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江城问茶
人生如梦、苦辣酸咸、时光流转、漫漫游途。我每每在书房感怀数十年采写生涯,记述华夏大地生动风貌,便不忘泡一杯喜爱的绿茶,伴随缕缕升扬的清馨,节奏匀称的键盘敲击声,从曙色未开持续到日上三竿。
如此也好理解——无论是深山殿阁还是古城街巷,无论是一江绿水还是林海竹庐……倘若没有茶香陪伴,便失去一角意趣。
岂能忘,2013年即将进入酷暑的时段,我受邀赴湖北武汉,采写第八届木兰旅游文化节亮点。该地区清凉寨的“茶文化周”很值得留恋——不仅为人们带来入长夏的清爽之感,还让人们体味了一番“静美文化”享受。君不见,近万名游客流动在木兰清凉寨风景区,有的游客坐在茶轩欣赏古筝名曲《渔歌唱晚》;有的游客观赏茶艺学校的学生表演茶艺;有的游客在茶农指导下哼着茶歌采茶;有的人索性到制茶车间,与茶工一道炒制新茶,然后以每包20元的价格购买。事实证明——“茶文化游”带火了清凉寨”。
为了寻根溯源,我走入清凉寨,入户多家深入访问。获知这片风景区位于黄陂区蔡店乡刘家山村。村里有上百亩优质云雾茶。昔日由于欠缺推销力度,这些茶叶一直卖不出好价格。为了增强景区文化特色,清凉寨请来专业炒茶师和茶艺表演队,利用“五一黄金周”举办茶文化周。慕名前来的游客,除了在名茶基地现采、现炒、现场品尝外,还参加猜灯谜和学习茶艺知识等活动。结果,木兰生态旅游项目每日吸引了数万人,成为武汉远城区最热的线路,茶文化表演也使茶农的脸上绽开了花。
那年,为了采写“茶文化游”深度报道,我从湖北直奔江西婺源。遗憾的是,那里的茶文化节刚刚落下帷幕。幸运的是,婺源一位精通茶艺的史学家热情陪同我了解婺源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在广袤茶田,在知名茶楼,我被震撼人心的茶史所吸引。
原来,世界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在列举中国名茶产地时曾明确点出:“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宋史·食货志》里,将婺源茶列为全国“八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婺源茶不仅成为贡品,而且进入国际市场,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
随着我杯中茶色由深变淡,伴随古街茶楼的乐曲向清婉空灵演进,一连串壮美数字徐徐入耳,让我感知,婺源茶不仅有强势文化支撑,还有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人口仅33万人的婺源县,仅茶田就有14万亩,可采茶园达13万亩。在尚未大力开发旅游业的2001年之前,婺源茶主要是外销。2001年,全县茶叶销售额仅为8000余万元。2001年,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婺源茶被广大游客看好,茶文化也随之广为播扬,在“发展茶叶兴旅游,旅游兴旺促茶叶”的格局下,“婺绿”等有机茶,渐渐成为“建设绿色婺源”的支柱产业。2002年,该县茶叶销售额一举突破千万元,2006年,茶叶销售额高达30800万元。“茶叶和旅游联姻,文化与市场互动,茶农富了,游客笑了”。婺源街头老字号茶店的一位经理,以此言论,阐述茶乡的变化。
那次,我在婺源旅游部门领导大力推荐下,来到林生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欣然看到,从远方赶来,入婺源看明清古街和山光水色的游人陆续走进茶田,向技术人员和茶农咨询茶史、茶艺知识以及采茶、炒茶方面的知识。为此,当地农科部门,加紧对茶农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及采、制方面的技术培训,使茶农不仅熟练掌握培植、炒制优质茶的要领,还掌握了科技知识和茶文化。
与郊野的林生茶基地相比,位于婺源闹市的“茶博府”则偏重于传统茶文化的展示。以茶产业开发为主、集生产、销售、科研、文化服务、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为一体。茶博府负责人对此作精辟介绍——茶博府重头戏,就是“茶情展示”。这座茶博府除了茶楼、茶叶品种观光园、茶博馆、茶亭、观光台、茶艺表演厅、茶食展示场所,还在徽派建筑内设有茶文化氛围浓郁的琴棋书画室、旅游购物商场、茶文化咨询台以及用“药茶”进行足疗的足浴城……我在观览时看到,有的游客观看完茶艺表演后,或欣赏百年茶树的风采;或隔窗参观百年以来制茶、称茶、贩茶的设备及工具。一位从浙江衢州来的游客向兴奋地表示,这里展示茶文化,让人感到不仅内容丰富、新颖别致,而且没有“看茶须买茶”的那种不适感。因为,很多茶文化展示都是免费的,只要你走进来,不管消费与否,都能享受优质服务,能体味到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亭台楼阁、柔婉曲调、茶香醉人的古徽州文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品茶大家向我袒露观后感。他认为,而今,中国旅游城市的茶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表现其独到的魅力。但有一点,应引起经营者的注意,就是“利”和“义”的关系如何处理。有些大城市的茶馆、茶庄,虽然以“茶文化”的名义招徕客人,比如茶艺表演、曲艺表演、炒茶表演等,但卖茶的目的首当其冲、显而易见。程序凸显急功近利的“茶文化”演示,使很多没打算买茶的人不敢停留。这样的“茶文化”场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说完,引我继续深入探访。我看到,由于茶博府环境优雅、待人宽厚、艺术演示精致,相当一部分前来欣赏茶文化展示的人,尽管没把买茶作为初始目的,体验之余,大部分都成了消费者。由此可见,茶文化,既要注重时效性与赢利模式,更要注重传播性和欣赏性。
岁月如梭。转瞬10余年过去了。我也由如日中天变为一襟晚照。好在品茶习惯依然,往事值得品味。我坚信,武汉、婺源的茶文化之旅,定会较当年更上一层楼。
展读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