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是描写人物形象与活动的传统中国画画科之一,因其劝诫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是了解和探究古人思想情趣、生活状态的重要史料。为推动人物画研究,故宫博物院从今年起举办4期“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系列展览。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系列特展两年间共分四期展出,包括今年5月到6月已展出的第一期“庙堂仪范”;正在展出的第二期“林下高隐”;第三期为“闺阁红粉”,预计2022年5-6月展出;第四期为“风俗百态”,预计2022年9-10月展出。此次展览分“避世高逸”“晏居幽兴”两个单元,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高士们的隐逸生活与精神内涵。展览的第一单元“避世高逸”中,描绘了高士们隐逸状态下的言行风度。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心怀家国,锐意进取之余,在政局板荡、仕途失意或朝代更替之际,往往崇尚隐逸思想,所谓“隐居以求其志,曲避以全其道”,他们被统称为“逸民”“幽人”“遗民”等。历代统治者对“隐逸”多采取礼敬、怀柔的政策,并将“官无废事,下无逸民”作为政治清明,才尽其用的象征。林下风雅所指的,就是拒绝入仕,避世高隐的逸民或是退身宦海,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轶事、雅趣。通常,画史上将描绘这类题材的作品称为“高士图”。
明人《渊明故事图》卷绢本 墨笔
以“白描法”分段画陶渊明自撰《五柳先生传》及唐李延寿《南史》卷七十五“陶潜传”所记述其事迹,但前后顺序与传文有异。据故宫对此画的描述,虽为明人托名元初赵孟頫(fǔ)之作,但构图取法有自,造型尚称古朴,唯嫌笔力孱弱。李唐《采薇图》卷所展现的“首阳高隐”故事。伯夷、叔齐在林泉间席地对语,粗服草履,面容清癯却目光坚毅,象征着中国文人的忠贞守节和隐逸精神。
南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清 任颐《洗耳图》
典出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拒绝尧帝于已,便以水洗耳。 此 作为“海上四任”中影响最大的画家任颐绝笔。
《洗耳图》 局部
石涛《人物故事图》卷,描述了石户农、披裘翁等典故。其中,披裘翁所代表的便是隐士道不拾遗、贫贱不移的个性品质。
清 石涛《人物故事图》 此图为“清初四僧”石涛二十三岁在庐山所作
《人物故事图》(局部)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此次展出戴进《商山四皓图》轴中,须眉皓白的老者或围坐弈棋、或采药归来。
明 戴进商山四皓图轴(局部)
明 沈颢《於陵仲子图》
此作典出皇甫谧《高士传》战国齐国於陵(今山东淄博、邹平一带)贵族陈仲子的长兄身居高官,但仲子认为不义之位不足取,遂避居楚国,自称“於陵仲子”其后他又拒绝楚王征辟,后隐居。
清 任颐《富春高隐图》
唐 陆矅(传)《六逸图》
人物刻画形貌古拙,主、仆间大小比例及复笔描画仍有早期人物画特点,是具一定艺术价值的古摹本。
明张翀《聘庞图》轴纸本 设色
此图画刘表礼聘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遭拒故事。图中刘表作拱手躬身,谦恭下士之态。躬耕垄亩的庞德公手拄锄头,神情淡然地倾听刘表之言,妻儿在整理秧苗。人物形象清俊,用笔劲率,略有“浙派”遗风。
北宋 李公麟(传)《竹林七贤图》卷(局部)
此卷以分段白描加题记的形式呈现“竹林七贤”豪迈不羁的风来,体现了世人对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的倾慕。虽为明人托名北宋李公麟作,但应临仿出于古本,显示出此题材在构图与技法上的经典范式与传承。
明 谢彬、诸升《竹林七贤图》轴(局部)绢本设色
画面由弈棋、题壁、步溪三组人物组成,虽名“竹林七贤”却与“西园雅集图”中某些情节吻合,说明这类以传达高尚人文思想为主旨的经典“高士图”在明清一些民间画师笔下,已衍变为名实未必相符的通俗人物画。
