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在太极拳走架过程的体验
走架过程,耳根对外面一切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但心无留意、无挂碍,此时心保持空灵状态。丹田是全身气机整合的地方,气机松沉至照海穴,是为了借地面的反弹力更好地推动丹田气机而鼓荡运化。
在走架过程中,体验觉受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多留意观照脚下劲道的发生
以搂膝拗步为例,前脚后跟蹬地对撞发生明劲道在腰眼处生发的力偶(物理学名词,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对力),产生了缓冲力,推动腰胯的转化,同时出现对拉劲。如松沉到位,脊背的气机会充满。胸和手臂呈抱球状,腋下横向撑展开并松空松沉,气机自然松沉至丹田和脊背命门。
松沉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气机到丹田整合,前脚后跟一蹬,气机传导至脊背,内侧劲道同时上转至大包穴,前后脚之间也发生力偶的碰撞,在丹田处潜移交会。脚跟一蹬产生的内侧暗劲上转,上升发布到足五里穴、丹田和腋下,此时脊背劲道和前面暗劲道,即任督二脉劲道全部归位,整劲开始合一体。
脚跟踩稳后,脚掌五脚趾根部略微抓地,使得涌泉穴虚弓。这样一抓地,使前脚定在那里,后脚虚实运化可以兑现上身自转气机的到位,在一转一扣中,劲道发布,完整细微空灵。一般走架中,容易忽略前脚的虚,只关注后脚的实。走架整个过程中,气机体现为大包穴与对位足五里穴平行交错的合,这样对拉内合交错旋转自然产生裹裆,命门具气吞阴吊肚虚顶百会,所以要多留心脚下天地。
在大包穴和足五里穴合气合劲后,还要进一步后坐胯蓄劲,保持中定,正如钟摆左右晃动不离中定线。走架合时要在中定劲道上合,合的时候往前摆后摆,自然就虚灵顶劲了。
走架合时,左右手的小指尖向上略转,是导引大椎穴和尾闾气机的对拉,后脚跟上去,然后松沉,这个劲道要多留意细行,自然灵动生根。太极拳以养身为主,掤开之时,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在前面,可以导引,含胸收腹自然进行吐纳,大包穴和足五里穴定要对拉合住,不会偏离方向。
二是要留意中丹田的气机
当搂膝拗步劲道发动时,定要留意明劲道是由脊背传递转化,脊背有大椎穴、两侧膏肓穴和天宗穴所形成的三角八卦。走架时形在前面比画,心意退后留守在脊背,有背靠之稳。人的健康是脊背的健康,阳气足了,脊背自然健康。推掌时劲道从天宗穴绕过旋转发布,但不能直接开合,这样有利于大包穴圆活灵动,同步劲道传导至肘间即可。
三要注意眼神的开合
正如射击时瞄准的方向,走架时,要慢慢把视线化空,开始留意前方的方向,眼神观照。当人和劲道要回到后面时,眼神随从变化,不能滞留如蚂蚱眼,要在前面的空间二三米处为准,垂下眼帘,随从顺应手和胯的方向变化而灵动自如。合到中定劲道形成整劲时,眼神回到眉心或者脊背大椎穴。脊背是中定劲道的主心轴,是隐形的中定线,过程之际两眼视而不见,清晰投影,但没有滞留在某个点上,心同眼神相从相照相应。眼神跟着意念和方向回到中定线时,眼神回到脊背,眉心间放松,耳垂和翳风穴放松。形要有开合,气要有开合,心也要有开合,内外通透为一体。走架过程中,耳根对外面一切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但心无留意、无挂碍,此时心保持空灵状态,自然产生绵绵柔柔、云卷云舒、流水自然的心理效应。
四要留意脊背的放松
脊背的撑不是形体上的撑,是气机鼓满脊背时称之为撑,如果是形体上的撑就很难放松。只要一含胸,两腋窝一撑开,心气归下丹田(若心气堵胸口,心脏会有压迫,眉间紧脸色青,这是练太极拳走架的大忌),脊背就会放松,跟着腰胯落下。在转身时,要尽量地含胸拔背、胳膊撑圆、大包穴合胯松沉、收腹,腕部要放松,让大拇指鱼际穴、劳宫穴含虚气机充满。大包穴两肋放松,脊背自然就放松了。
不是意守脊背,是留意脊背,脊背的放松要靠含胸。脊背的放松是肌肉的放松,不是气机的放空,反而是气机充满,含胸、收腹、拔背是横向放松。太极拳的气机全部体现在脊背上,拳是从脊背发动的,故又称“脊背太极”。
在走架过程中,大包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包穴要靠肘旋转开合,太极拳内圈是大包穴和丹田的一种内在气机的对拉拔长。气机在内圈碰撞,大包穴打开,下丹田自然鼓荡,不是纯粹靠脚下引导起鼓荡。前面放松的目的是为了让气机整体回归下丹田,丹田是全身气机整合的地方;松沉到照海穴,也是为了借地面的弹力推动丹田气机的鼓荡。
五要注意整个太极拳的核心是丹田气机的转化,它是先天,是根本。
把丹田的气机运用起来,运用在脊背上,因为脊背是纯阳之气的通道,是中枢神经的要道。人的健康首先是大脑的健康,人的年轻是中枢神经的年轻。因此太极养生理论建立的切入点是锁定在脊背中枢神经为要处,运用大包穴、太阴脾经的气机,对撞到丹田气机发生鼓荡,敛气入骨,让脊背健康强壮。
上述五个方面要始终落实贯穿走架上,去兑现体验。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态势是松、细、绵、柔、安、和、空、净、明。儒释道三家在气机及行为上为同样轨道运行:松、细、绵、柔、和、安、净、空、明,所以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思想,从《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庄子》《坛经》中汲取营养,塑造太极拳灵魂,利于人生太极三部曲:青年锻志、中年明理、老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