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率10%,治疗费80万!医生提醒:这种“吃出来”的病,真的会死人

全文共1979 字 , 阅读需 7 分钟
立秋后,有不少读者咨询我腹泻的问题。但凡遇到腹泻的读者和患者,其实我都不敢掉以轻心。
在普通人眼中,腹泻再正常不过,没必要那么紧张。但作为医生,出于负责任的原则我必要足够重视,更重要的是,在那些看似寻常的腹泻之下,往往隐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致命危机。

01

这是《南方都市报》一周前报道的新闻:
深圳的袁先生喜欢下班后和三五好友一起聚餐吃烧烤、喝啤酒。但长期吃烧烤,让袁先生的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20多斤。
前几天袁先生像往常一样吃烧烤,吃着吃着突然腹痛、发烧。
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不会在意,以为只是吃坏肚子,袁先生也是一样。
当晚,袁先生腰背部也开始疼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袁先生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血液变成乳白色,像牛奶一样;红细胞已经消失,血管里流动的只剩下脂肪。
更严重的是,心率已经达到了140次/分,且PH下降到了7.18,酸中毒十分明显。
当晚,袁先生就被转入了ICU。
虽然这次酸中毒是因为他合并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真正让袁先生躺进ICU的是急性胰腺炎
说到急性胰腺炎,可能你不以为然,心想着这个病应该没那么严重吧?再严重也严重不过癌症、艾滋吧?哪怕乙肝也比急性胰腺炎厉害吧?
你错了!这种严重的炎症,足以让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随时丧命!更可怕的是,一旦患上急性胰腺炎,就意味着高额的治疗费用,此时钱已经不能说是钱了!

02

既然这么严重,并且治疗费那么贵,那急性胰腺炎的患病概率应该很低吧?
你又错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早已为急性胰腺炎埋下了伏笔!
这是豆瓣网友于2019年发的帖子,网友称自己妈妈朋友的儿子,因为睡前狼吞虎咽吃了一大盆蛋炒饭,结果引发了急性胰腺炎。
入院没多久就被转入了ICU,转入的同时医生让家人准备好80万,哪怕这样存活率也只有10%。
即使最后救回来了,成为植物人的概率也很大。
不敢想象,急性胰腺炎来临时居然比猛虎饿狼还要恐怖,几乎不给你任何回旋的余地。
因为缺乏足够的科普,普通人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少之又少。但不了解不代表就不会发生,相反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得更普遍。
有人一晚上签了3张病危通知书:
有人住院3个月,前前后后花了11万,才侥幸保命:
有人花30万,在全国排名前三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抢救了一个星期:
当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食物不能背锅。这一切和烧烤、火锅和蛋炒饭没有关系,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我们的饮食习惯

03

胰腺炎,指的是胰腺组织发生了炎性病变,比如水肿、充血、出血或者是坏死。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胰腺把自己给消化掉了。
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发烧、寒战、黄疸等症状。因为其中大部分症状和普通的“吃坏肚子”很像,所以一开始并不会引起重视。而这恰恰是需要注意的,因为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有着高达30%的病死率!
因此,急性胰腺炎也被称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急腹症。除此之外,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几乎占据了所有棘手的问题。
除了对身体的损害,一旦患上急性胰腺炎,也是对家庭财力的重大考验。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难以负担的。
当我们以为自己还年轻,身体还很好的时候,疾病就这样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等到疾病真正来临时,你去后悔、去遗憾,却已经来不及了。而一切,本可以避免!

04

如此“厉害”的疾病,自然不是轻易盯上一个人的。一切的发生,都有着我们平时不重视的诱因。
不良饮食
有超30%的急性胰腺炎是和暴饮暴食有关的,在暴饮暴食后我们的胰液会分泌增加堵塞胰管。此时胰液排不出去,危险自然就降临了。
除此外,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都会刺激胰液过量分泌,平时饮食一定要合理。
过量吸烟、饮酒
吸烟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虽然目前机制尚不清楚,但有27%的胰腺癌和吸烟有关。
过量饮酒后,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这个时候胃酸在十二指肠又刺激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素的分泌,胰液分泌自然也会随之增多。
胆道疾病
胆结石、胆道蛔虫、胆管炎症、肿瘤等都会造成胆囊与胰腺的共同通道被堵塞。而胆道疾病,也是引发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药物因素
利尿素、雌激素和降糖灵等对胰腺都会造成一定伤害,所以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嘱。
看完这些诱因后,真心奉劝一句,如果你在饱餐与喝酒后,突然出现腹痛,且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去医院,立刻马上!
看完这些诱因,你会发现很多诱因都是可控的。所以,平时一定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过量吸烟饮酒,饮食要合理,如果是有胆道疾病一定要多加注意。

Dr.X说:

我曾见过因为高昂医疗费而放弃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请你想想,在放弃治疗的那一刻,一个生命就这样被宣判了死亡,而家属又是怎样的撕心裂肺与无奈。
在发病前,如果自己能够多注意一点,在发病后如果不忽视病情,其实一切都可以挽回的。所以,请一定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爱的人!

也许你还会喜欢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干货和育儿锦囊~
关注我,每天多一点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