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最讲“识相”
上海人最讲“识相”
杨锡高
人有各种各样,有的风风光光,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浑浑噩噩;有的趾高气扬,有的低调处事,有的低三下四;有的逍遥自在,有的宠辱不惊,有的提心吊胆;有的吃香喝辣,有的淡饭粗茶,有的寅吃卯粮;有的识相,有的不识相,有的很不识相。
家训千千万,上海人家最讲究的一条就是“做人要识相”。爷娘对小孩千叮咛万嘱咐,不管前面讲了多少道理,不管后面还有多少关照,最最关键的总归离不开这样一句:“做人要识相”。
紧跟在“做人要识相”之后必定还会加上一句:“勿识相请侬吃辣火酱”。这是小辰光,所有大人都会对调皮捣蛋的“小赤佬”“小把戏”“小鬼(读Ju)头”发出的口头警告,效果还是蛮灵光呃。老弄堂过街楼苏北爷叔的儿子,读书成绩老是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一第二名。开始苏北爷叔并不知情,后来老师家访告状,这才晓得自家“小把戏”在学校这副“吞头势”,于是每天严加管教,作业勿做好绝对勿准出去白相呃。苏北爷叔每天的口头禅就是“勿识相请侬吃辣火酱”。
苏北爷叔绝对勿是信口开河随便瞎讲的,光起火来,随手操起一把鸡毛掸子,或者擀面杖,“小把戏”吓得“刮刮抖”,从此变得识相了。弄堂里的邻居都知道,“小把戏”白相心思蛮重呃,但小聪明也是有的。一年半载之后,“小把戏”读书成绩突飞猛进,班级排名进入前十名了。中考时考入区重点,高考也考了个二本。苏北爷叔家里祖祖辈辈出了一个“状元”,开心煞了,逢人就发喜糖。在家里,从前弄堂发到后弄堂;在单位,从车间发到食堂。当大家夸奖“小把戏”聪明时,苏北爷叔总是表扬自己教育有方,说全靠那句口头禅,“做人要识相,勿识相请侬吃辣火酱”。
识相勿识相,用上海话解释,就是要会看“山势”,用普通话讲,就是要知趣。顺口溜说:“十岁白相,二十卖相,三十亮相,四十吃香,五十识相,六十还乡,七十药箱,八十回想,九十梦想,百岁装箱。”其实有些人勿要讲五十识相了,一辈子也勿会识相,教也教不会。朋友阿俊前些年因为老宅拆迁,搬到了郊区,上下班不方便了,于是咬咬牙买了一辆新车。第一天开车上班,办公室同事知道后都去停车库“参观”,点赞阿俊的车子“呱呱叫”。隔壁办公室的小美女也来“轧闹猛”,并跟阿俊开口道:“我跟侬同路,以后我上下班就搭侬车啦!”真是心直口快,当天下班她居然候在了阿俊办公室门口。从此以后,两人几乎同进同出,成了公司里的“花边新闻”。
起初阿俊也是有想法的,都是有家室的人,每天这样,算啥名堂?万一被太太撞见跳进黄浦江也讲勿清爽,但“扳面孔”拒绝又实在开不出口。小美女呢,真是不识相,搭就搭了,却从来没说过一句谢谢,好像名正言顺、理所应当,还“像煞有嘎事”,每天大大咧咧坐在后排。同事看不下去,就私下里跟阿俊咬耳朵:“搭车要识相,坐后排好像掼领导派头嘛!”
顺便普及一下坐车规矩。如果是公务车,有专职司机驾驶,领导坐后排右座,下级或秘书坐副驾座;要是两个领导,那么正职坐后排右座,副职坐后排左座;要是还有一个领导,那么职位低的坐后排中间座。如果是私家车,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搭车,都请坐副驾座,表示对车主的尊重;要是搭车人多,最尊贵的位子还是副驾座,然后可按后排右座、左座、中间座的次序就坐。有的人交关识相,一边嚷嚷着“我人瘦,人瘦”,一边主动抢着坐后排中间座;也有的人一点不识相,慢吞吞上车,等都上了车,留下来的就是后排右座了。所以,一个人识相不识相,看看他怎么坐车就已“煞勒似清”。
有一次在酒桌上,朋友讲了个笑话,说是他们公司十几年前搞车改,中层领导一律自己开车,不再配备专职司机。有个处长,那天带着处里的一个干事一起去参加市里的大型座谈会。处长亲自开的车,干事有点不识相,笃悠悠坐在后排右座。车到会场门口,车停,立刻有礼仪小姐打开车门,干事从后排钻出,礼仪小姐扶住车门,把纤纤玉手挡在车框上。随后,干事被当作领导,由礼仪小姐引领进了会场。而当处长到停车场停好车,再走回到会场门口时,被工作人员引到会场边的一个小房间门口,处长抬眼一看,门上的牌子写着“驾驶员休息室”。处长气得阿噗阿噗,怪谁?怪你的部下不识相!
朋友讲完这个笑话,一桌人哄堂大笑。笑完都在打听处长是不是给那个“勿识相”的干事吃了辣火酱?
