白重任,其优势当之无愧。

1、产量优势

食叶草根据生产需要决定收割时间,北方无霜期种植,年亩产鲜草20~35吨,有的已达到40吨;南方一年四季种植,年亩产鲜草30~60吨,广东神龙食叶草公司每亩鲜草产量突破100吨。产量、营养成分和营养含量与土壤、水源、肥料、气候、光合作用、田间管理、收割次数等生长环境有直接影响。称之“植物之母。”

2、营养优势

食叶草天然植物营养丰富全面,蛋白质含量36%~48.7%,超过大豆和牛奶;钙含量超过牛奶;维他命含量超过桔子等水果;铁含量超过菠菜;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氨基酸总含量36.72%;抗坏血酸47.3mg/100g;维生素E40.0mg/100g;富含β-胡罗卜素、SOD、绿原酸、叶绿素、异黄酮、蔗糖、果糖、叶酸、泛酸、硒、锌、磷、镁等微量元素及有益矿物质,汇集天地间力量,综合营养成份突破70余种,远远超越满足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汇集生态能量的营养组合,每个营养成分都是健康中国人的贡献。称之“植物黄金”、“植物钻石。”

3、生物优势

⑴长生不老特性:食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一次三十年左右不用再种,打破农业亘古以来“春种秋收”的农耕规律,当月种植,季月获利。食叶草收割后能迅速分蘖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的次数及每个生长季节的总产量主要决定于生长季节的长度、对土壤的适应性,阳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长季节降雨及灌溉的数量和分布。食叶草“疯长”是特点,在土壤、水、肥合适条件下,每昼夜可生长10公分左右。称之“植物之冠。”

⑵抗寒耐旱特性:食叶草成年株在零下40℃低温正常越冬,一般霜冻对食叶草生长无影响,抗寒性强,雪溶返青;食叶草根系能深入地下,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深达1米以上,可截留可观的降水量,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有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水分,有效抵御干旱。食叶草生长3个月左右时籽苗的根即可深入土壤,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称之“植物勇士。”

⑶改良盐碱地特性:食叶草在PH值9.5、含盐量0.6%~4.8%的盐碱地以及沙荒地均可种植生长;食叶草肉质根分泌物及落叶腐殖酸增值土壤有机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有效改良盐碱地,修复土壤板结,使荒地回春,为国家提高耕地有效面积。称之“植物猛将。”

⑷修复土壤贫瘠特性:食叶草产出大量的有机物质,经过腐烂分解后形成大量的有机物颗粒和碎屑,为土壤提供养分。实践证明,种植营养体植物食叶草肥田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改良土壤的措施之一。

⑸治理土壤农毒污染特性:食叶草稠密壮实的根系和营养丰富的茎叶,在土壤层残余大量的有机质,孳生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蚯蚓,分解降低农毒,治理重金属,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倍增生物菌群落,提高有机质,达到肥沃土壤的目。

⑹保水固沙特性:食叶草有利于加强大气降水的渗透保水能力,是增加和发展陆地绿色植被的先锋,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径流量具有显著作用,对改善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⑺改善生态环境特性:食叶草在盐碱、贫瘠、荒滩地、低效林地和边际土地上绿化种植,以及在各种极端气候与土质中均可种植,对改善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退耕还林的“植物先锋。”

4、应用优势:食叶草应用涉及到粮食、食品、饮料、植物奶、保健品、饲料、肥料、生物、环保等领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突破草本植物在众多工业领域应用的奇迹。不仅缔造粮食新资源、食品新资源、植物蛋白新资源,也创新了饲料新资源、氨基酸蛋白肥料新资源等,既解决了量的问题,又要解决了质的问题,是一种令人信服的人类生存资源,是地球(土壤)拯救资源。称之“万能草”、“植物巨无霸。”

三、食叶草新型植物蛋白源取向

食叶草是一种最大的、最广谱性的、可再生的新型植物蛋白源。根据植物生物特性,蛋白质存在于茎、叶中,也称之叶蛋白。食叶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地上部分茎叶细胞中不断有蛋白质的合成,这部分蛋白质属于功能性蛋白质类,也是一类多聚合物质,含有18~20种氨基酸,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等营养元素。食叶草新型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有别于动物肌肉蛋白质附带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人类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补充。

四、食叶草新型植物蛋白源对畜牧业影响

蛋白质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常用蛋白饲料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植物性蛋白饲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而植物性蛋白饲料是动物饲料的最主要来源。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蛋白饲料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蛋白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开发利用蛋白饲料资源。食叶草是高效利用的新型植物蛋白源,是解决我国食品、保健品、饲料等行业植物蛋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五种植物蛋白含量与亩产量对比参考

1、食叶草蛋白含量35%~48.7%;年亩产鲜草30~60吨。

2、苜蓿草蛋白含量17%~21%;年亩产苜蓿草0.9吨。

3、构树蛋白含量20%~30%;年亩产构树6~10吨。

4、豆粕蛋白含量32%~41%;年亩产大豆0.2吨。

5、玉米蛋白含量4.7%;年亩产玉米0.8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