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的一些诊治经验

杏林讲坛
公众号

一、儿科望诊

儿科一般望诊

一、望发

1.毛发乌黑光亮润泽为健。

2.毛发稀软如棉:脾胃虚弱。

3.稀疏而似有似无、头汗多:体弱。

4.发黄干枯:血亏及久病。

5.脱发:脾胃失健或久病及久服药后。

6.后枕部一圈脱落:脾胃虚兼肝热。

7.发黄柔软如茸:先天脾胃虚弱。

8.少年白发:多为肝血郁热。

二、望天庭、囟门

1.天庭(两眉及额部的中央,主属头面、咽喉及肺)

天庭色红黄隐隐而有光泽为强健。

天庭色黄暗为脾虚久病,色青为肝火,色暗晦为病重或湿邪久蕴,色苍白为肺气虚、脾胃弱。

2.囟门(为婴儿前囟未闭合处,与脑海相通,其虚实变化与先天肾精、后天之病变有关)

囟门凹陷为正气衰,多因暴吐暴泻;若伴有止陷为正气全衰之象,久病绵延不愈亦可见囟门凹陷。

无病而见囟门凹陷,为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三、望面色

颜面色泽是五部配五脏、五脏配五色,以部位颜色相生为顺,相克为逆。

左颊属肝,春见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绝。

右颊属肺,秋见微白者平,深白者病,赤色者绝。

额上属心(火性炎上故居上),夏见微赤者平,深赤者病。

鼻上属脾(中央之位故居中而四季见),微黄者平,深黄者病。

人中色黄常属伤食吐泻,色黑病重。

印堂煤黑色为中恶所致(肢体厥冷、突然昏倒不知人事)。

承浆(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色青为惊,色黄为吐。

面白多为寒证、虚证,面红多属热证,面黄多属体虚或有湿,面青主寒主痛主瘀主惊,面黑多主寒主痛或内有水湿停饮。

男儿面色如重枣光泽者为健康,女孩面色粉红光泽者为健。

身瘦面黄有斑如癣者:脾胃不和,体质虚弱。

面黄如栀染(发绿者):肝胆湿热、气血不和。

二颊色青黄:胃肠病。

面黄四周发暗者:肝胃不和、体质虚弱。

面黄发青或发青绿而无血色者:肝胆俱病、血分有湿热。

面红颧赤者:胃盛有停滞。

面色潮红:阴虚内热。

面色红赤、耳红者:燥热火炽之象、阳实之证。

面白无光泽者:血亏。

面色青白如磁有光亮者:体弱易病。面有黑斑如蝶者:胃气病、血分病。

面色青紫者:肝风内动。

面黑如煤烟色:中恶或主痛。

目睑下青色、易怒:肝热、脾胃不和。

面青、口唇青乌:惊抽、呼吸不畅或中毒。

面色青黄、双颊红赤:上热下寒、里寒外热。

面目俱青、目睛窜视:邪热入肝、惊风之象。

面色青而撮唇者:为脐风。

四、望目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睛)

二目灵活、目睛清明者为正常。

二目少神呆滞为风痴之象(多为抽风或迟痴)。

二目睛定如鱼目必亡。睡眠时露睛张口为气虚脾胃虚衰。

喜闭目不张者为气虚,喜张目不闭者为风象。

目有血丝者为血热肝旺,血丝成块者为肝火上炎。

目黑睛模糊不清、眼白有小点或块者多有遗溺。

白睛面上似有粗糙颗粒者为肠胃病,多见食后即便。

白睛布有白丝或淡红丝者主筋骨疼痛。

白睛干涩者肺胃热盛,兼有灰黄者多为腹痛。

白睛四周有茶色者圈为肺热蕴郁已久。

五、望鼻

(肺开窍于鼻,鼻准主属脾胃,望鼻多与脾胃有关)

鼻准、天庭有黄气明润者:为病退之兆

鼻尖有小黄点:为烧热欲退之象

鼻红燥:为脾热

鼻枯萎者:为血热血亏

鼻惨黄:为脾败

鼻尖隐隐有小白点:为肠胃疾患

六、望口

(脾之华在口)

口唇色淡白:气血亏虚脾弱

口唇焦红:火盛

口唇焦黑:血热伤阴

环口色青:肝风内动、呼吸阻塞与中毒

唇枯紫如猪肝色:肠胃久病

唇干鲜红:津液亏损

鹅口疮:心胃有火,见于久泻或久热病儿

舌尖有红点、口疮:胃热、心火

口腔溃疡:血分毒热、肝胃有火

齿为骨之余、肾之标;龈属胃之络,上齿主胃,下齿主大肠。

齿垢如灰为胃气伤而津亡;齿如枯骨:肾液已竭;牙龈紫黑:血热;