清 费丹旭《孙登长啸图》轴绢本 设色
“苏门鸾啸”故事,见《晋书·阮籍传》。阮籍到苏门山拜见隐士孙登,孙登默然以对,别后却以啸声相送,古人以此形容不问世事的志趣与襟怀。此作采用斜线对角构图,突出深奥曲回的意境。人物以略加顿挫的“兰叶描”写出,颇富古意。
清 费丹旭《郭文举故事图》轴(局部)绢本 设色
典出《晋书·郭文传》等文献。东晋郭文(字文举)幼有怀隐之志,父母去世后遂弃家高隐。此图画郭文举着葛巾、鹿裘,扶杖缓步于岩壑幽谷间,神态怡然自乐。
明 王仲玉 《陶渊明像》轴纸本 墨笔
作者隶书录陶渊明《归去来辞》全文,图中渊明面都丰满,细目长髯,半罩纱巾,鹿裘宽袍,执卷而行。延续了宋以来《渊明归去来图》的典型造型,在人物刻画及线描技法上仍有元人余韵。王仲玉是洪武时期画院画家,存世作品极少,此其人物画精品。
明李士达《虎溪三笑图》扇页金笺本 墨笔
画作为东晋时期庐山僧慧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三人于虎溪旁大笑而别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崇尚淡泊的思想与脱略行迹的风范。万历时的李士达擅画变形人物,以圆润的面部、身体外形为特色,具有程式化的特点。画册逐开呈现陶渊明《归去来辞》辞意,是较常见的表现其事迹的图绘样式。各图用水墨小写意画法,笔简神全,体现了渊明淡泊逃名、优游林下的风度。各图山水、田园背景亦以意笔写出,突出了文辞意境与主人公的精神气质。
清 华岳《李谧秋林读书图》轴(局部)纸本 设色
此画《魏书·逸士列传》所载北魏藏书家李谧不就征辟,隐居校书故事。“扬州画派”名家华畅汲取了明末陈洪绶人物画造型夸张,线描用笔沉厚的风格,传神地刻画了李谧志守冲素,手不释卷的儒隐之操。
明崔子忠 《李白藏云图》轴 (局部)绢本 设色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地肺山时,搜集浓云带回居所,散之卧内,得以“日饮清泉卧白云”。图中所绘即李白携仆收集云雾的情景。人物造型古朴,设色轻妍,风格细润,有宋人遗韵。崔子忠画作传世极罕,此其代表作。
明丁云鹏乌《玉川煮茶图》轴(局部)纸本 设色
此图已基本脱离韩愈对卢仝形象和生活环境的记述,卢仝由清癯寒素的文士一变而为浓眉丰鬓、体态丰腴、拥有精美园林的主人公。显示出此题材至明末被通俗化的特点。作品线描圆柔灵动,设色古艳,富于装饰趣味。
明 杜堇《邵雍像》轴(纸本)纸本 墨笔
邵雍事迹见《宋史》等文献。邵雍数次拒绝朝廷征辟,隐居洛阳,清贫自持,讲学育人,被视为道德纯粹,学养高深的处士。此图白描绘邵雍着葛巾、执羽扇而行,丰髯秀目,形神萧散,风度翩翩。线条柔中带刚,简括准确。
清 萧晨 《林逋探梅图》轴(局部)绢本 设色
北宋诗人林逋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故事千古流传,见于欧阳修《归田录》及沈括《梦溪笔谈》等记载。图中林逋于梅下携杖伫立,风度俊朗闲雅。线描尖劲爽利,布景幽绝,突出了人物遗世独立的品格。
明 郝敬 《隐居图》轴纸本 墨笔
明清文人多因宦途坎坷而归里隐居。这种“隐”并非如伯夷、叔齐般终老岩壑,而是在城郭筑园而居,学者郝敬即属这类。此图师法元末王蒙繁密深邃的构图与笔墨,反映了作者对前贤隐逸的憧憬与向往。
明 仇英《松林六逸图》页(局部) 绢本 设色
李白流寓山东时,与孔巢父、韩沔(音免)、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位名士志趣相投,六人隐居于徂徕山之白鹤湾畔,诗歌往还,世称“竹溪六逸”。此为“明四家”中仇英借题发挥之作,人物形象儒雅,笔墨工谨精微,教色妍柔浓丽。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卷(局部)绢本 设色 图/故宫官微伯牙鼓琴,高山流水,向来是历代画家表现知音相契、相惜的画题。元代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卷中,伯牙专注弹琴,子期屏气凝神,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卷(局部)绢本 设色
此图画伯牙、子期知音相契故事。人物形象清俊儒雅,眉目传神,服饰颇具唐风古韵。画面构思简洁巧妙,线描刚柔兼济,如行云流水,婉转流畅。作品体现了高妙的艺术水平和文人意趣,是元代人物画杰作。而在展览的第二单元“晏居幽兴”中,文人们建园幽居,通过著书立说、文会雅集、调琴吟月、莳花品茗、鉴古赏画等活动,怡悦性情。
