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又叫“中华鳖”,它的英文名叫“ Chinese freshwater turtle",直译的话为“中华淡水海龟”,从这个英文名称看,似乎只有中国才有一种生活在内陆湖泊中的“海龟”——鳖。
鳖的形状比较奇特,它不像龟,不像鱼,更不像蛇,于是它也有了奇怪的别名。托名春秋时范蠡写的《养鱼经》中介绍了一些人工养鱼的经验,大意讲:鳖是鱼的保护神,所以行内人把鳖叫作“神守”,在四月鱼苗初化时,在鱼塘里放一只鳖,到了六月,幼鱼已成了小鱼,可以在鱼塘里放两只鳖,到了八月,鱼长得更大了,可以在鱼塘里放三只鳖,有鳖作为鱼的守护神,鱼一定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养鱼经》是一部伪书,也不必计较它讲得是否有道理,不过,鳖被叫作“神守”则确实如此。如明胡世安《异鱼图赞补·鳖》中讲:穹脊周裙,目听思化,九肋称良,一足堪讶。神守在池、龙诱可谢。作者以颂歌的形式介绍了鳖的特征和别名,“神守”则是其中之一。鳖长期生长在水中,却把卵产在陆地,它也许是在希望进化,所以它被叫作“思化”。古人认为鳖的甲売上有九条如肋状的突出的甲,于是它被叫作“九肋”如《摭言》中讲:“袁州卢肇答人云:“正如沅江鱉甲,九肋者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较长的关于鳖的论述:鳖水居陆生,穹脊连胁,与龟同类。四缘有肉裙裹甲。无耳,以目为听。纯雌无雄,以蛇及鼍为匹。卵生思抱。其行蹩躠,故谓之鳖。俗呼团鱼,因形圆也。鼍一鸣而鳖状。遇蚊叮則死,得蚊煮则烂;而熏蚊者复用鳖甲:物相报复,如此之异。“蹩躠”是走路匆匆忙忙有点跛,很吃力的样子,《玉篇·足部》:“蹩,跛也。”鳖爬行时像跛脚,于是被人们叫作“鳖”,这倒有点想当然,不过,鳖的形状确实是“圆团团”的,于是许多地方又称其为“团鱼”。记得十几年前应邀出席在武汉召开的研讨会,主人很客气,请我们吃“团鱼”,我们根本不知“团鱼”为何鱼,结果上桌的是鳖,也就是上海人讲的“甲鱼”,才知道武汉一带称鳖为“团鱼”。李时珍讲:鳖“遇蚊叮则死,得蚊煮则烂;而熏蚊者复用鳖甲:物相报复,如此之异”。甲鱼被蚊子叮过后会死亡,事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不过,上海人确实有一种讲法,甲鱼底部的甲売应该是白色的,如发现甲鱼的底板发青,这种甲鱼已被蚊子叮过,叫作“蚊子甲鱼”,最好不要去吃,否则可能会产生食物中毒。实际上,以前甲鱼很多,而吃甲鱼的人却不多。我在江西吉安生活过一段时间,一年盛复,我们在外面“乘风凉”,当我从躺椅上起身时,一脚就踩到一只很大的甲鱼。我以为甲鱼在4~5月间长到一斤左右,此时的甲鱼肉质嫩,而到了蚊子出现的盛夏,甲鱼已长成“老甲鱼”,它的肉质就较差,所谓“蚊子甲鱼”应该是讲,到了盛夏,蚊子出现后,这种甲鱼就不太好吃了。至于李时珍老人家讲,甲鱼壳可以用以熏蚊子——我以为是毫无根据的。古人以为甲鱼是与乌龟同类的动物,在唐代以前,乌龟被视为神灵的动物,用乌龟壳占卜叫作“龟卜”,中国的甲骨文就是刻在乌龟甲売和牛骨上的文字,唐代的陆龟蒙、李龟年还把“龟”作为名字,到了唐代以后,乌龟的名声就每况愈下,甲鱼也跟着遭殃。中国古代用天上的星座识別方向,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星座识别东、南、西、北,称之“四像”,其中代表东南、西的青龙、朱雀、白虎有相应的形象,而“玄武”无论如何也像不了一样动物,人们调动了充分的想象力,终于为“玄武”配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就是一条蛇盘在一只乌龟上。