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衡水当年第一高楼的故事原来如此悲壮

当年的衡水第一高楼滏阳大厦(十三层),翻拍自《衡水市志》。

今天微信晓岚,问了几件事情,才想起昨天公号中我提到的那位刘姓老板全名是刘占坡。我见过他几面,印象是风风火火,有大将风范,有山大王风采,有一往无前的气概。

晚上几位衡水老乡小聚,其中在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任职的高星原主任,和也在东莞打拼的小伙子马国林,都是“夜书房”资深读友。高老师告诉我说衡水人习惯叫滏阳大厦为“十三层”,那曾经是衡水地标,盘踞“衡水最高建筑”称号近20年。要到2010年以后,衡水的高楼才慢慢多起来。

我忽然又想起,不知从哪里听说,叱咤风云几十年的企业家刘占坡早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微信问晓岚,他发来一篇自己两三年前写的报告文学,题为《滏阳之歌》,主人公正是原滏阳实业总公司经理刘占坡。

很多年没读晓岚的文字了,这篇《滏阳之歌》再次让我领略了他的文字功底和叙述功力。文中所讲刘占坡故事,有些我不止一次听他讲过,唯刘占坡之死,我没有机会听他讲过。原来,刘占坡因癌症晚期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

今天的公号,我且借李晓岚的文字,和各位分享衡水一座高楼的崛起和一位企业家的陨落。

1995年出版的《衡水市志》这样记载刘占坡的业绩:

“1988年1月1日,滏阳大厦投入使用。这座大厦是孙洼乡滏阳实业总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兴建的,1985年3月破土动工,1988年3月竣工。十三层,楼高48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衡水市最高层建筑”。

“滏阳实业总公司隶属于孙洼乡,是一个综合性经济实体。拥有一砖厂、二砖厂、面粉厂、养貂厂、商业服务楼,建筑、运输十几个企业。”

“北戴河东山的滏阳楼,是公司于1983年开办的一个旅游服务业,它东临大海,北靠著名景点鸽子窝,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为公司积累资金逾百万。”

公司“全部职工1400多人。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55万元,实现总收入858万元,利税109.2万元,1988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明星企业。”

农民企业家刘占坡。逝者如斯,“农民企业家”这个称号也很少人提了。

……他在砖厂食堂吃饭从不讲究,早餐就是三碗大白粥最多加2个鸡蛋一个馒头一盘小咸菜。上天津北京办事都是零晨2点出发上午赶到,急急忙忙办完了事下午往回赶,晚上收集各部门工作进展,对第二天工作进行安排,完了已过凌晨,早5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见过占坡的人都知道,他从前是个农民,富足了,他还是个农民。

可是,这颗明星过早的陨落了。1992年新火车站正在建设之中,刘占坡在新火车站的中元大厦还没有竣工,他却一病不起。到北京一查,是胃癌晚期。

弥留之际,他要看看他的企业,儿女们只好拉着他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转,每到一个企业工人们都注目肃立,眼含热泪。来到滏阳大厦,他已上不了楼。在楼下,他久久注目着这座他用全部的心血和热忱构筑的结晶。孩子们几次催促他都摇摇头,那时他已说不出话来。也许他有好多话要说,但这些话只能在他心里。也许他什么话也没有,这座大厦已经把他全部的话语镌刻在了蔚蓝的天空。

离开滏阳大厦他就要到中元大厦去,这中间不过几百米的路程。突然狂风大作,风沙迷眼,遮天蔽日,大树连根拔起,一棵大树倒在了路中央,他们只好绕道而行。来到中元大厦。只见中元大厦北面和西面的铝合金亮窗被风刮的七扭八歪,他“哎呀”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了靠背上。2000年,腊月25日凌晨,刘占坡告别了人世,享年62岁。

关于“十三层”,晓岚也有精彩记述:

一九八三年,衡水老火车站。下了火车往东一溜小吃摊点,直到榕花街地道口,火车站往西不通。西南角是国营第一饭店,营业大厅大约就是三间房的个地方。除了焖饼就是馃子老豆腐,再往南就是衡水钢厂。西南角是长途汽车站(那时衡水还没有公共汽车),汽车站再往南有个二层小楼的新华旅馆,这就是衡水最繁华的去处。

别小看了这个地方,这可是衡水的脸面啊。于是,市政府决定把汽车站迁出,在这里搞一个门面工程,盖一座十层以上的高楼。

那时候,衡水最高的楼也不过三四层。这么大的工程,钱从哪里来?谁来干?于是市政府决定在整个衡水招标。公告一发,有二十三家企业报了名,临近竞标二十天自动溜了三家,临近竞标十五天又溜了十家,临近竞标五天又溜了两家,到了竞标这天只剩了刘占坡一家。

