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最怕违规,但是这三种情况下,必须主动犯错!
通常而言,官场最忌讳的就是犯规,这样明面上的错误,难以免除惩戒。但是如果有下面三种情况必须违规,必须主动寻求处分!
【出处】《旧唐书》第155卷 穆宁传
【原文】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 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赐金紫。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 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 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仗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 集尉。大历四年,起授监察御史,领转运留后事于淄青。间一年,改检校司封郎中、 兼侍御史,领转运留后事于江西。明年,拜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理有善政。
【译文】广德(763~764)初,加授库部郎中。这时黄河运输不通,水运从汉水、沔水转由商山抵达京师。朝廷选派镇守夏口的官员,诏命穆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赐佩金鱼袋服紫衣。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赃暴虐不奉公守法,设置军防哨卡向商贾收税,又纵容兵士抢掠,以致路上几乎行人断绝。而一旦与穆宁隔淮水理政,畏惧穆宁的威名,便停止了这种盗寇的行径。沔州别驾薛彦伟违犯圣旨获罪,穆宁施以杖刑致其身亡,因而获罪贬为虔州司马,再贬为昭州平集县尉。大历四年(769),重新提升做监察御使,掌管淄青转运留后事。隔了一年,改任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掌管江西转运留后事。次年,官拜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颇有政绩。
【解析】
1、摆脱困局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纵容士兵劫掠,而又和穆宁一河之隔。一介军阀真害怕,这个搞税收的转运使?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忠诚之所以暂时约束士兵,也是在等待反击的机会。所以,穆宁面对一群乱兵,内心也是恐惧的。刚刚被提拔过来,如何能够顺利的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还不被皇帝误解为自己无能呢?于是,借机打死忤逆圣旨的沔州别驾薛彦伟。主动犯错,于是,被调离是非之地。顺利摆脱困境。还有就是摆脱这个运粮的工作难题。做官,安全第一。
2、划清界限
穆宁作为主管,而下属沔州别驾薛彦伟违犯圣旨获罪。面对这样的,严重违背权力心思的下属,作为主管的领导难辞其责。这不仅仅是管理责任,而且还可能被皇帝认为,是受到穆宁的指使而违背圣旨的。如果有这种想法,穆宁就是有嘴也说不清楚了。即使皇帝不这么想,穆宁的对手也会引导皇帝从这方面想。所以,穆宁并没就按照规定,交由司法部门去处罚薛彦伟,而是自己把他直接打死,从而和他划清政治界限。穆宁让自己顺利摆脱了,下属的政治错误带来的牵连。
3、表达忠诚
抛开所有的阴暗背景,就单纯的看薛彦伟违背圣旨这件事如何处理。事务性错误,按规定处理即可。品德行错误,按关系远近,可大可小。而权力性错误怎么办?这其实是给穆宁提出的管理难题。按规定处罚力度太小,必须加大处罚,才能体现出自己对领导的尊重。所以,尽管知道自己会被处分,也要维护皇帝权力。果不其然,尽管穆宁维护权力,而受到处分,但是皇帝内心却认为穆宁的忠诚,所以等风头过去之后,立即就启用了穆宁给了更高的位置,更大的权力。
上述的三种情况,有一点,都要技术性犯规,而穆宁是三合一的状况,所以,打死薛彦伟成了唯一的选择。如果我们更加阴暗一点的去想,薛彦伟到底是不是真的违背圣旨,谁给他违背圣旨的勇气?是不是穆宁为了自己远离是非之地,故意栽赃陷害呢,反正人是被打死了,死无对证。如果是这样,这更是一个阴暗大局。另外,对于李忠臣为什么暂时停止了劫掠呢,还有可能就是,因为之前抢的太厉害了,行人都断绝了,没人了,也就没抢了,主动停止。好像弄得是怕穆宁一样。这个和刘备在徐州写信让曹操退兵一样。不是刘备的面子有多大,这封信写的有多好,只是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后方,曹操不得不撤军,曹操卖了顺水人情给刘备而已。我们多方解决,不是思维混乱,而是读历史,不在于得出一个固定结论,是要寻求里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