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改编《游子吟》走红,老师脸都气绿了

⬆️点我 ⬆️

老王先给个三连

进入正文。
上过学的,《游子吟》都会背。
但《游子吟》里还有好多事儿,老师是不讲的。
你可能不知道。

01
贞元十六年(800年),湖州武康,星稀月冷,万籁无声。
灯光摇曳。
一个老妇人拿着针线,为远游在外的儿子缝着衣服。
她并不知道,儿子终于做了个小官,接她一起上任。
此刻就站在门外。
看着老母亲操劳的样子,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儿子既感恩,又愧疚。
他已经50岁了。
50年来,老母亲一直在为他付出,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送他出去闯荡...
却从未回报母亲一分一毫。
感慨万千的他,提笔写下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2
孟郊,天宝十年(751年)出生于一个官二代家庭,他是家中长子,还有两个弟弟。
父亲孟庭玢是昆山县尉,一个九品芝麻官,而且是个清廉如水的官,靠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大家子。
孟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裴氏独自拉扯三个儿子。
5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母亲还秉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严格督促孟郊读书。
孟郊六七岁的时候就“色夷气清”,长大后文采飞扬,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既然这么有才,就去参加科举吧。
可天下大乱,孟郊想参加科举,也无门可入。
他除了当隐士,就是到处游历写写诗。
而这一切,都没钱可赚,穷逼一个。
03
直到贞元七年(791年),41岁的孟郊在家乡湖州举乡贡,获得考进士的资格,准备奔赴长安应进士试。
临行前,他母亲摸着夜,一针一线地给他缝着衣服。
针脚尽量密一点,尽量结实一点,这件衣服,孟郊要穿好久好久的。
孟郊骑着一头小毛驴来到了长安。
别人骑的都是高头大马。
没见过世面的孟郊,初次来到长安,在达官贵人的交际场,举止失态、不懂应酬。
自傲的他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自卑的他又因为四处碰壁顾影自怜。
这次,他名落孙山。
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比他小17岁的韩愈。
更惨的是,孟郊穷成了一个叫花子。
衣服只母亲临行缝的那一件。
驴子也没了。
返乡一路乞讨...
落第后,很多人都看不起孟郊,但母亲鼓励他再考。
孟郊去了。
结果又一次落第。
孟郊忍不住一个人偷偷的哭: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而他的朋友(晚辈)韩愈、李观等人都考中了,他还要写诗祝贺他们: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孟郊崩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了一个笑话。
怀才不遇,世态炎凉。
他不想再考了。
可母亲依然鼓励儿子重整旗鼓,再考。

04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46岁。
奉母亲之命第三次来应试。
韩愈感叹道:
“年几五十,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
韩愈叹的是孟郊的坎坷,敬的是孟郊有位好母亲。
这次,孟郊中了。
孟郊兴奋地写诗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回家告诉母亲:妈,我中了。
准备在官场大显身手,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孟郊这是咸鱼翻身了?
显然不。
大唐进士很难考,但值钱不值钱,得看有没有背景。
很明显,孟郊没有。
他被朝廷晾了整整四年时间,一官半职都没有给他。
贞元十六年(800年),在韩愈等人再三推荐下,孟郊终于担任了溧阳县尉。
县里四把手。
和他父亲的官一样小,薪水一样微薄。
而且,孟郊比他父亲还不会变通。
但有工作比没工作强,薪水少比没薪水好。
但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当即回家准备接老母亲一起上任。
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05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孟郊当爹了,他的长子出生了。
是的,孟郊之前太穷了,直到现在才当爹。
很快,又有了两个孩子(一说孟郊总共有4个孩子)。
孩子的出生,让孟郊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很多个寒冷的冬天,连取暖的木炭费要朋友接济。

而孟郊更关心的是更穷苦的百姓。

为天下这群可怜人发声: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顶头上司排挤他,将他月俸减半。
但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可能。
史书称他:
“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
这样的孟郊,注定在官场上玩不转。
母亲不忍看着儿子日日如此郁闷,劝他别干了。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职了。
06
两年后,即元和元年(806年),经韩愈、李翱等友人推荐,孟郊又出任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孟郊的顶头上司郑余庆此前两度为相,能量很大。
孟郊也是水涨船高。
薪水高了,前途也很光明了很多。
苦了一辈子,总算是柳暗花明,安定下来。
这一刻,他是幸福的。
有爱他的母亲,有自己爱的孩子,有一个温馨的家。
然而,很快就被老天爷夺走了。
元和五年(810年),长子突然因病夭折。
这年,孟郊60岁。
痛不欲生的孟郊写下: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最让人泪崩!
人间最惨痛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老天爷的玩弄还没有结束。
孩子接连全部夭折,不久母亲也病逝了。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贫穷落魄的...
08
第二年春天,杏花绽放了。
孟郊睹物伤情,看着孩子留下的衣物,悲从心来,老泪纵横。
他写下了《杏殇九首》。
篇篇是血,字字是泪。
当时洛阳城里,几乎家家都传诵他的《杏殇九首》。
有人说,孟郊肯定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这是报应。
孟郊忍不住向老天爷控诉:
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
他想不通,自己一辈子没干过坏事,为何会沦落至此?
老天爷不在家,应该去春游了。
...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二十五日,孟郊暴毙,享年64岁。
妻子郑氏亲自出面报丧,而这本来是儿子的活。
没钱为孟郊安葬,老上司郑余庆出的钱,并赡养郑氏多年。
韩愈为他写墓志铭,张籍为他弄了个谥号“贞曜先生”。
孟郊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09
后来,与孟郊同病相怜的诗人贾岛写诗悼念孟郊: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说,虽然孟郊虽死,可只要他的诗在,必将万古流芳。
然而,又错了。
孟郊的诗,遭到历代名家的鄙薄和嘲讽。
晚唐诗人司空图说:
“郊岛非附于蹇涩, 无所置才…”
(孟郊贾岛的诗真没意思)。
大文豪苏轼喜欢豁达和乐观的人,所以他对孟郊也无感,说孟郊的诗就是“寒虫叫”,还送他一个成语——郊寒岛瘦。
意思是孟郊和贾岛的诗简啬孤峭,后来形容穷酸相,苦逼样。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说孟郊就是“高天厚地一诗囚”,然后送给孟郊一个外号——“诗囚”。
说孟郊就是一个囚徒,他的诗离大成之境还远着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