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宠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撸猫逗狗可是成为当代人生活的写照,试想谁不想养个宠物在身边排遣无聊的时光呢?
在古代的唐朝也是饲养宠物的,不再是土豪才标配,上自贵族,下至百姓,都有饲养宠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满足了精神需求,丰富了文化生活。
饲养宠物当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宠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史书有记载:“马牛、狮子大象,皆能任重致远。”鸽子在当时还可以用来传信,禽鸟的羽毛用来做扇子羽衣是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实用性,还可以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寄托人生理想与价值。安史之乱后,人们也更容易将个人情感寄托到自己饲养的宠物身上。许多诗词中比如李白的“能言终见弃,还向陳西飞”等诗句中都能体现出来。由于宠物饲养兴盛,其陪伴性也日益突出。
唐宪宗出行,鹰犬相伴,与自己形影不离。唐昭宗的宠物猴和居然他一同起居。果然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喜爱宠物是大家的天性。
唐人的人居环境观念也促进了宠物的饲养。当时人对居住环境比较高,要有山有水有鸟兽,呈现出一种自然美,这在皇家园林中表现的颇为明显。长安的禁苑还有专设垂钓、放鹰、养鸭、观象、打球的场所。中唐之后,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生活,极力营造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文人们甚至将家畜当做宠物。不少诗人都对田园生活中的动物进行描写。还有通过饲养鱼类来装饰家居环境。
当时的文化氛围也促进了人们对宠物的饲养之风。随着对知识的积累,人们,人们对动物的习性、特征、饲养等知识增多,并且在相关著作中,比如《《酉阳杂记》、《北户录》、《岭表录异》等也有对动物的研究记载。唐人认为大象有“役鼻藏牙”的习性,甚至还总结出一套判断宠物品质高低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这些知识的普及促进了饲养宠物的风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唐代宠物的来源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官方宠物主要来自于地方诸州的常贡、私人连制进奉、国外诸邦的朝贡及皇帝的特诏征索。民间宠物主要通过购买、获赠等方式获得。唐代宫廷宠物的驯养主要由太仆寺、典展署、五坊、闲厨、左右神策、杖内六闲等机构负责,并有专口的饲养人和驯兽师负责宠物的饲养和驯伏。随着唐代动物品种的増多,饲养宠物的风气愈发盛行,宠物的管理和保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此外,唐代的社会法律制度获得进一步发展,对饲养宠物造成的对他人生命财产损害的行为都有相应的惩处制度。唐代动物保护思想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唐人对虐待、遗弃和不当饲养等行为都予谴责。
随着儒道释兰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唐代统治者颁布了禁杀禁贡、鼓励放生的诏书和法令,文人士大夫们也纷纷创作诗文鼓励将宠物放生。
宠物的价值在于具有陪伴性,对于一些儿童、妇女,宠物可是最好的玩伴。爱玩是熊孩子天性,经常沉迷戏犬、扑蝶、钓鱼,忘记回家。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就有出土《双童图》,画中就描绘了了两个身穿背带裤的靓仔,其中一个儿童抱着狗子。这画风细品,有木有一种穿越到现代的赶脚!在当时宫女们也爱饲养狗、鹦鹉这些动物来排遣业余生活,在寂寞深深的宫闱中起到了精神抚慰的作用。
在唐代遗留的画作中,也不乏有关宠物的身影。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首尾的两名侍女就有回首顾盼宠物。不少文人士大夫也饲养宠物,
《因话录》载:李勉养一猿,名“山公”和他形影不离。他每吟诗鼓琴,猿必啸和,倾壶达旦,不俟外宾。”
大诗人白居易喜欢养鹤,自家的爱鹤丢失后伤心不已。
当时人们还喜爱观赏动物表演,类似我们平时看的马戏团表演或者耍猴。在唐朝,驯兽、驯禽非常繁荣,尤其是驯鸡。当时上至贵族,下至官员,都以斗鸡为乐。斗鸭、斗鹅也非常流行。唐僖宗就非常喜欢斗鹅,没事就喜欢在兴庆池和小王爷没们一起斗鹅。甚至还有驯刺猬壁虎这些的动物的,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一只动物了。当时的舞兽表演也非常兴盛,有马舞、猴戏、象舞这些表演,其中以马舞表演最受欢迎。当时的吐谷浑盛产好马,还被列入宫廷乐舞之中,开元、天宝年间非常兴盛。
唐玄宗还为他们亲自取名,啧啧啧,这殊荣,马生无憾了。在表演的时候,马儿们装饰华丽,配上乐曲,还加入了很多杂技表演。画面太美,都不敢想象了。不得不说,当时的人真会玩儿。当时的驯兽、驯禽活动可以说是加剧了当时的奢靡风气,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当时的宠物市场可以说是非常活跃。宠物的价格也是不菲,这也加重了当时的财政负担。当时的动物戏带有赌博的性质,可以说是助长了当时的不良风气。
当时的一些贫苦百姓为了满足贵族的喜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捕珍奇异兽来敬献朝廷。在当时,还有一批职业或者半职业的驯兽者们受到了认可,统治者们会给进贡动物者们褒奖。
穆宗时期,威远将军监军好斗鸡,因为寒食节进献了一只斗鸡,被赐予“军帛百匹”。像斗鸡、舞马活动的兴盛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们的生活是有奢靡。怪不得会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当时的一些农民还有放弃农业,转向饲养老鹰、捕捉鹦鹉作为职业。在古代重视农业的社会,缺少劳动力当然是非常致命的。
我们通过观察唐朝人们的饲养宠物的风气,可以看到当时的整个社会风貌。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度沉迷于声色犬马,显然是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此后必将遭到反噬。
参考文献
1.《唐大诏令集》卷1
2.《李太白全集》
3.《因话录》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