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谊 || 理发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112)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理发》

作者|郑谊(江苏盱眙)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理发”二字,是从家住城里的表哥嘴里说出的,表哥有一次过年来我们乡下玩,在知道和我家隔了两个门的是一户“剃头匠”才说的。以至于我们认为“理发”是贬义词呢!遇到和“剃头匠”的儿子玩恼了时,就喊“理发家的,理发家的”!后来才知道,“理发”是帮“剃头匠”正名的,城里剃头店多挂这样的招牌。

  那时的农村,每个庄户上都有一个“剃头匠”。何况我们那个村庄是老街,鼎盛时期还逢过集市。老街有一户孙姓 “剃头匠”,也是那时候从外乡逃荒过来,凭着一门“剃头”手艺落脚于这个老街。后来有好事者帮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好像女方也不是我们当地的。这些我都是听奶奶说的,从后来他家亲友走动的圈子可以看出。

  我们那个老街有二百多号人口,孙姓“剃头匠”家相对集中,就属于公共场所,是大人孩子常去玩的地方,还因“剃头匠”的儿子和我是发小。“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家财万贯,不如日进分文”!这些,都是对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而言的,其中不乏有看家守舍,安分守己的羡慕之意。这不,还有更针对性的顺口溜:“嫁给当兵会打仗,嫁给干部会下放,不如嫁给剃头匠”。我们剃头是不给钱的,其实也没有钱,一年到头时,每家给一些分红来的口粮就算了结了。

  “剃头匠”,最忙碌的时节就是每年进入腊月半,人人都会抛一句,或许是对一年到头的愿景所自嘲:“有钱没钱,剃个头过年”!最忙的一天,那是每年春天的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留有“一撮胎毛”的六岁孩子,要在那天“剃红头”。 “左一刀右一刀,姑姑舅舅掏红包……”“剃头匠”在唱喜声中挣来包包彤红。往往,那一天一个“剃头匠”要跑三、四家呢!

  那时的剃头没有发型一说,老少一个头型。手工的剃头推子上散发着煤油的味道,嘎吱嘎吱地在头上盘旋。中年人在剃了头之后,还要用剃刀“修面”。有一些老年人更多了一项“掏耳”,掏耳工具多是用竹筒子装的竹制品。

  后来跟父亲到小镇上居住,理发时,总跟在父亲的身后走进一家程姓的理发店。程家理发室的对联是用油漆写在大门的两边:“用人间顶上功夫,做天下头等大事”。听父亲说过是许先生所为。许先生名学骧,是小镇上知名的书法家,他和父亲是不是同学我还没问过,但肯定是文友,相处甚欢,遇到一起总谈书法的字体和笔锋什么的。

  每次,父亲都让我先理,理过让我就坐在靠墙的长条椅子上等他。我呢,则百无聊赖地“观赏”程师傅为父亲理发的每一个动作。大人理发都要“修面”的,父亲是络腮胡子,面积大而浓密。理完头发,程师傅就扳动木椅子的机关,作躺椅。然后把热毛巾敷在父亲的面部,只留了鼻子呼吸。在连续替换两条热毛巾后,便用蘸满皂沫的刷子在散发热气的脸上涂抹。剃刀在父亲的面部上下翻飞,似乎每个角落都到,包括眼眉间、鼻槽、耳庞……

  理完发的父亲,总会用手在修过的脸上摸上一通,然后会意地一笑,情形是对程师傅的手艺比较满意。其实,程师傅是有故事的人。不仅会理发,还会玩魔术,能从嘴里抽出无数根不间断的彩带来,这是在遇到镇上排演文艺节目时,程师傅最拿手的绝活。另外,他还会帮人接骨,比如下巴脱落,臂膀脱臼,到了程师傅这儿总能接好,还不用吃药。对于脱臼复位,他是不收费的,给个两包烟就行。遗憾的是,子承父业的小程在老程师傅去世后,不安旧业,背起行囊去苏南打工了。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每次理发,都走进农贸市场里的一个韩姓理发店。农贸市场里有几家理发店,而我走进韩师傅的理发店,不仅因为他的手艺好,还因为韩师傅是位有腿部残疾的人。众多的理发师傅,我更倾向于他。“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不,镇政府大院的头头脑脑也都逐渐成为他的座上客。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韩师傅淡出了我的视线,令我惆怅然了一段时日。

  大街上的“理发”已被“美发中心”、“美容发廊”所替代,店主多为帅男靓女,装扮的也是花枝招展,极具时代气息。经营范围也随之多了起来,利于健康的是剪发、洗发;追求唯美的是焗油、烫发、做发、染发……但真正会“修面”的不多,我也因此吃过闭门羹。

  “飞发走丝”不同凡响,这家“美发店”入住我们小区有两年了。蒋姓夫妻经营,礼貌待客,迎来送往,乐业敬业。可以根据脸型定发型,能胜任不同年龄段的“客人”的需求。看过从他店里走出的有娃娃留的“酷”“帅”头、青年人的“风尚”头、美女们的“秀发飘飘”……

  其实,理发已经成为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就是外表的自新,后来的“修面”才是内在的愉悦,也是理发师的基本功。任热毛巾敷满脸庞,氤氲的雾气扩张着面部的肌肤,在蒋师傅娴熟的剃刀下,逆向起刀,刀起须落。随着“嚓嚓”声响也带来了面部“酥酥”的感觉。我也喜欢理完发后,像父亲那样用手一摸,滑滑的自信。真是应了那副理发店的对联:“进店来乌云秀气,出门去白面书生”!

作者简介

  郑谊(微信昵称:草色入帘青),笔名:书带草。江苏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地方一所乡镇中学。

  平时喜爱文学,偶有文学作品刊登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淮安日报》、《滁州日报》、《淮海晚报》等省市县报刊,并在各级各类举办的文学征文中获得奖次。

关于评奖

  2016年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