再回到阿俊的话题上来。最让阿俊勿适意的是,小美女坐在后排,哇啦哇啦电话打个不停。一歇歇打给闺蜜,说上个礼拜在港汇买了两只黛安芬,买一送一。一歇歇又打给老公,问老公今朝是啥日子还记不记得?老公猜了半天猜勿出。她就发嗲:“侬忘记啦?是阿拉第一次约会的纪念日呀!那天在静安公园见的面,随后又去对面的久光吃了日料。一大盘刺身上桌时,侬还帮我拍了好几张照片。”
阿俊叹苦经:“这么私密的话当着我的面讲,真把我当网约车司机了!”我们就跟阿俊出主意,以后下班就说:“不好意思,今朝夜里我出去应酬,没办法顺路了。”几趟下来,她就识相了。
后来,阿俊说:“还好听了你们的建议,及时'拗断’了小美女的不识相,否则,家庭也要被伊拆散了。”我们问“啥情况?”阿俊说:“有一次太太在后排座垫上发现两根卷曲的头发,便责问我啥意思!”阿俊还算头子活络,接口道:“这是公司女领导琳总搭车留下的吧!”太太紧逼:“是哪个小三吧?”阿俊回答:“侬一个月拨我多少零用钿?我有啥个花头养小三?就是有想法也没得办法呀!”阿俊的反驳,让太太闭了嘴。
所谓识相,通俗点讲,也就是做人要拎得清。老弄堂里宁波阿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纺织女工,嫁给了厂里的机修工阿斌,小女儿在电影院卖票子,找了跑片的阿汤。后来,纺织业不景气,大女儿、大女婿先后下岗。大女儿索性居家照顾老娘,而阿斌去了附近一家公司当保安,做一休一,空闲的时间都用来搭把手,帮着太太一起照顾丈母娘,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一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没过多久,电影院也呒啥花头了,好在阿汤跑片的辰光,积累了不少人脉,路道粗,带着太太一起下海做生意了。几年下来,钞票赚了“木佬佬”。但小女儿、小女婿拎得清,逢年过节总是拿钞票一大把一大把地往阿姐、姐夫口袋里塞。晚上喝酒的时候,阿汤跟阿斌讲:“姐夫,这些年全靠侬跟阿姐全身心照顾姆妈,我才可以一门心思做生意。一个家庭,每个人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侬跟阿姐替小妹跟我多尽一份孝心,就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我们出点钞票只能算聊表寸心,你们拿着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完全心安理得。”
左邻右舍看到宁波阿婆总是交口称赞:“阿婆,侬真是福气!大女婿勿声勿响,尽心尽力照顾侬;小女婿真是识相,大大方方摸钞票贴补家用,从来勿抖豁。”宁波阿婆听了之后总是眉开眼笑。
同样一条弄堂里,后弄堂老爷叔就呒没宁波阿婆福气了。老爷叔两个女儿一个小儿子。小儿子阿三头读书勿灵光,大学没考进,就吵着要去日本。屋里厢拿不出多少钞票,两个阿姐资助一点,老爷叔亲戚朋友那里借一点。结果阿三头去了日本杳无音信,七、八年之后回到上海,带回三十几万人民币的积蓄。九十年代,三十几万属于“立升”大、腔调浓呃!但阿三头一点不识相,两个阿姐那里从来没有意思意思,老爸那里也不表示表示,当初借给他的钞票都是“窝西空”。不识相的阿三头拿了这些钞票开了一家居酒屋,不料生意难做,月月亏本,加上阿三头赌心成瘾,几年之后就输得“净荡光”。老爷叔有苦难言,全弄堂的人都在骂阿三头太不识相。
还有一种不识相,叫以貌取人。朋友阿炎是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老板,有一天心血来潮跑到离家不远的奥迪4S店,想把自己的老奥迪换一辆Q7。因为是休息天,又离家不远,所以随意穿了一套居家休闲装。进了店,那些“神抖抖”的汽销人员却没有一个迎上前来接待,把他晾在一边。相反,“隔手”进来一个拎着公文包的人,销售员们点头哈腰,争着接待。气得阿炎“调枪头”,跑到斜对面的4S店,去买奔驰了。
奥迪店的销售经理晓得后,在第二天的晨会上大光其火:倷勿要老传统、老眼光看人了,现在啥时代啦,要与时俱进,懂伐?侬以为西装革履就一定有“立升”啊?不一定!马路上,大热天也西装笔挺,勿怕焐出痱子的,基本上是房产中介。风水轮流转,时尚轮流翻。现在是有钞票的穿布鞋,没钞票的穿皮鞋;有钞票的吃野菜,没钞票的吃荤菜;有钞票的屋里厢踏脚踏车,没钞票的马路上踏共享单车;有钞票的小蜜兼老婆,没钞票的老婆兼小蜜。以后,倷要眼乌子睁睁大,要学会看“山势”,每一个客户,勿管大生意还是小生意,都是阿拉衣食爷娘,都要好好接待。哪怕不买车子,参观参观,也要好好接待。今天不买,不等于以后不买。这叫潜在客户。勿要勿识相,“啥宁勿识相,请伊吃辣火酱”!
上海人的识相“理论”,好比央视节目,一套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