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抓到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抓到落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问题设置的生活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与生活相联系,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
1.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我们都知道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是非常强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练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了解数学知识点的运用,学生也能够从数学练习中判断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不是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练习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教师的练习应该有基础练习和提升练习,基础练习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练习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综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师在制定练习的时候需要跟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一块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好,或者是学生可能不知道这类知识在题目中的运用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来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很多的课堂时间,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练习效果。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找出一些经典的题型,一道经典的题型中可能蕴含有多个数学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题型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不需要太多,但是需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能总给学生布置一些高难度的练习,这样会降低学生做练习的热情,教师也不能够总是给学生布置一些很简单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没有帮助的。
3.精选练习题
教师选择的练习题可以是和以往的知识联系比较紧的,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课前引导,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将练习题进行多种变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细节判断题,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题目,这样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依托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组织教学。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出示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到了,李奶奶家的孙子小军、小明、小兵都来了。李奶奶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子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军,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你们认为公平吗?小军和小明都大嚷不公平,只有小兵认为公平:因为他最小,理应分到最多。然后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李奶奶给三个孙子这样分月饼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被熟悉的生活情景牵引,快速进入学习探究之中,并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体系构建过程
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点。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连接、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贮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比如,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去观察、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不同含义:存折上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存入和取出的款数;温度计上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0°以上和以下的温度。然后引导学生实现对正负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小学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生活经验上的提炼和“再创造”,这个过程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悟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核心。教师要彻底改变“小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陈旧理念,敢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获取数学信息,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质疑和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
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置要生活化
教育学家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对情境是这样描述的:“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直观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很好地服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挑战性的情境。
它不仅仅指生活情景,孩子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故事、游戏、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等都可以是有价值的教学情景。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现实生活中、从课堂教学的即时生成中提炼创设适合学生探索、思考,易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情境。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又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课堂。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让学生死记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公式。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让学生根据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自己发现和理解算法。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到商店买球鞋,身上有123元,每双球鞋99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123-100+1的算式。又如:在讲完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我班同学家中拥有的电器情况,并填写统计表,自制统计图,做好后,分析一下发现了什么。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大部分小组统计的数字都是准确的。他们还从这次统计中积累了经验,如有个小组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小纸条,让他们写上自己家中所有的电器,这样就比一个个地问方便快捷得多。最后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都好了,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不足为奇,很多家庭已经有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了,而且有的家庭同种电器的拥有数量还不止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