可是,盖怎样的一个大楼呢?……一天,他和副市长杨宏钧到秦皇岛办事,因为大雾司机路过天津时迷路了。只得在市内乱转。突然刘占坡让司机停车。在他们面前矗立着一座高楼,数了数十三层,仔细看是个三角形的楼,威武漂亮。和他梦里的楼一样。刘占波说:“就是它了,咱把它搬到衡水就行。”杨宏钧说:“我看行。”(一番神奇的巧合之后,他们拿到了建筑图纸)

滏阳大厦总投资510万,需钢材720吨,木材300立方米,水泥10000吨,砂石料18000吨。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行,乡镇企业不在计划经济之内,所需物资完全由市场调节,钢材调拨价900元一吨,市场调节价1900元一吨。水泥调拨价50元一吨,市场价90元一吨。如此说来滏阳大厦的实际造价是一千多万。1983年的一千万,那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他手底下只有100万。虽然他有的是砖,可是一块也用不上,大厦全是钢筋水泥。这就是刘占坡所面临的现实。

怎么办?先干起来再说。谁也不会相信,当河北省第四建筑公司八十米的吊车矗立在滏阳大厦建筑工地,各级领导参加滏阳大厦开工典礼的时候,盖大楼的资金、钢材、水泥这一切都还没有着落呢!这就是刘占坡的胆量,这就是刘占坡的办事风格。按他的话说,置兵于死地,不生就是死。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底,滏阳大厦十三层框架完工。在当时就像是一座巨塔矗立在衡水半空。可是,这时候,钱光料光。别的好说,建筑工人回家过年,人家等着要工钱。刘占坡又开始了他的跑钱之旅。一进腊月,他先去了北京,没有借到,又去了天津,扑了空,从天津直接去了山西太原。家里半个多月没见着刘占坡,一时谣言四起:“刘占坡死了。”“刘占坡在秦皇岛跳海了。”沸沸扬扬,越传越玄乎……

……一九八八年春,滏阳大厦竣工。历时四年,为了批手续批建材跑贷款光公章就盖了两千四百多枚,他专用跑短途的北京吉普,跑了二十多万公里,一辆丰田跑了六十万公里。终于,一座米黄色的十三层大楼矗立在红旗大街北端,站在楼顶整个衡水市尽收眼底,他是衡水的骄傲,是真正的地标性建筑。

开业那天,地委书记平义杰,行署专员张世英,市委书记市长各单位的领导以及凡为滏阳大厦出过力做过贡献的一共八十多人都来庆贺。刘占坡拉了十几桌,大家为刘占坡举杯,为衡水改革的成果举杯,为衡水出了这样的人物举杯。刘占坡挨桌敬酒,一人一杯,因为人太多,儿子刘迎春劝他,把酒换成矿泉水,刘占坡把眼一瞪:“我一辈子没糊弄过人。”那天,他一连喝了一百多杯白酒,还乐呵呵地把客人一个个地送走。

李晓岚善讲故事,刘占坡的故事他讲了很多年,但是两年前他竟然以那么长的篇幅又讲了一次,这多少让我惊讶。刘占坡的故事已经成为李晓岚生命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是1989年代衡水人的故事。我曾有幸成位那代衡水人激情燃烧岁月的目击者、见证者乃至参与者,可惜我记录下来的不多。

也许我会找到一种“编辑式”的弥补方式。

(0)

相关推荐

  • ​诗画 | 春醉高楼【刘永乐 | 文学看台2141】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胡洪侠|听王石讲复仇故事

    十五年前"滨海深圳"团队去科西嘉岛采风,同行者有王石.邓康延.梁二平.姜威.洪海等人,还有我.某日大家自由活动,我在岛上古巷子里乱转,迎面撞上王石. "吃点东西.&quo ...

  • 胡洪侠:2021年的第一缕思绪|图记

    胡洪侠:2021年的第一缕思绪|图记

  • 胡洪侠|衡水的故事不好讲

    深圳人未能免"俗",初次见面常常还是喜欢问"你是哪里人".其实,哪里人或从哪里来,现在还重要吗? 不过,这样的问题虽然经常偏离主题,却往往能够点燃话题.因此之故 ...

  • 胡洪侠| 日记是当年的“心情直播”

    翻箱倒柜两个回合,终于寻出1980年代我的几十本日记.1978年起,我每天写日记,一直坚持到1988年7月.之后因故就停了,持续十年的人生"现场记录"工程终告荒废.因数度搬家,曾经 ...

  • 胡洪侠|图记:衡水三塔

    匆匆衡水行过,几日走马观花,绵绵阴雨虽然扫了不少游兴,庆幸的是终能一一重访"衡水三塔".1980年代,我不止一次游览过衡水宝云塔.景州塔和故城的庆林寺塔了.之后数十年间,常常不经意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