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世外桃源,莲都的生活与情怀在这里可以找到

这些年的莲都发展很快,

我们一同见证那些高楼大厦平地而起,

城市日渐繁华。

但是,在日复一日的车水马龙之中,

内心里却总是有一丝的怀念,

是留给那些记忆里的静谧角落的。

在那些宁静美好的地方,

还盛放着无数人的挂念与乡愁,

等着人们再去驻足探寻。

在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的今天,

适当放放手头上的琐碎。

走进莲都隐匿的古村落中,

听听风的声音,拥抱温暖的时光吧。

/西溪村/

西溪村,位于莲都区雅溪镇,

坐落在狭长的溪谷平地,

东西两侧倚山,

公路穿绕村南,

村居溪流之西,以方位取村名。

西溪村境内层峦环抱,

溪流回绕,绿水青山,谷地相间。

海拔823米的棋盘寨山屹立于西北,

西溪和库川两条溪流从西北向东南蜿延,

注入小安溪。

西溪村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

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

当年,村中的富商巨贾为了显示宗族门庭的气派,

不惜重金大兴土木,

修建祠堂、宅院,

多座建筑超过了1000平方米,

从而形成了西溪村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

至今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店铺货栈、古井等鳞次栉比,
“正昌货号”、“山川环拱”、“沛国旧家”、“怀古山房”、“与德为邻”等20多座古民居,
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通京古道两旁,
从村口至村尾形成一条狭长的历史文化街区

/堰头村/

堰头村位于莲都区碧湖镇,

因村子位于通济堰渠的首部,

故名堰头。

村庄位于松阴溪与瓯江中游汇合处,

是丽水古老的“通济古道”的必经之处

堰头村在明、清时期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

明代,叶氏从松阳迁居于此,

至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鼎盛,

科甲不断,仕宦众多。

他们世代在此营建家园,

终成一定规模的村落格局。

据当地族谱记载,

在明清时期,堰头村共有数十族人取得功名,

为昌文风,

村民们还在通济古道路亭的基础上修成文昌阁。

除村名与通济堰有着密切联系外,

堰头村整个村落的格局也与通济堰密不可分。

从堰首引水入渠至“石涵”约三百米,

两岸千年古樟耸立,

古道自东向西沿渠的北岸而过,

古道亦是村街,

村落的建筑沿古道而建,

有路亭、有社庙、有民居、也有店铺,

至今保存的二十多处古民居和古建筑中,

沿渠就有十多处。

堰头村村落形态比较完整,

至今保留的古民居近20幢,

其中多数为清中晚期所建,

门楣题额主要有“南山映秀”、“景星庆瑞”“三星拱照”“懋德勤学”“光荣南极”“玉叶流芳”“佳气环居”等。

/下南山村/

下南山村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小商人出身的郑姓始祖,

从福建辗转进入浙江,

顺瓯江而下,到了碧湖地界,

见南边大山有三条山脉直扑山脚,

仿佛三条小龙争先恐后到瓯江戏水玩耍,

便认定这里是处风水宝地

于是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自此,便有了下南山村。

下南山最著名的便是村内的古民居群。

这里的古民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为郑氏聚居地。

村落依山而建,坐东向西,面向瓯江,

呈阶梯状分布,

现存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民居数十幢。

整个村落建筑以夯土墙、木构架、小青瓦的三开间和五开间形式为主,

布局合理,风格统一,构造简朴,

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浙西南山地建筑的典型实例。

老村因古朴的村貌,淳朴的民风,

吸引着远近游人源源而来,乐而忘返,

电影《女大当婚》、《蓝天鸽哨》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文章来源:莲都文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