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很难,但是很重要【442】

自从看完《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您'说’了算。”还专门以此为题做过几次线上分享。

之所以对这本书这句话这么有感触,是因为我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美国小说《欲望山庄》有句话说得好:“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父母有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嘴,会给孩子带去多么大的影响。

1

我小时候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每一次犯错我爸妈都会数落我:

“你咋那么不小心,笨手笨脚的!”

“咱家就数你最笨!”

“笨死你算了!”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这样的话听多了,心里难免会越来越自卑。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说“勤能补拙”,因为他们老说我笨,所以我就拼了命的努力学习,别人十二点睡六点起,我就一两点睡五点起。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我考高中、考大学以及考研,似乎都不是为了梦想在努力,而是为了证明给我的父母看:我!不!笨!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这样说: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父母随意说出的话,就能轻易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

2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四十八岁的牙医菲尔,个子很高,在衣着打扮方面颇有品味,看起来非常自信;可是当他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声音小到别人几乎听不到。

他向心理医生求助:

虽然已年近半百,但菲尔对所有的事都很敏感,总觉得别人在嘲笑自己。因此,他常常半夜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琢磨白天大家对他说过的话… …

对待任何事情,他总是会想出各种各样不好的可能性,然后把自己吓得半死。这样的他,几乎快让自己窒息了。

当心理医生问到他早年的状况时,他却沉默了。

经过心理医生的疏导和沟通之后,他才开始跟医生讲起来,说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对他没完没了的取笑。

父亲总是拿菲尔来寻开心,这常常令他感到屈辱。当他的被取笑把全家人逗得哄堂大笑时,菲尔时刻都感到自己是被孤立的,自己就像个小丑般的存在。

因此,小时候的菲尔,时常噩梦连连。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对爸爸说:“爸爸,为什么你总是看我不顺眼?”

爸爸回答道:“我不是看你不顺眼,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逗大家开心的。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当他试图对父亲的这些行为做出反抗时,却被指责为不识趣,因为他“连玩笑话都听不出来”。

菲尔的痛苦,根本没人理解。

如今,虽然快50岁了,但他在描述自己感受的时候,仍然非常小心,觉得自己说这些话听起来很愚蠢,不被人理解。

医生安慰他说:

“我明白你父亲的玩笑对你来说是种羞辱。这些话深深地伤害了你,可是没人在意你的痛苦。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找出你痛苦的根源,而不是对它视而不见。在这里你是安全的,菲尔,没有人会贬损你愚弄你。”

其实,小孩子是根本分辨不出事实和玩笑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我妈妈在整理我们冬天穿的棉袄,想拿出来晒晒太阳杀杀菌。我就站在门口看着,奶奶说:“给你把这个棉帽子戴上,把这个棉衣穿上,坐门口晒会太阳,也给你杀杀菌。”

我就真的听话照做了,大夏天,戴着棉帽,穿着棉袄,坐了不到一分钟,我就说“好热啊~”。然后全家人开始哄堂大笑,那笑声,比看徐峥老师的喜剧大片还要爽朗。那一瞬间,我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但是我却说不出来。

那年我大概五岁左右。

这件事情直到前几年我过年回家大家聊天时都还被提起,被取笑。每一次提及,我都觉得是对我的伤害和侮辱,就是在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敲键盘的双手还是颤抖的。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父母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的言语,于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他们总说我笨,或许就是从那一件事情之后,变本加厉了吧,我也记不清了,总之,这件事情,到现在记忆犹新,而伤害也一直都在。

3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曾分享道: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

因为挨打之后,伤痕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

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的伤痕。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创伤的愈合可快多了。”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当一个孩子在探索认识外界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和言语,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当父母经常性地打击孩子时,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父母是孩子最最亲近的人,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自尊心一点一点的被父母的话所磨灭,发展到最后有些孩子索性就不学好了,越来越叛逆,成绩越来越差,甚至走上毁灭的边缘。

樊登老师曾在分享中讲过:“在孩子十岁之前,你对他的教育有多简单粗暴,青春期的时候他的叛逆就有多激烈。”

印象中我的妈妈脾气不好,因为爸爸有糖尿病,不能喝酒,但是他又很喜欢酒,每一次爸爸喝了酒回家,家里的气氛就无比紧张。毫不夸张的说,每一次这样的时候,我回家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出什么错,会成为导火索,点燃妈妈的暴脾气。

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也会数落我们,我们就是她的“出气筒”,以至于我一直到现在都惧怕我的身边有人吵架或者不开心发脾气,因为我觉得下一秒我很有可能就成为炮灰。

我曾经问过我的老师:“我做任何事情都会感到恐惧,尤其是当我看到我的身边有比我优秀的人的时候,我更不是敢去做事了。我要怎么办?”

老师说:“恐惧会在行动中慢慢消失。”

问问题的时候,我其实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这种恐惧和自卑是从小家庭造成的。但我不想一直这样,所以,就听老师的话,去行动,去学习。

我现在相比之前好了很多,虽然内心还是会有恐惧,但是自己能掌控。我也渐渐能理解爸爸和妈妈,怪不得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易。

说真的,改变自己,调整自己心态的过程很难受,很痛苦,但我不会放弃。我必须疗愈自己,还要学会该如何好好说话,我想给未来我的下一代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想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打击孩子的话,父母最好都不要说。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信任你,你的话他都当真。

4

马歇尔·卢森堡曾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

“我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

因为知道对方不会真的怪自己,我们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向家人。

然而,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而好的教育,同样也是从父母好好说话开始的。

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18岁,不太会说话,可能错过心爱的人;

22岁,不太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找工作没办法和HR谈笑风生;

27岁,不会上下级间的言语沟通技巧,无法树立自己的职场影响力;

30岁,不会说话,调解不了婆媳关系,家里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

......

同样的,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不能好好说话,你可曾知道有多不堪设想的后果?

有心理学调查显示:

“很多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由于年幼时受过言语刺激所致,而这种言语刺激之所以威力巨大,恰恰是由于出自最亲的人口中。”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对孩子好好说话开始。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不仅仅只是在学校里,在师生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儿育女,是最本真的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灌溉和滋养。

希望看完此篇的每个家长都能好好说话,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爱的语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