牙龈苍白萎黄:血虚;齿龈出血:胃热上冲或血分病

七、望舌

(舌为心之苗)——下面将重点讲述舌苔

正常舌为淡红润泽无苔或薄白苔。

1.舌质

舌淡红为虚热;鲜红为实热;深红为血热;暗红为瘀热;舌绛(深红色)而起芒剌是心火上炎,阴分受伤;舌赤肿大而红(杨梅舌)是毒热乘心;舌起芒刺为热灼津液而阴液欲竭。

舌质润泽者津液正常,干燥者伤津。舌糜烂者为胃肠积热。实证舌裂为里热邪炽;虚证舌裂为血液枯竭。舌暗紫或带青色多为瘀血。舌边如锯齿形者为脾胃虚弱、消化不佳或年久胃病。

2.舌苔

(舌苔乃脾胃气津上潮而生,舌苔变化主要为卫、气、胃肠病变的反映)

白薄苔为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白厚苔为湿浊郁结;舌苔干黄而厚为内热盛;舌光剥无苔为津液亏损;舌起茧疮(地图舌)为胃肠不和;霉酱舌为胃有宿食。

胃肠疾病在舌苔表现明显,呼吸疾病在舌质表现明显。当外邪侵入机体损伤脏腑气血,首先反映在舌质和舌苔上。舌质变化先由舌尖部开始逐渐向后发展;舌苔的改变则由后向前发展,初期是薄白苔,逐渐变白厚或由薄黄进而黄厚。凡小儿外感初起,舌尖部可先出现小红点,略突出于舌面,病初集中在舌尖部,呈淡红色,发病两三天舌尖小红点从舌尖沿舌边两侧向后推进,随病情的发展,其红点的色度由浅变深,由小变大逐渐融合,使舌质全部变红。若病情好转,其红点开始扩散,颜色由深变浅,并逐渐变平,或凹陷于舌面;舌苔的变化则是由前向后变薄,当舌苔全消退了,也预示着疾病向愈。舌尖主上焦,属心肺经,舌尖不红为寒象,舌尖变红为邪将化热,舌尖乳-头红甚凸出于舌面为已化热;舌红已向后推进呈全舌皆红,为热入于里影响脏腑气血,乃病情加重,反之为病轻。舌苔是代表胃气,薄白苔为胃气弱,属寒;黄厚苔为胃气盛,属热。当感受外邪,胃气上蒸则苔出现,初薄白继变黄厚。

八、望爪甲

(肝之华在爪,爪为筋之余,爪内应筋,由爪之枯润可知津液之虚实。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望法相同)

爪甲坚牢润泽为正常;爪甲厚颓、甲床色红润者体壮少病;爪甲菲薄而长、甲床苍白者体弱多病;指甲青紫变宽凹陷者多为喘息久病、不易根除;指甲枯干色黄者为血虚;指甲发青者为邪热盛及四时瘟疫;指甲发紫为肝风、血有毒热、血行瘀滞;指甲灰白为出血病;指甲外翻、甲心凹陷者为气虚久病、正气衰败;甲床后缘紫暗为瘀血;按压病儿指甲时,若血色往来迅速是血行旺盛,往来迟滞为血凝气滞或有瘀血。

九、望耳

耳轮及其四周有青黄圈者,多属肠胃病。

儿科的特殊望诊是头顶“污垢”及上腭,不过上腭一般人不容易掌握(这是北京儿科名医王鹏飞的独特望诊法),我就不写了,只写头顶的“污垢”望诊法好了,这是对幼儿的望诊法。

头顶“污垢”色黑:多为便秘或有食滞(常见于体质较好病儿)

头顶“污垢”色褐:多为泻泄或消化不良(常见于慢性病反复发作体弱小儿)

头顶“污垢”色浅多偏虚证,色深多偏实证。头顶“污垢”形状:呈正圆形或鱼鳞状--量多者病程长、病情重

头顶“污垢”形状:呈条形、点形--量少者病情轻、病程短

(上文内容摘自王鹏飞医生及刘韵远医生的资料)

二、经方在儿科上的应用

小儿是基层中医的一大服务群体,其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功能性疾病多;这些疾病反复发作,家长苦不堪言,孩子非常恐惧医院和医生。经方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注重患儿的心理,有许多调理体质和调节身心的配方,效果明显。而且,经方是天然药物,相对安全,特别是经方以口服为主,简单方便,特别是对证下方以后,药液并不苦口。所以,与其他疗法相比,痛苦和风险小,孩子愿意接受。

一、半夏厚朴汤

姜制半夏20g,茯苓20g,厚朴15g,干苏叶10克,生姜25g。水煎,煮取2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3~4次温服。

