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重疾从睡眠入手 没有一种失眠是无害的 健康科普
最近一则被刷屏的消息,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央视主持人李咏的生活细节被推到了大众眼前。其中一篇报道提及:“在央视工作的22年里,因为工作压力,李咏成了去台里医务室买安眠药最多的人。”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盯着天花板,直到窗外渐渐发亮……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失眠的经历。不止公众人物,生活在大城市的失眠者也不占少数,因绩效、房租、家庭种种现实问题带来的焦虑,困扰数千万失眠者。究竟失眠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危害?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失眠和焦虑如影随形
对现状的不满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被定义为“促进性焦虑”,由它引发的失眠可称为“奋斗型失眠”。“虽然奋斗型失眠是第一次听说,但感觉跟由于压力、焦虑引起的失眠比较像。”10月30日,湖北省中医院神志病科主治医师李克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面对太多的问题、欲望和压力,有各种各样的焦虑,抑郁,会激发内在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在入睡时没有办法平静下来,所以就出现了睡眠问题。
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学博士范滕滕表示,奋斗型失眠并不是一个医学名词或医学诊断,可能是人们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在一些无法掌控的外界环境下做出的一些睡眠方面的适应性的改变,由于轻度焦虑而导致的睡眠障碍。
“焦虑情绪对失眠的影响是巨大的,临床上80%以上的失眠患者都会伴有焦虑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已经达到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焦虑又加重了失眠,二者可谓相伴相生。”范滕滕指出,焦虑的表现分为两种:如身体方面经常出现肌肉紧张,无法放松、坐立不安、心慌手抖、出汗等;心理方面,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也会觉得心理很紧张,无法放松,总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但是也说不出来具体有什么事,遇到一些小事就过分的担忧等。一般或偶尔的焦虑不足为怪,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就应该引起重视,必要时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医适度调节或到医院进行就医诊断。
在李克建看来,焦虑情绪对失眠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除此之外,引起失眠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其他心理因素,失眠症患者常常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或做事过于认真。心理因素又可以引起失眠,反过来,失眠又能影响到人的心理。“在心理因素中还有一些误区值得注意:首先是害怕心理,许多慢性失眠患者都有这种感觉,即将入睡或一上床就总担心能否睡好,或是想尽快入睡,但往往事与愿违,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一夜折腾,瞪眼到天亮。”
长期失眠患癌风险升高
除了心理原因,此外还有环境因素:如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改变睡眠环境;睡眠节律的改变: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药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药物依赖或戒断症状;精神因素:各类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各种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等都会引起失眠。
至于是不是有一些特定人群更容易失眠,范滕滕表示,从年龄角度上讲,老年人更容易患失眠障碍。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失眠障碍,这可能和女性特定的生理内分泌有一定关系,但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的原因。“值得提醒的是,失眠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失眠,孩子失眠的概率就会比较大。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以及完美主义更容易患失眠障碍。”
“长期失眠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此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患病率。”范滕滕指出,失眠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鉴于失眠的严重危害,李克建这样支招,患者不要对睡觉有太恐惧的心理,把失眠的后果想象得太可怕,这样会加重失眠。同时,还要采取一些行为疗法,即限制患者卧床的总体时间,如果患者入睡困难,可以延迟上床,保证在床上睡眠的有效时间即可。“还可以做一些放松,如肌肉放松训练,每天花一刻钟到半个小时,伴随放松的音乐,做一些冥想,想象自己曾经的美好体验。睡觉前不要从事过于紧张激烈的活动,白天尽量少睡,中午睡觉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不要喝乙醇类的饮料等。”李克建说。
在范滕滕看来,除了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从专业角度讲,还要形成良好的睡眠条件反射,床就是用来睡觉的,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电子产品、吃东西等,这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上述只是一些自行调节方法,但如果失眠障碍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去看医生。”范滕滕说,一般来讲,如果躺床上30分钟之内不能入睡,睡眠时长达不到6—7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一周内至少出现三次,持续时间达三个月,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对失眠状况做出评估,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如心理干预或者药物治疗。
相关链接
看你的失眠属于哪一类
一般来讲,失眠有很多种分法,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临床上较实用的分法是,将失眠分为三种:适应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和由于精神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性失眠。具体来讲,适应性失眠,又称急性失眠症,该症的基本特点是失眠继发于紧张性刺激以后,由暂时的明确的短期内有望解决的应急事件引起的失眠。失眠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几天到几周,在紧张性刺激因素消除或患者适应了这种刺激后,睡眠恢复正常。病程短于3个月。
心理生理性失眠,一般是病程至少为1个月,它的特征是具有条件反射性,总爱联想。因为患者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卧室就成了导致紧张、焦虑和不能入睡的导火线。如有的患者在看电视时很容易入睡,但到卧室时反而异常清醒;再就是精神障碍性失眠,它的特征是失眠病程至少一个月。与近期发生的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波动有关,失眠,可能稍早于精神疾病,或随精神疾病的症状的波动出现。这种失眠常较预期更明显,以至于有些患者陷于严重的苦恼,或不得不针对睡眠问题进行治疗。