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社会学家李银河预测:不婚才是未来两性关系的主流

2021-08-29汤静诺呀

文/汤静诺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据民政局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另据估计,到2021年,第二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我国的成年独居人口持续上涨,“剩男”、“剩女”层出不穷。不过,成年独居人口的增多,在很多专家看来,是正常的,也历史发展的必然。

就像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曾说的一样:

“中国现在独居的人口才占 16%,如果我们将来像西欧、北美那样占到 50% 以上的话,那你就无所谓剩不剩了,也许到那时单身人群是主流,结婚的反倒是非主流了,到那时压力就会小多了。”

之所以婚姻制度会逐步解体,我国的独居人口越来越多,还得从哲学层面来解读。毕竟,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哲学的事。

在改革开放时,大家都觉得吃饱穿暖就是幸福了,在进入二十世纪后,人们在吃饱穿暖之余还追求陪伴,因为物质条件好了,就开始追求情感满足。

如今的人们,除了追求物质、陪伴,还追求自我实现。这就使得,婚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了。

因为在人们追求物质满足和情感陪伴时,婚姻起的是助力作用,但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年代,大多数女性顾了家里就顾不了事业,所以,她们宁愿晚婚或者不婚,也要先努力做到自我实现。

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曾在他的一篇论文里讨论了单身独居人口增多这个问题。他也认为: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在婚姻里面有没有成长,自我是否得到继续实现,婚姻成了个人化的婚姻,于是,晚婚或者不婚的人就势必会增多。”

照以上探讨来看,未来晚婚或者不婚的人,确实会越来越多。不过,结婚的人会减少,但这不代表人们不再相爱。

李银河老师就预测,未来的两性关系,将会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形式就是目前这种一对一的从一而终的婚姻形式,它还会存在,但是适合进入这种婚姻的人,就是那些遇到真爱的人。

第二种形式是开放式的婚姻。开放式婚姻就是说我们两个人还是一对,但是我们在肉体上互相不约束,不严格禁止对方出轨。

第三种形式是同居。不结婚,但是两个人是一对一的同居关系。相爱的时候,有性吸引力的时候就在一起,厌倦了就分开。

第四种形式就是单身。

另外第五种形式,我们叫做合同制婚姻,两个人订一份婚姻合同,婚姻周期是一年期、两年期或者三年期的合同,到期的时候,这两人的关系就自动解除了。”

其实,以上五种两性关系,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永恒式、专一式的关系,第二种是非永恒式、非专一式的关系。

历史上最著名的非永恒式、非专一式的两性关系,非波伏娃和萨特莫属。两人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一生践行开放性的两性关系。

对于这段开放性的两性关系,萨特的解释是:

“我和波伏娃是必然式的爱情,但我们也不应该拒绝偶然式的爱情。”

两个人并没有结婚,也并没有同居,各自有自己的住所,只是经常在一起谈哲学、文学等,当然,还包括爱情。

波伏娃和萨特之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除此之外,两人也相互吸引,这样灵肉相融的两个人,本应走进婚姻殿堂,成就一段幸福的婚姻,但他们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自由一点,互相都能实现自我,于是践行了开放式关系。

在和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同时也不拒绝第三者的加入,但原则是两人必须彼此坦诚。由于两人的价值观一致,这段开放式关系硬是没有伤害两人的感情。

其实,这样的两性关系,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网友的自白:

“我内心最渴望的,是波伏娃和萨特那样的开放式关系,如果爱情真的不能专一,那就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建造一种更人性的两性相处方式。”

不过,无论未来的婚姻形式如何变化,我们都不可能不需要感情,变化的只是形式,本质是终究不会变的,毕竟,制度是为人服务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两性关系形式,毕竟,有的人幸运,能够遇到真爱,有的人运气稍微差点,一辈子都遇不到真爱,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结婚。

所以,单身独居人口的增多,其实是正常的,是客观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物种进化的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