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金言
【原文】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博。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症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明代袁黄《了凡四训》。
360docimg_0_
【译文】
什么叫劝人为善?作为一个人,谁没有良心?但人在世上走,很容易沉迷堕落。因此,凡是与人相处,应当在合适的时候指点、提醒别人,打开他们的迷惑。就好像在长夜漫漫的梦境中,让他们觉醒过来;又好像有人长久地陷入烦恼,要当头棒喝,把他唤醒,这样做的恩惠最为广博。韩愈说:“短时间规劝别人要用口,要在百世里劝人就要用书。”这种劝人为善的方法和与人为善相比较,虽然把痕迹显露在外,但这是对症下药,时常会有神奇的效果,所以不可以废除。如果出现对不该说的人进行规劝和对该说的人没有规劝的情形,那就应当反过来考察自己的智慧。
【原文】
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资,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子弟之流荡,至于为乞丐、盗窃,此最辱先之甚。然世之不能为儒者,乃不肯为医人、星相、农圃、商贾、伎术等事,而甘心为乞丐、盗窃者,深可诛也;凡强颜于贵人之前而求其所谓应副,折腰于富人之前而托名于假贷,游食于寺观而人指为穿云子,皆乞丐之流也。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士大夫的子弟,如果没有世袭俸禄、固有资产可以依靠,还想对上侍奉父母,对下养育妻儿,不如做儒生。有过人的才华,能考取进士的人,最理想的结果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求得富贵;次一等可以开设私塾,教育学生,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活。如果没有能力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替人家代写书信,次一等的也可以做孩童的启蒙老师。如果做不了儒生,那就可以去做医生、做僧人道士、做农夫花匠、做商人、做工匠,凡是可以维持生活,又不至于辱没先人的工作,都可以去做。子弟游手好闲,以至于做了乞丐、盗贼,这是最有辱先人的事。而那些做不了儒生,又不肯做医生、僧侣、农人、花匠、商人、工匠而心甘情愿去做乞丐、盗贼的人,是最应该谴责的。凡是那些为了求得吃喝而在权贵面前强颜欢笑的,为了借贷钱物而在富人面前卑躬屈膝的,到寺庙道观里去乞讨饮食而被人称为“穿云子”的,都是乞丐一类的人。
【原文】
言恒患不能信,行恒患不能善,学恒患不能正,虑恒患不能远,改过患不能勇,临事患不能辨,制义患乎巽懦,御人患乎刚褊。汝之所患,岂特此耶?夫焉可以不勉?
——明代方孝孺《家人箴》。之一:自省。
【译文】说话要讲信义;要多做好事;求学要致力于儒家之正宗,不信旁门邪说;考虑问题要思想深邃,目光远大;改正错误要有勇气;处理事务要明辨是非;应试作文忌讳文风不正、人云亦云;应有独到见解,治理(为官、持家)不可刚愎自用、心腹狭隘。我所考虑的事岂止这些?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勉励自己时常自省呢?
【原文】
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清代康熙《庭训格言》。
【译文】
凡是在无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以便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一样泰然自若,静定自己的思虑,那么,事情就会在迎刃而解中自然消失。
古人说:“心要小而胆要大。”遇事都应该如此啊!
【原文】
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日:“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竞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清代康熙《庭训格言》。
【译文】
作为一个人我们谁能没有过失呢?只是人们有了过失,往往不愿意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我就不是这样的。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遗忘而错怪他人,察觉之后,我一定会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说:“这是我的过错啊!”
正因为这样,有时候竟至于使人大为感动并且觉得不安起来。大凡能够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的人,大多是德行高尚的人。
【原文】
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
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何益?
——清代康熙《庭训格言》。
【译文】
大凡一个人心存善念,上天一定会用福分和禄位来善报于他。现在的人每天手持念珠礼拜佛祖,是发心行善的缘故。但如果恶念不除,即使是手持念珠,又有什么益处呢?
【原文】
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日:“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一清代康熙《庭训格言》。
【译文】
人就在于一颗心,心一动便成为意念与思虑,意念与思虑是否纯正,只看产生的一刹那。如果一个念头不纯正,但很快能察觉,并且随即加以纠正,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尚书》。上说:“即便是圣明之人,若放纵欲念,也可能成为狂野之人;即便是狂野之人,如果能克制欲念,也可能变成一个圣明之人。”一念很微妙,它存于心中,稍微一动我们就可察觉,起心动念要能无愧于人,这才是涵养。所以,古人修炼心性,防范于意念刚刚产生之时,用心于情绪尚未产生之际,所以圣人修心用力少但成效大。
【原文】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就就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清代张之洞《诫子书》。
【译文】
我还要告诫你的是,你跟着我在湖南湖北,名义上是总督大人的贵公子,没有人敢不恭敬你,而现在你远在国外,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都没有了,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做父母的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贫苦的百姓,或者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用这种态度来求学,这样不仅对你学习有好处,还能借此来磨炼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能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至于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原文】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
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者,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清代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三、家训自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论语·颜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论语·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论语·述而》。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论语·雍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论语·子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论语·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论语·为政》。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止谤莫如自修。
——三国魏时王昶《戒子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三国时期刘备《敕后主辞》。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枝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唐代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北宋欧阳修《示子》。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看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做个好人,人谓做好人难,余谓极易。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南宋江端友《戒子》。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
——明代高攀龙《高氏家训》。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明代方孝孺《家人箴》。
阿谀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明代姚舜牧《药言》。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
远邪佞,是官家教子弟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弟第一义。至于科第文章,总是儿郎自家本事。
——明代温璜述《温氏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