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菊淡,亦如菊香


如菊淡,亦如菊香

——胡安顺先生《菊香斋诗文钞》读后
文/张文利

《菊香斋诗文钞》(以下简称《诗文钞》,引用作品仅随文标注页码)是胡安顺先生的新著,2021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收到胡老师的赠书,沐手捧读,只觉津津有味,不忍释卷。

胡老师是我的大学授课业师。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读大学本科,入学不久,领到厚厚的两大册《古代汉语》教材,尚未开课,畏难情绪已经在同学中蔓延。但几次课下来,大家欣喜地发现,这门课原来没有想象中那样难对付,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胡老师授课深入浅出,把枯燥的古代汉语知识融进生动优美的古文经典作品和具体例证中,课堂充满乐趣,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门被我们想当然视为拦路虎的课程,竟然成了大家最喜欢的课之一。

当年胡老师课堂上留给我们的印象,就像眼前这本新著给我的感受一样,借用胡老师的书名,就是如菊淡,亦如菊香。

胡老师此著,按照体裁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诗词对联”包括古体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对联、杂歌对语;中编包括赋铭、传记、祭文碑文、论说、下编为“诗文简论”,包括《律诗格律概论》《律诗的章法和意境》《文言文写作漫谈》三篇谈创作的文章。单看标目,即可知老师于古诗文创作体式涉猎之广泛多样,于古诗文创作理论体会之精微深刻。这里,我不揣浅陋,谈谈拜读老师新著的点滴感受。

首先,《诗文钞》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悉心观察与忠实记录。胡老师在大学主讲《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对于古体诗词韵文的创作娴熟于心,他把专业特长融进生活,用古体韵文记录、表现日常生活。亲朋师友的婚丧嫁娶、乔迁新居、职务升迁,大自然的春秋代序、花开花落、风云雨露等,都在老师笔下得到描绘。近些年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古城西安是雾霾比较严重的地区,胡老师笔下多有记述。作于2017年1月5日的《雾霾有感》其一曰:“众鸟高飞尽,白云去不还。相看两不见,因是雾霾天。”(24页)巧妙借用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诗思,写雾霾造成的视野昏茫的景象。庚子年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一度造成封校封城,全民禁足。胡老师有《一剪梅·庚子初春》词云:“二月风轻鸟乱鸣,杨柳萌芽,野草回青。终南遥望晓烟轻,山寺依稀,隐约群峰。  举国惶惶闹疫情,一处新增,百处心惊。萧条春日几何曾,人尽蜗居,谢绝亲朋。”(118页)词中“一处新增,百处心惊”,生动反映了疫情期间新增病例带给人们的普遍恐慌不安的现实。而“人尽蜗居,谢绝亲朋”正是身处疫情中的每一个人的切身体验。词作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自我生活的记录,是《诗文钞》的主要内容之一。《诗文钞》收录的作品,最早的是作于1967年8月1日的《归来歌》(14页),根据“作者附记”可知,胡老师写作此诗时,还只是一名高一学生,利用暑假,由求学之地乘火车回陕西省亲。诗中“思乡每日数归期”“秦岭呼啸归来矣”的句子,抒发游子的思乡念亲,词句或许稚嫩,但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胡老师近年的居所毗邻曲江,曲江漫步大约是老师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诗文钞》里,有多首写曲江的作品。曲江的春夏秋冬,在老师笔下几乎都得到描绘。如作于2012年4月初的《曲江春晓》七绝云:“春到曲江千树花,长堤十里尽烟霞。今年更比往年好,香伴东风入万家。”(67页)读这样轻盈愉快的诗作,令人不由得联想起唐代诗人韩愈的那首《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自二十二舍人》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老师的诗,仿佛是对韩愈当年呼唤友人曲江游春的应答,一呼一应,穿越千年时空,尽现曲江春景的魅力。

其次,《诗文钞》呈露出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说:“情者,文之经。”又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亦云:“诗者,吟咏情性也。”《诗文钞》充分展示了作者丰沛细腻的内心情感。2019年3月22日,老师作《童年》诗,其中有“食堂粥少腹常空”一句,回忆他在人民公社吃大食堂时期的童年经历。次日又作一首《忆吃大食堂》,诗后半段云:“照影清汤比水鉴,如柴瘦骨少人形。犬吠村头谁又去,哭声一夜到天明。”余生也晚,很幸运没有经历过大饥荒的苦难,但从父辈口里,对那个时代仍然建立起惨痛的印象。胡老师以亲历者的身份,描述时代的悲惨记忆,撼动人心。诗后附有孙民随、李晓刚、刘炜评、魏义友等长安诗人的唱和之作,可知这两首诗在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中所引起的情感共振。

