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丨鏊子
作者:小江米
小时候
在村里
最爱妈妈做的煎饼
色泽金黄
口味酥软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而制作煎饼的工具
是一个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黑色的鏊子
沉甸甸的
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煤灰
这个笨重的家伙
在山西很多农村
奉献着自己
火烧火燎的“锅”生
走在乡村狭窄的路上
不时会有面饼的香味
扑鼻而来
那定是鏊子上的煎饼
发出的讯息
给归乡的人们
呈上记忆
……
鏊子,顾名思义,是形同大龟而来,大鳌而得名,中高边低。鏊子是一种从远古相传至今的食工具,生产饼类,史称(鏊饼)煎饼,又称烙饼、烙馍等。最先的鏊子是拿石头制成的,之后才用铁铸。平面圆形,中心稍凸。三根腿,在底下烧柴,烙厚簿煎饼等。
鏊子的史料记载
从原始的石鏊(远古)
陶鏊(原始部落)
青铜鏊(夏商周)
铁鏊(延续到近代)
煎饼机器
再到现代人们用的电饼铛
可谓是一部
完整的
饼铛的发展史
……
清代蒲松龄写有《煎饼赋》:“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
小时候
妈妈经常做的早饭就是煎饼
用小米稀饭加少许玉米面拌起来
里面加点糖、碱面、鸡蛋
然后搅匀
等鏊子在火上预热几分钟后
擦点油
将拌好的糊糊摊在鏊子上
用盖子盖好
等熟了后翻一下
再等几分钟
香甜可口的煎饼就出锅了
口味与卖相
与现在市面上的煎饼大不相同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