1、儿童心思活泼,情绪波动大,消化道、呼吸道与精神心理的关系尤为密切。剧烈的心理变化常常成为儿童疾病的基本因素。孩子的食欲异常、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咳嗽、失眠、皮肤瘙痒与心理有关,就是经常的感冒发热等,也与情绪的变化有关。本方是儿科常用方。

2、上呼吸道感染,见舌苔厚、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加桔梗、甘草、栀子、连翘、黄芩;

3、儿童厌食症,舌苔厚,用半夏厚朴汤原方,腹痛便秘或加枳壳,咽喉红、烦躁失眠加连翘。

4、鼻衄。其原因与鼻腔糜烂、充血有关,在紧张、疲劳、碰撞时,容易出现。患儿大多好动、易激动、厌食、便秘,半夏厚朴汤加栀子、连翘、黄芩。

5、儿童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对称性皮损,与情绪相关,半夏厚朴汤加四逆散;湿疹局部有渗出者,与五苓散合用;

二、温胆汤

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干姜5g,红枣15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本方是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常用方。特别适用于易于惊恐的孩子或受强烈精神刺激后导致的精神症状。如入睡困难或易醒,不愿进食、呕吐,甚至高烧。儿童睡梦中醒来、呈害怕惊恐状、两眼发呆、然后就是无意识的大叫,呼喊亲人。畏惧夜晚、害怕睡觉、粘人;急躁、呆滞、也可主诉头痛、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2、也可以用于儿童恐惧症、儿童睡眠障碍、儿童焦虑症、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单纯性肥胖等。

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5g,制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0g,桂枝10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黄10g,干姜10g,红枣15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是一张儿科精神心理疾病的常用方。但此方的主治疾病,更多是偏于脑实质损害以及脑功能障碍的疾病,比如癫痫、脑瘫等。

2、也能用于儿童抑郁症、儿童恐惧症、多动症,能改善睡眠,调节情绪。

四、小柴胡汤

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本方是儿童感冒发热的常用方。特别是病毒性疾病导致的发热,如病毒性感冒、风疹、水痘、腮腺炎等。发热加连翘,并可加大柴胡用量,一般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淋巴结肿大或扁桃体肿大,加连翘、石膏;

2、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变异性哮喘,本方加半夏厚朴汤;或加五味子、干姜。

五、麻杏石甘汤

生麻黄10g,杏仁15g,生甘草10g,生石膏30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3〜5次温服。

1、本方是古代的清热平喘方,适用于以汗出而喘、口渴烦躁为特征的疾病。

2、本方适用于儿童的各种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腹胀,加半夏厚朴汤;咽喉充血,加连翘、桔梗;皮肤痒,加荆芥、防风;便秘加大黄。

3、儿童的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异位性皮炎等也有效果。

六、小青龙汤

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生甘草10g,白芍10g,炙麻黄10g,姜半夏10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古代水气病咳喘的专方,有散寒化饮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

2、本方可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等。

3、多汗者,加生石膏30克。

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5g,白芍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龙骨15g,牡蛎15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本方是古代的强壮性的镇静剂。主治以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脉大而无力为特征的疾病。适用于瘦弱儿童的体质调理。

2、本方可用于小儿缺钙、佝偻病、小儿肺炎的迁延期、小儿遗尿、小儿多汗症、小儿夜啼、癫痫、小儿心脏病等。

八、小建中汤

桂枝15g,白芍30g,生甘草10g,生姜15g,红枣30g,饴糖30g。水煎,煮取300毫升,将饴糖溶入药液,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本方是经典的理虚方,强壮性解痉止痛剂,适用于以腹痛、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2、本方适用于便秘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小儿便秘、小儿巨结肠病等;

3、也能用于瘦弱、食欲不振的孩子的体质调理,如如低体重、营养不良、贫血、尿频及遗尿等。

九、五苓散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1-3g,日分2-3次,用米汤调服。

1、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2、本方可用于小儿溢乳呕吐、小儿腹泻、脂溢型和渗出型的小儿湿疹、小儿流涎不止、小儿遗尿、脑积水、鞘膜积液;

3、本方也能用于一些小儿眼科疾病,如假性近视、夜盲症、急性泪囊炎等,大多伴有眩晕、走路不稳、大便溏等。

十、竹叶石膏汤

竹叶15克、生石膏30克、制半夏10克、麦门冬30克、太子参15克、生甘草10克、粳米30克或山药30克。水煎,煮取3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分2〜3次温服。

1、本方是古代热病后期的调理方,有清热养阴的功效,适用于发热性疾病以及羸瘦之人的长期低热、久咳、食欲不振、多汗等。特别适用于儿童发热性疾病的恢复期低热、小儿夏季厌食低热、小儿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等。

2、适用本方的患儿多见消瘦、苍白,腹壁菲薄、脉数无力;发热或不发热,但有多汗、口渴,口舌干燥;大多食欲差,食量不大,大便干结,小便黄。

三、小儿厌食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

【治法】消食导滞。

【方名】消积散。

【组成】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麦芽4。5克,鸡内金1。5克,枳壳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处】舒鸿年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方名】理脾化滞汤。