也许就是由于“玄武”的这一形象,善于幻想的人又编造出一个故事,即雌乌龟是不守本分的东西(李时珍以为,鳖“纯雌无雄”,就是鳖全部是雌的,没有雄的。看来老先老举失匕了),会满着雄乌龟与蛇调情、交媾,雄乌龟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位被“老婆”出卖者,于是,汉语中“乌龟”常用来比喻妻子不忠而名誉扫地的丈夫,中国的乌龟的头呈绿色,称之为“绿头乌龟”,于是,人们又把被妻子出卖的丈夫叫作“戴绿帽子”。古人以“忠孝悌谊仁义廉耻”八行道德标准衡量人的品德,其中“耻”就是“知耻”,即必须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如忘了“耻”就是“忘八”,即忘了八行道德标准中第八个的“耻”,是一个不知耻辱的、无耻之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叛敌的将军因投靠权势而加官封爵,人们很看不起他,就在他家的门上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忠孝悌谊仁义廉”,对联的上联是忘掉了“八”,而下联缺少了“耻”,即骂该叛敌将军是“王八”、“无耻”。在以男权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雌乌龟不忠丈夫是可耻的行为,丈夫管不住妻子,让妻子在外胡作非为也是可耻的行为,于是,不论雌雄,乌龟被叫作“忘八”,后来又讹作“王八”。所以,鳖也被叫作“王八”。在上海方言中,甲鱼常被用作皆语,年轻人骂老头子为“老甲鱼”,而老头子骂“勿入调”的小青年为“小甲鱼”。以前流传一个“庆年嗜鳖”的故事:庆年是满人,最喜欢吃甲鱼,以致每餐必备,他任两广总督期间,地方官吏为讨好庆年,向他家送鳖的人络绎不绝。一次,广东某知县觅到一只特大的甲鱼,知县决定把这只甲鱼送给庆年,为示郑重,他定购了一只特大的瓷盂,将甲鱼装到瓷孟里,封上封条后还用红笔写上“两广总督部堂庆”。庆年收到礼品,揭开封条,打开瓷盖,却发现盂里躺着一只“老甲鱼”,庆年见后以为这是知县用“请鳖入盂”暗示“请君人瓮”,骂庆年是进“提篮桥”的“老甲鱼”,于是立即派人追查此事。知县得知此消息后吓得屁滚尿流、惶恐无措,又备上厚礼,托人说情才躲过这一关。鳖属爬行纲、鳖科,我国各地均有出产。中医认为鳖性寒,有滋阴、除热、结散、益肾、健骨之功效。鳖壳可以入药,一般用于制作“龟板膏”,是一种补膏。以前,上海人吃完鳖后,会把整壳洗净晾干放起来,等专人来收购,上海里弄里也经常能听到“鸡胗皮、甲鱼壳”的收购者的叫卖声。李时珍讲“四缘有内裙裹甲”,即在鳖壳的边缘有如裙状肉质的东西,大多数地方叫作“裙边”,是鳖身上最好吃的东西。甲鱼是杂食性动物,它孔武有力的腭骨和锋利的牙齿可以咬碎很硬的螺蛳,所以,野生的甲鱼肉质很紧。在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野生甲鱼的产量越来越少,甲鱼的价格飞涨,于是人们设法甲鱼的人工养殖。人工饲养的甲鱼主要吃人工合成饲料,食物的改变也使甲鱼的肉质发生改变,而成年的甲鱼单只重一斤以上,一次用餐吃不了,于是商家要求供应重仅几两的“小甲鱼”。这种人工养殖的“小甲鱼”肉质差、泥腥味重,很难吃,有人戏称这种甲鱼是“人造甲鱼”,使甲鱼的市场价格一落千丈。也许,如何开发甲鱼,恢复野生甲鱼产品,足以作为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