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作者麦家记恨了父亲17年,多年后想回家尽孝时,没想到父亲只问了一句话:你找谁啊?

1976年,12岁的麦家被3个同学暴打,正当麦家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远远看到父亲提着一根竹竿赶来,麦家以为父亲是来替自己报仇的,却没想到,父亲接下来的一个动作,让他记恨了父亲17年。

麦家原名蒋本浒,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渔村,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麦家从小就被别人歧视,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高年级的学生经常暴揍他,老师不但不保护他,反而偏袒欺负他的同学,甚至嘲笑讥讽他。

在他12岁的那年,同学嘲笑他的父亲是“牛鬼蛇神”,讥笑他是“狗崽子”,麦家决定用拳头维护父亲的尊严,在学校被同学打得鼻青脸肿,放学后,他没有回家,而是跑到一个打他同学的家门口蹲着,准备等他回来决一死战。

就在这时,父亲闻讯赶来,麦家远远地看到父亲提着一根竹竿赶来,他以为父亲是听到消息来替他报仇的,一时间心里的委屈涌了上来,他恨不得马上扑到父亲身上大哭一场。

结果父亲上来就狠狠地甩了他两个大耳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鼻子都打歪了,鼻血顿时喷出来,流进了嘴巴里,麦家一个劲地吞血,最后嘴巴盛不下,血往胸口上流,一直流到裤裆里。

父亲没有善罢甘休,还准备用竹竿打他,还好周围的人及时拦住,不然麦家不死也得残废。那一瞬间,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对父亲失望至极,怨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在往后的17年里,麦家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也从未叫过一声父亲,为了彻底与父亲断裂关系,成年后,麦家将自己的本名“蒋本浒”改为了“麦家”。

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身处成都的麦家见识了生离死别的残酷,急切地想要找回自己的亲情,急切地想要回家“尽孝”。可是,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阔别老家多年以后,当麦家再次踏上回家的青石板路的时候,那天下着蒙蒙细雨,父亲坐在门前,看着年迈的父亲,麦家开口:”爹,我回来了“!

只见眼前的老人已经全然记不起儿子,只问了一句:”你找谁啊?“

原来81岁的父亲患有阿兹海默症,早已不记得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模样。

麦家曾设想过很多与父亲重逢的场景,却唯独没有想到父亲已经不记得自己了。

往后,麦家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希望父亲有朝一日能在清醒的时候听他喊一声“爸爸”,只是这小小的愿望最终竟也成了一种奢望。

2011年,父亲病危,母亲打电话给麦家,等到麦家赶到父亲身边的时候,父亲似乎一切正常,没呆2个小时,麦家就走了,一方面,他觉得父亲不会就这么走了,另外一方面,当时他正在赶一部书稿,前半部分已经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离最后交稿只剩下了一天的时间。

于是麦家见完父亲后就匆匆离开,等到刚落脚到家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后来杂志社尽了最大的人道,给麦家宽限了10天,他不得不在父亲的灵堂前写稿,在亲人不绝于耳的哭泣中写,在绝望中写。多年以后,每当麦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都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一次嘲弄和惩罚。

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懂事,和父亲决裂,等到自己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所以麦家事后一再说“尽孝要趁早”,有些遗憾,永远也无法弥补。

麦家是继鲁迅、钱锺书、张爱玲之后入选“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小说《暗算》荣膺“茅盾文学奖”,小说《解密》则被翻译成33国语言,被英国《每日电讯报》选入“史上杰出的20本间谍小说“,改编自他同名小说的电影《风声》上映,创造了又一个商业电影神作。

父亲去世后,麦家将自己关闭起来。为了弥补父子间的遗憾,麦家整整花费了8年时间,精心炮制创作了《人生海海》。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将自己对父亲的怀念融入到文字中,塑造了一个心目中理想的父亲——上校,一个深爱孩子、为孩子可以牺牲自我的一个伟岸的父亲形象。在这本书里,一切似乎都来得及,父亲和儿子之间完成了最终的和解。

沉寂8年,《人生海海》让很多人为之潸然泪下,央视一姐董卿偶然读到这本书,她说:“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对着电脑。天色越来越黑,可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去开灯。电脑蓝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脸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泪。”

之后为了见麦家,董卿退掉所有的通告活动、高晓松坐飞机回来参加《人生海海》的发布会。董卿说:没有一个父亲是完美的,但是父亲的爱,是一种本能。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很多事不必着急,很多事却是等不得。人生就像大海,风云多变,潮起潮落,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希望。

书中那句“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不知激励了多少在外打拼的你我。身处顺境的时候,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你困顿迷惑的时候,这本书会告诉你,不要急于一时沉浮。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爱要趁早,尤其对父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