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如何写出真正的“活脉”?
黄庭坚:书法,如何写出真正的“活脉”?
书法创作,在技术保障的前提之下,如何写活章法,是一大课题。“气韵”,既不是死板的技术,也不是任意而为。今天,我们来考察一下,黄庭坚的作品中,如何典型而巧妙的运用牵丝,展现出一种书法的“活脉”?
本号致力于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分享给各位书友。同时也欢迎各家公众号转载转发。但是,在转载时请注意:不要为了去掉本号logo而随意截图,因为我们选取例字,会格外注重笔画尾端的细节,这对于书友是很重要的笔法观察点。各家公号的编辑们或者可以辛苦一下,自己再选图配图不是更好嘛。
#4
章 法
字的配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字内点线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是点画的伸缩、穿插、避让、开合、轻重、虚实、大小等方面的综合构成,强调离合之势,在不对称中求平衡、求匀称;
另一种是字与字之间的配合。字与字间的配合,可视之为小章法,关键在呼应、顾盼以及气势的连贯流畅。而连贯流畅并不仅仅单靠牵丝引带来营造,还在于依靠各单字或字群之间的挪移、错落、轻重、大小对比等来构成内在的连贯感,此即“活脉”。
《诸上座》中这种“活脉”的特征表现得很突出,虽气势连绵,但与张旭、怀素草书相比,字与字间的牵丝引带并不太多,也就是说其字势的贯通、竖向的流动性主要不是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营造,而是通过字内与字外空间的避让与穿插 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形成了新奇的视觉效果,如下图示例,均形断意连,空间感非常独特。
不过,《诸上座》中的牵丝引带虽不及《自叙帖》中的突出显眼,但作为大草,牵丝引带在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的连接中仍有着特殊作用。因此,临写《诸上座》时,对其牵丝引带需有正确的认识,处理好牵丝引带与正文的关系。
牵丝引带有字内和字间之分,前者是单字内的线与线之间的连接,后者是字与字之间的连接,行草书讲求气势的连贯通畅,也即通常所说“贯气”,牵丝引带是构成“贯气”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牵丝引带虽能增加作品的通畅感,但牵丝引带毕竟只是附属点画,必须与正文的点画在轻重、迟疾、枯润等方面有所不同,形成明显的节奏变化。
牵丝引带与正文浑然不分,是行草书的大忌,偶一为之尚可接受,若通篇皆是,则作品格调必定不高。
牵丝引带是在行笔取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也是作品构成的一部分,因而在临写时,我们既要注重引带的质感与变化,又不可刻意,若刻意追求、临仿,则陷入做作之病。(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