【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鸡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梁宗翰方。

艾国医

传统医学经典传承,国医名家资料领取,秘方偏方临床绝活、道家养生智慧分享。
公众号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方名】凉润增食汤。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麦芽7。5克,鸡内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剂,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有恒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方名】导滞运脾方。

【组成】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壳6克,砂仁3克,槟榔8克,胡黄连3克,莲米8克,乌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系3-5岁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出处】孟继民方

(本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观学习)

(0)

相关推荐

  • 脾胃虚的九大症候,可参考舌苔看自己是那种...

    脾胃虚的九大症候,可参考舌苔看自己是那种 一.饮食积滞 舌苔黄厚腻.胃胀.嗳气--宜消积导滞--参考:保和w 二.寒湿内停 舌苔白腻.怕冷.口淡无味--宜祛湿散寒--参考:平胃散 三.胃肠蕴热 舌红苔 ...

  • 如何辨别孩子体质!

    中医诊断中,舌诊是望诊中最直观的!因为舌诊是最有力的证据,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舌左侧对应肝,右侧对应胆: ●舌尖到其中间位置对应心.小肠.肺: ...

  • UC头条:小儿百病, 积食为先, 学会这几招轻松应对!

    说起小儿积食, 想必都很让家长们头疼. 春节期间, 家里美食的种类也多了起来, 积食 的小宝宝是不是也多了起来? 点击加载图片 什么是小儿积食? 郑州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李向云告诉小编:" ...

  • 小儿用药更应重脾胃

    笔者从临床中发现小儿得病,大多由于脾胃虚弱所致,有些小儿,由于脾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一遇气候变化,往往容易感冒,发热,咳嗽甚至影响消化系统,形成恶性循环,经常生病,对于生长发育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

  • 中医儿科“盘肠气痛”经验用于成人。遇到一...

    中医儿科"盘肠气痛"经验用于成人.遇到一个腹痛患者,很莫名,生化与影像检查无特殊,时时阵作颇恼人.处方:柴胡,香附,木香,钩藤,青皮,川朴,吴茱萸,全蝎,乌药,小茴香.有效.组方借 ...

  • 慢性咽炎和梅核气,病不大挺难处理,老中医讲解诊治经验

    慢性咽炎和梅核气,病不大挺难处理,老中医讲解诊治经验

  • 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张锡君——治小儿厌食经验

    小儿论坛  收录于话题 #小儿84 #儿科83 #育儿85 张锡君(1913-2000),男,江苏无锡人.生于中医世家.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劳动模范,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中医院原 ...

  • 白带似白涕腥臭淋沥不止咋治疗?分享明代中医大家武之望诊治经验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236期 #非常病例#连续分享带下病.私处瘙痒症.阴道炎的中医诊疗经验的文章多了,就有不少女性会通过私信问自己多年的带下病,一直未能调理好,也吃了不短时间的中药,问 ...

  • “中医鬼才”倪海厦,总结的53个诊治经验,让你受用一辈子

    17.心脏管月经.月经第一天头痛,一般偏于血虚的,开补血的药会慢慢减轻.生理期会反胃,胃比较寒,生理期前,要靠肠胃的阳吸收食物转换成能量及奶水,所以肠胃工作就加倍,就会有反胃的情形. 18.绕脐痛无屁 ...

  • “中医鬼才”倪海厦,总结的诊治经验,让你...

    "中医鬼才"倪海厦,总结的诊治经验,让你终生受用. 小翁,感恩倪师,也愿世间没有病痛,[祈祷][祈祷][祈祷] 01.正常脉象,阳脉(寸)应大于阴脉(尺),男人应气脉(右)大于血脉 ...

  • ​“中医鬼才”倪海厦,总结的53个诊治经验

    17.心脏管月经.月经第一天头痛,一般偏于血虚的,开补血的药会慢慢减轻.生理期会反胃,胃比较寒,生理期前,要靠肠胃的阳吸收食物转换成能量及奶水,所以肠胃工作就加倍,就会有反胃的情形. 18.绕脐痛无屁 ...

  • 老中医陈潮祖咳嗽诊治经验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咳嗽诊治经验 作者/陈潮祖 俗语有云:"咳嗽,咳嗽,医家的对头."足见咳嗽一症,看似寻常,治疗却颇为棘手. 今世之医,治咳多用&q ...

  • 老中医蔡仰高诊治妇科病经验

    ​前言:基层的临床医生,行医一辈子后,往往会留下很多擅长方子的使用经验,或是前人方,或是自拟方,但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其临床反复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剂.本文汇集了蔡仰高医生在妇科病方面的经验,斯人虽去,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