明 黄宸《曲水流觞图》卷纸本 墨笔
画东香永和九年(353)名士,书法家王表之邀约好友在会箱(今绍兴)的兰亭举行雅集的故事。'修疾'是般周以来农历三月初三民众到水边洗涤沐浴,消灾析稿的习俗。“兰亭修禊”是中国山水和人物品家体现文人生活成书法传统的经典画题。
五代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局部)
画卷描绘了唐代开元年间,王昌龄任江宁(今属江苏南京)县丞时,筑琉璃堂、办诗会的场景。所绘有源于宋代名士故事,如苏东坡玩砚、周敦颐爱莲,亦有描绘文人生活雅趣乐事的品茶、养兰等。王树毂作为清初自成一格的人物画名家,作品多表现名流雅士的精神特质与生活情态,刻画精谨而不流俗。作者并未依文献所记,描绘白居易在洛阳家中亭榭之间文会的场景,而是将“九老”置于景色幽谧,巨石嶙峋,长松茂郁的山水间,人物分为观瀑、赏画、山行、抚琴四组,画法类吴伟粗笔风格,勾写峻利,笔墨酣畅,唯人物“开相”略嫌平俗、雷同。
明人 《西园雅集图》通景屏 (局部) 绢本 设色
故事见《西园雅集图记》,此文乃南宋人出于仰慕王诜、苏轼等人之名流风雅,托米芾之名杜撰。文中讲述了北宋英宗驸马王诜(约1048-1104)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晁补之、张来、秦观、刘泾、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等十六位文学家、书画家游园雅集的故事。虽“西园”之名以及此次雅集的故事皆属虚构,但“西园雅集”成为表现文人高雅生活情趣的绘画母题被延续至今。
宋人 《南唐文会图》页(局部)绢本 设色
此图选自清宫旧藏《四朝选藻》册,旧题为《赵昌南唐文会》。按画面呈现却应是“西园雅集”中苏东坡“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这一情节。画法亦与赵昌无关,树石有“李、郭山水”遗风,人物则受到南宋“院体”画风的影响。
明 杜堇 《东坡题竹图》轴(局部)绢本 设色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胸襟旷达,性情豪放,生平爱竹,其著名的咏竹诗句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乃明代中期杰出的人物画家杜堇所作,画苏轼在竹上挥毫题诗的情景。画法工写结合,予人以朴素无华而凝重沉稳之感。在旧传为徽宗作的《听琴图》轴中,我们可见宋徽宗调琴赏乐的情景。
北宋 赵佶(传)听琴图轴(局部)
此图传为宋徽宗赵佶画,实乃其御题画院画家作品。布景清幽安和,苍松垂萝下,居中抚琴者即赵信。人物形象端庄,情态刻画精雅入微,神采若生。线条以“铁线描”为主,细腻匀整,设色精妍,是北宋工笔重彩人物画代表作。
北宋李公麟(传)《龙眠山庄图》卷纸本 墨笔
画家李公麟在元符三年(1100)因病致仕,归隐龙眠山庄。一年后再度入仕,作《山庄图》,描绘其与好友游赏其间的各种活动。苏轼曾为之作记,苏辙作题画诗二十首,详述各处景致与画趣。李氏手笔今已无存,此卷与台北故宫本皆明人依二苏诗文而为之。在“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中,还可以看到这些文人高士的风雅瞬间~
南宋 竹林拨阮图页 图/故宫官微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局部)
明 张风渊明嗅菊图轴 图/故宫官微
清 禹之鼎右军题扇图轴(局部) 图/故宫官微
士人们以逍遥放达的人生观,啸傲山林,诗酒流连。以他们为主角的“高士画”,也充分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至今沿袭不绝。展览信息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
展期:2021年9月1日-10月31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PS:参观展览需要单独预约,请做好个人防护
艺术,一切皆有可能
Art, everything i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