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赴美IPO:年度亏损逼近10亿,盈利模式遭家长诟病|IPO研究院
面对已是红海的在线教育市场,一起教育赴美能否有更多的底气得到资本的认可?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郑新
疫情的发生让在线教育再次站上了风口,资本的助推让不少小玩家无法继续生存。一方面是还未完全走通盈利模式的互联网在线教育,一方面是经营状况不佳导致频繁暴雷的教育机构,头部玩家的厮杀考虑的似乎不是如何用教育与师资力量帮助孩子们获得应有的知识,而是如何在这场逐鹿中依靠胜出。
近日,K12教育平台一起教育科技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以证券代码为“YQ”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银证券。
根据招股书披露,一起教育计划将本次募集资金的30%用于改善公司的课外辅导服务和学生学习体验,20%用来增强公司智能校内课堂解决方案的产品和教育内容,20%用于投资公司的技术基础设施,约20%用于销售、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剩余则当做运营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但面对已是红海的在线教育市场,一起教育赴美能否有更多的底气得到资本的认可?
或许相比于猿辅导、作业帮等在线教育机构,一起教育名声并不显赫。但纵观一起教育成立之初也同样风光无限。根据资料显示,一起教育成立于2011年,其旗下的产品包括有学校教育平台一起小学、一起中学,家庭教育平台一起学、中小学在线学科辅导平台一起学网校以及社会教育平台一起公益等。
作为一起教育的创始人,刘畅曾经在新东方工作,是新东方最为年轻的分校校长,后曾任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兼沈阳新东方校长,并创办了长春新东方学校,直到2011年创办一起作业网。在创业之初,就获得了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天使轮投资。
雷军系顺为资本也是一起教育的投资者之一。据悉雷军曾称刘畅为“没有缺点的创始人”,除此之外,老虎基金、H Capital等知名投资机构都曾投资过一起教育,可谓从成立开始便是资本追逐的宠儿,2018年完成了由淡马锡、中信产业基金等联合投资的2.5亿美元E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了26亿元。
与其他在线教育机构不同的是,一起教育是以中小学学生和老师为着手点,通过覆盖校内教学场景将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等模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化,进行了差异化的渠道拓展,也带动了产品的使用率和下载量。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目前一起教育为全国超90万教师、5400万学生、4520万家长提供了相应的服务。
但这种差异化竞争并未让一起教育拔得头筹,从招股书的数据中显示目前一起教育仍然处于亏损的阶段。
尽管从付费人数和订单数来看,一起教育已经成为了2020年上半年国内前五大课外在线服务商之一,但其招股书中呈现出来的财务业绩并不足够亮眼。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8年和2019年,一起教育的营收分别是3.10亿元、4.06亿元,同比增长30.75%。其中K12在线教育课程分别占总收入的30.2%、88.5%。截止2020年9月30日止的9个月内K12在线占比为93%,业务营收为7.51亿元。
在利润方面,从2018年到2020年9月30日止的前9个月内,一起教育的净亏损分别达到了6.56亿元、9.64亿元和9.75亿元,不可否认该企业的亏损在不断加大,至今未能够走出泥潭。对于一家财报亏损如此之重的企业来说,此时谋求赴美上市,除了想要抓住在线教育市场的红利期外;在融资变得越来越谨慎的当下,或许也是一个补充弹药的机会。
从变现渠道上来看,目前一起教育主要是为公立学校提供增值服务收取费用,另一种则是通过产品向一起学其他渠道倒流进行K12的课程售卖;前者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政策上的监管;而一起学在后者方面也曾受到家长诟病。
曾有媒体报道一起教育科技旗下的“一起小学学生”产品出现了网络游戏的界面,对此客服的解释竟然是“为了激励孩子多做题、多学习是有帮助的”。除此之外,在2017年进馨公司投诉一起教育在其产品“一起作业学生端”手机应用、“一起作业家长通”手机应用上发布了进馨精心制作的《错题精讲》系列视频课程,严重侵犯了公司的著作权。
相比于此前广撒网的投资方式,近两年的资本和资源明显更青睐向头部企业投入,一起教育在亏损等难题待解的当下,也面临着来自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
10月份猿辅导完成了22亿美元的融资;作业帮目前付费课学员达到了780万次,同比增长超过390%;字节跳动发布独立品牌“大力教育”,包括网易有道、好未来、新东方等都是业内不容小觑的对手,而目前还处于第二梯队的一起教育想要借势跻身第一梯队也显得不那么容易。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打响市场卡位战之外,“帮资本套现”或许也是其上市动机。迄今为止在线教育成立已经有9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还未上市显然对资本的耐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上市是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而一起科技选择在美股上市,即便是在流血亏损的情况下,一般只要符合上市条件都能够成功上市。
即便如此,如何修炼好企业自身的内功仍然至关重要。通过烧钱获取在线用户的阶段俨然已经慢慢过去,一系列教育政策措施的实行也在慢慢加速在线教育市场的规范化运营,狂欢泡沫的外表下,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减少用户流失率实现盈利,沉淀企业价值,真正坚守教育本心,而非用资本来衡量教育的价值,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