上世纪最后几年,对于我的母校陕西师大中文系来说,是个令人哀伤的黯淡时段,多位德高望重、渊博儒雅的老先生先后离世。对高海夫、郭子直、黎风、赵克诚、高元白等前辈学者的不幸逝世,胡老师都作有挽诗、挽联以示悼念。其中《怀高海夫先生》诗云:“河东自古出贤人,夫子才情堪与群。一席五车千座叹,十书八斗四乡闻。文追子厚珠鸣玉,道法昌黎松薄云。天不假年名未灭,从今代代诵空文。”(1997年1月作,32页)高海夫先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唐宋文学,尤其于柳宗元、韩愈的研究建树蜚声海内。先生学识渊雅,待人温厚,学问人品倍受人敬仰,然天不假年,未及古稀竟患疾辞世,令人痛心扼腕。胡老师缅怀业师的这首诗,对先生的学问、品德、人格魅力做了高度评价。诗作刊载于1997年4月1日的《西安晚报》副刊,当年我就捧读再三,并且剪辑留作纪念。今日于《诗文钞》中重读此诗,导师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禁不住泪潸潸而心戚戚。

再次,《诗文钞》体现了胡老师在旧体诗文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南宋姜夔称赞诗人杨万里说:“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日常生活对于胡老师而言,亦处处是诗材,寻常小事都能触发他的诗思。一次由于担任正处级岗位竞聘的评委,遂偶感为诗云:“座上客常满,庭中桃李繁。有书敢斗富,无病胜当官。”(23页)此诗看似平和,寥寥数语,而意蕴深厚,所表现的情操和哲理不言而喻。当年,母校老师们的住房条件较差,包括胡老师在内的很多年轻教师,大多住在简陋的筒子楼,楼道做饭,卫生间公用,条件艰苦。故当终于分得两居室的住房时,老师难掩心中的感慨和喜悦,作《小园赋》以记之。两居室位于一层,对于住户来说,楼层很不理想。但胡老师却能因地制宜,于房前空地种植秋菊、绿竹、紫藤、月季、冬青等,并立石案,搭葡萄架,建成了“菊香园”。其《小园赋》铺写小园之得来和修建过程,表现园中休憩的乐趣,抒发拥有小园的快意心情。文中说:“吾园固小,然佳木修竹美石名花之所为备,天宝物华尽在乎此,上可得日月之光,下可取地气之灵;且十步之内,唯吾独居,唯吾独尊,悦目赏心,此乐何及?”(156页)其情趣之高雅、心境之恬逸,物欲之淡泊,溢出纸面,令人感佩景仰。《曾因酒醉鞭名马——旧体诗与中国酒文化》一文,系为2019年6月7日在西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长安诗词大会高端论坛而撰。全文用文言文写成,借鉴汉赋手法,设想有酒博士和诗博士,通过二位的论辩,充分展示中国传统诗文化和酒文化的魅力。文章引经据典,骈散结合,洋洋洒洒,达三千多言。那天的高端论坛,与胡老师同台讲演的,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金牌点评嘉宾,有教育部特聘,有一向以口才称雄的大腕。胡老师一反其他几位讲演者的绘声绘色,用略带陕南方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把这篇文言文读了一遍。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老师这种太过朴实无华的讲演能否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但事实是,全场听众鸦雀无声,听得十分认真,大家都被文章精彩多姿的内容所吸引,被胡老师本色真诚的朗读所打动。现在于《诗文钞》中重读此文,再次品味这篇精妙之文,仍然忍不住拍案叫绝,击节叹赏。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文应当会成为吟咏传统诗酒文化的妙文佳作而流传后世。

最后,《诗文钞》展示了胡老师在古体韵文创作上的新探索。《诗文钞》收有几首标题为“续貂体”的诗。笔者以教授古典文学为业,对“续貂”一词并不陌生,然诗歌创作上的“续貂体”,则似乎不曾经见。兹举老师两首如下:

续王维《鹿寨》:寂寂空山不见人,日暮但闻人语响。晚霞返景入深林,余辉复照青苔上。(第18页)

续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贩夫呼贱卖,守吏赴华筵。茅舍愁长夜,薄衾入梦难。(第22页)

从上举作品可知,“续貂体”就是在古人成作的基础上,增添若干字词而形成新作,新作与前人旧作因此具有密切的关联,其意境或比旧作具体,可能因此而狭窄化,但也可能会有所扩展。“续貂体”创作手法的成与败尚需时间检验,但胡老师的积极探索精神,却是令人佩服的。众所周知,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辉煌的顶峰。宋代文人极盛难继,故在唐诗之后,多方探求新的创作手法,以求推陈出新,自具面貌。集句体、独木桥体、櫽括体等的诗歌作品在宋代较为集中涌现,与宋人的开拓创新意识有关。胡老师的“续貂体”或也能为诗坛增添一种新的体式。宋人可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并因此形成宋诗不同于唐诗的新面貌新气象,胡曰今人不能乎?并且,这种手法作为学习律体诗的平仄对仗的练笔之用,也是很好的创意。

大学毕业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我仍然清晰记得胡老师当年课堂上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授课情形。老师讲课不算激情澎湃,却如涓涓细流,无声滋润着学子求知的心田,催生出我们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敬畏与热爱。老师把自己的旧体诗文选集命名为《菊香斋诗文钞》,缘于其居室名为“菊香斋”。室名如其人。胡老师给我们的印象就像九月的秋菊,清香淡雅,自具风标。今读其作品,则亦如其人矣。

衷心祝愿淡雅如菊的胡老师生命之树长青,学术之树长青,诗词创作之树长青。

2021年6月2日

(作者简介:张文利,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唐宋词学、宋代文学、理学与文学,著作有《魏了翁文学研究》《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苏轼在关中》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