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飞来峰的7副妙趣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古往今来,众多好对联流传在民间,得到了知音的赏识。
这其中,有不少关于杭州飞来峰的对联颇为巧妙,让人津津乐道,多年来流传在民间。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有关飞来峰的7副妙趣对联。
首先说明一下,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面朝杭州灵隐寺的山坡。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有人根据冷泉亭和飞来峰写了一副对联,广为流传。这也是我要说的第1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 峰 从何处飞来?”
这个对联巧妙嵌入了飞来峰和冷泉亭的名字,又采用问句的形式,使得对联具有了禅理,形成了雅趣。
写对联的人似乎在询问,其实他并非真是疑问。换句话说,这个对联的问句形式并在与寻求读者的答案,而只是通过问句来展示一种禅机。不必问飞来峰从何处飞来,只需欣赏眼前飞来峰,便有无限禅意。
第2副对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由于第1副对联太过经典,于是很多人纷纷根据原作进行改编,同时也对原作进行了回答。我刚刚说过,其实第1副对联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如果回答了,亦无不可,至少可以通过回答来看出每个人的思维和灵感。
据说这第2副对联,乃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所写。他通过“有无”两字来为飞来峰做注脚,恰恰符合“山色有无中”的诗情画意与“四大皆空”的佛家之理。仅仅是换了两个字,便有无限新意产生,真是令人回味良久。
第3副对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这个对联亦是一奇,看上去有点投机取巧的味道,其实却很体现才华。“冷时冷起”与“飞处飞来”,大有佛门机锋之感。还是那句话,悟的人能悟到,悟不到的人则只是感觉到文字艺术的巧妙优美。
第4副对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据说这个对联是俞樾的女儿写的。俞樾的对联其实比较空灵,而他女儿这个对联则结合历史典故,具有人文内涵,显得有些厚重。
上联是说大禹治水,那时候泉水就冷了。下联是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因为“拔山”而使得山峰飞到杭州。这是一种趣味的调侃,令人会心一笑。
第5副对联: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 从天外飞来。
这个对联也是一种解答,据说作者是清代名臣左宗棠。对联加了四字的分句,将意思扩展了不少。“在山本清”,可以理解为本心与环境的关系,所谓“人杰地灵”,环境如果好的话,那么一颗心就能保持清澈,从源头到滥觞都能够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壶”那般“冷”的特性。
而“入世皆幻”,则是带有佛家出尘的味道。眼前看到的飞来峰,乃是天外飞来,那么人间之事物,便是梦幻一场,不足为奇了。
第6副对联: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这个对联是与上面几个对联都有所不同。其他几个对联,都算是回答飞来峰“何处来”与冷泉“几时冷”的问题。
而这个对联,则直接说明,泉水本来没有冷与不冷的区别,所区别的无非是人之感觉感受。这种“冷暖自知”的说法,同样具有禅味。许多事物之所以变得特别,比如喜鹊报喜,花落凋零,在景物本身而言,并没有那么多喜怒哀乐,但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便有了许多红尘烦扰。
下联则是对“飞来峰”之“来”另立新说。眼前之飞来峰,自然可以说是“来”,然而对于原处而言,飞来峰何尝不是“去”呢?来去之间,别有奥妙。
第7副对联:山峰且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传。
这个对联也很有趣味,乃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飞来峰和冷泉一种人格化的情绪。说飞来峰后悔来到杭州,恰似“围城困境”,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里的人想出来。人生之中,何处没有悔字呢?
下联另有一种新奇思维。如果是普通的泉水,没有过人之处,那就默默无闻。而冷泉,正因为“冷”而名流千古。本来,冷是让人觉得生畏的,然而冷泉偏偏让人赏玩。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可以说是“孤芳自赏”的独特吸引力,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